劉艷霞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竇性心動過緩的老年患者中運用心寶丸開展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從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竇性心動過緩的老年患者中選取46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法進行分組,平均分成觀察組23例和對照組23例。對照組僅僅接受基礎治療,之后使用本院自制的安慰劑進行服用(蜜丸,與心寶丸的外形、顏色一致),而觀察組則是在基礎治療的同時服用心寶丸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后的效果。結果 觀察組中竇性心動過緩的中醫(yī)癥候效果、動態(tài)心電圖療效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上在治療老年都行心動過緩的患者時運用心寶丸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患者的癥狀能夠獲得明顯的改善。
【關鍵詞】竇性心動過緩;心寶丸;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02
在臨床上針對高齡竇性心動過緩的患者開展的治療除了為患者使用起搏器外,還應該注意避免讓患者長期使用現(xiàn)有西藥。對于治療心率失常時往往會使用心寶丸這一復方中藥,該中藥的制成用到了很多具有抵抗心律失常的有效藥物[1]。本次研究本院使用心寶丸來對高齡竇緩患者進行治療,最終收到了不錯的療效,以下是研究的具體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竇性心動過緩的老年患者中選取46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法進行分組,平均分成觀察組23例和對照組2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15∶8,年齡范圍在70歲至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9.23±5.1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13∶10,年齡范圍在70~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81.34±4.38)歲。組間患者的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針對兩組患者均開展基礎性治療,觀察組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運用心寶丸(廣東太安堂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4022728)治療,口服,慢性心功能不全按心功能1、2、3級一次分別服用120、240、360 mg,1日3次,一療程為2個月;在心功能正常后改為日維持量60~120 mg。病竇綜合癥病情嚴重者1次300~600 mg,1日3次,療程為3~6個月。其他心律失常(期外收縮)及房顫,心肌缺血或心絞痛1次120~240 mg,1日3次,一療程為1~2個月。而對照組中的患者則是服用本院自制的安慰劑(蜜丸,與心寶丸外形、顏色一致)。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2周。
1.3 療效評定
對比兩組中醫(yī)癥候療效,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判定,按照治療后的患者舌象、精神疲乏、渾身無力、胸悶氣短、心情低落等情況對輕、中、重程度進行分數(shù)評估,最終對患者的治愈情況進行評估。痊愈療效指數(shù)高于90%。顯效:療效指數(shù)在70%~90%。有效:療效指數(shù)在30%~70%。無效,療效指數(shù)低于30%。
24 h動態(tài)心電圖療效標準:顯效:患者的竇性心率提高高于20%;有效:患者竇性心率提高的水平介于10%~20%;無效:患者的竇性心率提高低于1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分析兩組患者的24h動態(tài)心電圖療效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24h動態(tài)心電圖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分析兩組患者的中醫(yī)癥候有效率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中醫(yī)癥候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 論
心寶丸的成分有洋金花、人參、蟾酥、鹿茸、麝香、肉桂、三七、冰片、附子等藥物。從現(xiàn)代藥理學的角度分析可知洋金花里有著如東莨菪堿和阿托品等的成分,這些成分可以讓節(jié)后膽堿能神經(jīng)支配細胞上的M膽堿受體被阻斷,不能進行工作,從而有利于打開患者的血管瓣,加速患者細胞膜流動性,讓血管壁不在緊繃,讓患者的心臟負荷得到減少,有利于增強患者的微循環(huán),提升心肌收縮力幫助患者抑制興奮點。在本次研究結果中,使用心寶丸進行治療后的患者在中醫(yī)癥候療效以及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療效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使用心寶丸對高齡竇緩患者進行治療,可以讓其心率得到提高,幫助其增強心臟自主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恢復,且具有相當?shù)陌踩裕档门R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駱立新,鐘 誠,孫 仞,等.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安全性研究[J].浙江醫(yī)學,2015,37(14):1205-1208.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