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 顏曉維 鄒瑾

【摘要】目的 研究“化濕通竅液”霧化對Ⅱ型鼻竇炎鼻內鏡術后臨床療效觀察。方法 選擇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鼻內鏡手術治療的Ⅱ型鼻竇炎病患114例,基于隨機數表進行分組,均57例。其中對照組病患在手術治療后選擇中藥口服治療,而研究組則在以上基礎上配合“化濕通竅液”霧化進行治療,統計病患整體治療情況,計算綜合治療效率,并且展開組間對比。結果 根據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綜合治療效率方面要顯著高于對照組,以上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就鼻竇炎病患來說,選擇“化濕通竅液”霧化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減少病患痛苦,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化濕通竅液”霧化;Ⅱ型鼻竇炎;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7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01
近年來鼻內鏡手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廣和運用,但是手術感染問題往往較為普遍,特別是術后的病變問題,諸如再生肉芽等,對于手術預后也將造成不良的影響,而根據更多臨床調查顯示,采用“化濕通竅液”霧化可以有效減少病患術后的并發癥問題,增強手術預后效果[1]。就此,本次研究將重點針對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鼻內鏡手術治療的Ⅱ型鼻竇炎病患114例進行深入治療以及調查研究,詳細的醫學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鼻內鏡手術治療的Ⅱ型鼻竇炎病患114例,基于隨機數表進行分組,均57例。其中研究組男女分別為31例、26例;年齡為26至62歲,平均年齡為(49.8±2.5)歲;而對照組男女分別為30例、27例;年齡28至60歲,平均年齡為(50.1±2.7)歲。根據以上常規資料對比可知,兩組無論性別、年齡等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化濕通竅液”藥物制造
“化濕通竅液”組成包含:黃芪20 g,茯苓、黃芩、赤芍、茜草等各15 g,石菖蒲6 g,辛夷花8 g,蒼耳子 、白芷等各10 g[1-2]。由我院制劑室按水煎劑生產工藝,加水250 ml,煎至100 ml,每劑煎3次,混合后過濾取清液,分裝成250 ml,滅菌儲存,保持酸堿度為6.0[3]。
1.3 治療方法
所有病患均采用手術治療,術后前一周則服用常規劑量頭孢類抗生素(藥敏病患則調整用藥為喹諾酮類)加地塞米松10 mg采用靜脈滴注,2周后改為口服抗生素持續用藥一周;研究組則采用“化濕通竅液”藥物霧化治療,拔除鼻腔填塞后先生理鹽水沖洗, 然后行“化濕通竅液方”煎液霧化治療:在超聲霧化器藥杯中加入中藥煎液40 ml,將老式吸入罩扣在口鼻上,使噴氣孔對準前鼻孔,在吸入過程中指導患者在平靜呼吸狀態下,用鼻吸氣、嘴輕度呼氣。在霧化吸入后囑患者避免回吸及擤鼻30 min,以保持藥液在鼻腔的濃度。每次至少15 min[4]。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根據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綜合治療效率方面要顯著高于對照組,以上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 論
“化濕通竅液”對于常規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術后氣血不均、濕濁阻竅等病理設定,主要體現出祛濕通滯、活血消淤,芳香通竅的功效。本方將蒼耳子列為主藥,宣通鼻竅;黃芪、白芷益氣固表,利水消腫,加快粘膜恢復;黃芩解上焦肺熱,茯苓、桔梗、石菖蒲消腫排膿;赤芍、白及、茜草化瘀止血,調整微循環,促進傷口愈合[5]。
而根據本次調查研究顯示,采用手術治療配合術后使用“化濕通竅液”的研究組病患綜合治療效率96.49%;采用單一手術治療的對照組病患綜合治療效率66.67%。就鼻竇炎病患來說,選擇“化濕通竅液”霧化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減少病患痛苦,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國軍,徐福勇,白 莎,等.鼻內鏡圍手術期中藥鼻腔超聲霧化的臨床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3,18(01):62-64.
[2] 吳 暉,陳國春,周 楓.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鼻竇炎 30 例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14,03(05):315-318.
[3] 徐 昕.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4,23(07):432-433.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