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娟 河南廣播電視臺
微信作為即時通訊工具,時至2018年5月,用戶量已經超過10.4億,幾乎覆蓋了中國所有智能手機,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應用軟件。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微信憑借其信息量大、涉及領域廣等優勢,使其成為了各類媒體新聞傳播的全新平臺[1]。基于此,電視媒體工作也應當嘗試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去創新新聞傳播工作,通過新舊媒體的有效融合去助推電視臺發展,提升社會影響力。
其一,基于熟人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人們在使用微信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免費發送文字、圖片與視頻等內容,還能夠通過朋友圈去分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好友能夠第一時間看到,進行評論與關注。這種基于熟人社會的網絡平臺,會在短時間內發揮高效的傳播效果;其二,操作簡便且及時。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已替代短信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憑借其友好的交互界面,不僅操作簡便,而且能夠讓用戶及時收到信息與資訊;其三,內容與形式更為豐富。微信在信息傳播中的內容與形式表現更為豐富,增加了語音、視頻、圖片等形式,各種信息傳輸形式更具人性化,用戶粘性更高,大量用戶的聚集也就保證了信息傳播的分散性與即時性。
為保證在新媒體時代依舊保持市場競爭力,電視媒體應當主動擁抱新媒體,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實現優勢互補。其中微信公眾平臺憑借其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能夠有效推動以電視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的發展,如今眾多電視媒體以及電視欄目都已開通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因此,筆者將結合工作實踐,對微信公眾平臺在電視媒體中的應用策略展開分析。
要想實現微信公眾平臺對電視媒體的推廣效果最大化,則必須要組建專業團隊進行經營管理。從當前的新媒體發展狀況來看,各種自媒體數不勝數,要想獲得受眾的長期關注與信任,這需要重視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的質量,其中內容的真實性、豐富性、互動性都是受眾考慮的標準[2]。所以,電視媒體在應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信息推廣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高度專業,組建專業團隊編撰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嚴把微信公眾平臺內容質量關。同時,專本團隊還需立足電視臺特色,找準受眾人群的定位,從而挑選出更適合該人群的信息進行推送,從而引發熱議,促使微信公眾平臺能夠為電視媒體發展增添助力。
電視媒體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可提前將電視節目信息進行宣傳,將精彩預告內容推送給關注的粉絲,可保證節目在播出之前便能收獲一定的關注度,形成熱議話題。比如,《我是歌手》在第一季播出之后廣受好評,觀眾在收看節目之后,對其形式與內容都有著很高評價。所以,在第二季節目播出之前,該節目組便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將眾多節目花絮、精彩內容推送到平臺上,吸引了眾多粉絲關注,在眼球效應發揮下起到了提前造勢的效果。
微信公眾平臺同樣可應用與電視媒體的節目營銷活動中,為了保證電視節目收視率得以提高,則需要樹立以觀眾需求為根本的理解,基于觀眾角度去做好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管理,從而實現收視率提高的目標[3]。比如,在電視節目《極限挑戰》中,該節目并非單純地拍攝明星做任務的過程,還會給每一期節目設置主題,借由主題去采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群眾,通過在微信公眾平臺中收集觀眾的真實反饋,進而對電視節目進行改良,通過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去加強其參與感,從而有效提高節目收視率。此外,近年來各電視臺的春晚當中,都會出現微信“搖一搖”搖紅包的互動形式,通過觀眾實時打開電視機,用手機微信搖一搖便能夠得到福利,使得觀眾參與感進一步加強,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效果便能夠最大化發揮。
從當前電視媒體的節目制作周期來看,大部分熱門節目都選擇季播的形式,也就導致在節目播出期間會受到大量粉絲的關注,而在節目播出的空窗期,其微信公眾平臺便會閑置,節目品牌影響力大大受損。所以,電視媒體在節目播出結束后,可通過周邊衍生產品的開發去維持節目關注度。比如,《奔跑吧兄弟》在節目播出期間,順勢推出同名官方手游,讓觀眾跟隨節目一同闖關,待節目季播結束后,微信公眾平臺繼續推送手游相關信息與節目未播出的錄制花絮等內容,保持節目的品牌影響力。
綜上所述,微信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獲取的工具,也是當下新聞傳播的高效方式之一,有著穩固的群眾基礎。因此,電視媒體應當充分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價值,通過不斷探索與維護去管理好自家微信公眾平臺,使其成為助推電視臺發展的輔助工具。當然,在對微信公眾平臺展開運營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向受眾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確保電視媒體在當前媒介融合時代中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