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鑫
我最喜歡在爺爺家過年,因為那里的年味最濃。
除夕中午,全家人都忙活起來了。爺爺把一幅很特別的畫掛在客廳正中央的墻壁上,畫的上方坐著兩位慈祥的老人,身上的衣服就像古代人穿的長袍馬褂,讓人感覺和藹可親。再往下看,畫上的房屋很古樸,樹木花草整齊茂盛。畫上有一個很氣派的大門,兩邊是石頭獅子。獅子頭披卷毛,四爪強勁有力,神態盛氣凌人。獅子前面有許多小朋友在嬉戲打鬧,有的放鞭炮,有的玩風車,看上去很熱鬧。
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么要掛一幅畫呢?”爺爺很嚴肅地回答:“這不是畫,是‘塋,上面是我們的老祖宗,每年春節我們都要‘請塋回來磕頭祭拜,一是表達緬懷和思念,二是讓老祖宗保佑我們子孫后代世世平安幸福。”
“塋”掛在爺爺家最醒目的墻上,它的前面有一個供桌,中間擺著香爐,煙霧繚繞,香爐兩旁放著很奇特的饅頭。奶奶對我說那不是饅頭,是“圣蟲”。“圣蟲”的頭部圓圓的,有雞冠、黑眼睛、紅舌頭,身體像蛇一樣盤起來。除了“圣蟲”,還有表面嵌入紅棗的餑餑,看得我直流口水。我的小手剛剛伸向餑餑,立即被奶奶制止,“好孩子,現在還不能吃啊,過幾天奶奶讓你吃個夠!”原來這些面點都是用來祭祖的。除了擺在供桌上的,奶奶還做了許多形態各異的“圣蟲”,有的放在米缸里,有的放在碗櫥里,以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平平安安。
初三的下午或者晚上,三天祭祖結束,我們就要“送塋”了。“送塋”的儀式相對簡單一些,焚香燒紙后,供桌上的供品就可以拿走,“塋”也可以收起來了。
在爺爺家過年,我不僅能吃到美食,還能感受到有關祭祖的文化氛圍。這里的年味,深深地吸引著我。
【嘉賓評點】
本文從有關過年的風俗習慣出發,按照時間順序向我們展現了有關祭祖的民間風俗,可謂“干貨”十足。劉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