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玉 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新聞中心《蘭州石化報》
在融合媒體的背景下,傳統的報業媒體正在向數字化的方向轉型,積極探索網報聯動、平臺拓展、融合新聞生產流程再造等多種途徑,報紙編輯作為報紙行業重要的人力資源,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采、寫、攝、錄、編以及信息技術能力,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媒體的生態環境和基本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傳統媒體轉型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誤區,需要相關的報紙編輯人員提高警惕。首先,“渠道為王”的理念甚囂塵上。新媒體的崛起給傳統報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人民群眾越來越傾向于使用互聯網來獲取社會信息,這樣的局面不僅打擊了傳統報業的銷量,還壓縮了報紙行業的融資渠道,“渠道為王”成為了媒體界的焦點[1]。但是隨著媒介融合理念的不斷推進,“渠道”競爭變得愈加激烈,要想提高報紙行業在“媒體戰”中的核心競爭力,報紙行業要堅守“內容為王”的理念,充分發揮專業采編隊伍和成熟報道機制的優勢,提供具有深度、理性和社會價值的新聞報道。其次,面對融合媒體時代“信息爆炸”的特征,不要忽略深度報道的重要性,而要通過追蹤報道、解釋報道、調查報道的形式,深入挖掘事實真相,并揭示其因果關系,披露其內在動因,以增強社會熱點的沖擊力,還要激活新聞內核的感染力、放大主流媒體的傳播力,不斷提高報紙行業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最后,全媒體人才意不在“全”而在“專”,在融合媒體時代,很多報紙行業在人力資源儲備過程中,盲目追求能夠打造全部形態的媒介融合的“全才”,而忽略了具有跨領域技術和專業技術的專才,從而限制了報紙編輯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掣肘了報紙行業的發展。
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報業轉型最重要的是實現人的數字化。首先,報紙編輯既要做好幕后英雄又要做好前臺指揮,傳統的封閉式新聞編輯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媒體競爭的發展需求,在媒體融合的條件下,新聞理念和策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因而報紙編輯要落實對新聞選題策劃到多媒體制作全過程的謀劃,統籌兼顧,從同源新聞中獲取獨家視角,從總體把控新聞報道的內容和結構安排,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的目標。其次,報紙編輯既要編好記者稿件,又要提前介入采訪,在融合媒體時代,報紙編輯必須參與到采訪環節中去,與記者共同探討新聞選題和報道方案,并提前做好內容規劃,完善背景資料、圖表制作和內容排版,以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權威性。最后,報紙編輯要成為多媒體主持人,不僅要主持報紙的新聞策劃和編輯工作,還要適應多種媒體的選題規劃和訪談工作,不斷創新新聞產品,優化新聞服務,拓寬傳播路徑,落實報網互動。
隨著信息采集的便捷化和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報紙編輯要充分認識到讀者從信息接受者向信息選擇和提供者的轉變,以調整自身的讀者意識,增強報道內容對讀者的吸引力。首先,報紙編輯要從廣播、電視、微信、微博等信息傳播媒體中獲取人民群眾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在掌握讀者需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礎上,將單純的讀者意識拓展為大眾意識,精準把握讀者的信息選擇點、期待點和關注點。其次,報紙編輯不僅要成為新聞事件的跟蹤報道者,還要成為輿論的引導者,化被動為主動,提高新聞采編的預測性和前瞻性,激發與讀者之間的思想共鳴,強化與讀者的互動交流,以增強讀者對報紙媒體的粘性。最后,報紙編輯還要提高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營銷能力,充分利用整合新舊媒體的不同優勢,取長補短,不斷強化讀者在新聞編輯中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實現信息的自我增值和繁衍,提高報紙行業經營注意力的能力。
隨著媒體競爭的日趨激烈,報業編輯要擔負起自身的文化建設職能,以帶動媒體行業的良好發展。一方面,報業編輯要增強閱讀取向的文化內涵,強化對海量信息的挑選和核實,提高信息過濾和知識分類的能力,優化自身的選擇、閱讀、和評價出版物的立場,承擔其文化建構和傳承的使命,切實提高自身的編輯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報紙編輯還要促進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在進行新聞編輯的過程中,從業人員要培養自身的文化自覺,不斷拓寬文化視野,在不斷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同時,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將自身的審美志趣、文化理想和知識結構通過文字體現出來,以體現人文關懷,強化輿論引導,促進人民群眾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符合主流意識形態,使其脫離深重的精神困境[2]。
綜上所述,在融合媒體時代,報紙編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和文學素養,充分利用創新能力和編輯語言,以強化新聞策劃和編輯工作。與此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的信息渠道,優化選題內容和選題策劃,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提高編輯內容的趣味性和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