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維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圍繞某一具體目標,基于幾項任務,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動下,學生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補協作學習,使學習者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新聞報道策劃與研究》作為一門廣播電視學專業的選修課,其授課對象為三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學生在先修課程中已經掌握了關于新聞采、寫、編、評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文字寫作能力,采訪報道能力和新聞制作能力。這門課的開設,作為一門綜合應用性的課程,更注重學生在對專業基本能力的綜合性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對學生新聞報道策劃能力培養的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引入案例教學法以及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啟發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新聞報道的組織和策劃。
新聞報道策劃是一個全面性的策劃活動,這其中包括了財力的策劃,人力的策劃,設備的策劃和選題的策劃等。在一個媒體單位,一個策劃人所要策劃的不僅僅是新聞報道的內容,而是新聞報道的整個制作過程。學生的問題在于不能夠很好的定位策劃人的職責,而一個欄目的策劃,一個節目的策劃,一期節目內容的策劃,其層次和內容是相去甚遠的。要如何讓學生體會到策劃者的角色和內容,是對一個從未接觸過真實媒體環境的學生認知的一種考驗。由于媒體行業的門檻障礙過高,大部分同學的專業實踐來自于自媒體的運作,由單個學生獨立運營的微信公眾號成為更加普遍的專業實踐途徑,在這種運營模式下,一篇新聞報道內容的產生往往是一個人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再經過二次加工所形成,對于新聞報道策劃的認知往往是非常有限的。但在課堂中,要集體組織學生進入某一個媒體環境參與新聞報道策劃的過程,卻也是很難實現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往往通過引入典型性案例組織學生討論來進行,在案例討論中我們發現,學生的關注點更容易被新聞本身所吸引,而不善于去關注新聞背后的策劃過程,因此更為有效的方式還應該是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由教師設定策劃任務,通過學生來設計策劃方案,從而來提高學生的策劃實踐能力。
以《新聞報道策劃與研究》這門課程為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分層次實施。在本次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了分層次不斷深入實踐的迭代,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策劃本身也逐漸有了深入的認識和體會。
第一層次,建立對策劃的認知。任務設定為選擇某位新聞人物作為策劃對象,策劃一次關于新聞人物的報道。第一次進行報道策劃,在課堂案例教學過程中,分析了典型人物報道的一些特點,比如關于新聞人物的選擇,應注重從小著眼,挖掘普通人物的不平凡故事作為新聞點。但在學生完成的新聞人物策劃案中突出反映出的問題表明,選角度并沒有能夠很好的落實到實際的策劃中來,80%以上的同學選擇知名人物作為新聞報道對象,22人中僅有1人選擇了自己的老師這個普通人物,另一方面策劃沒有組織和實施,學生更習慣將自己作為一名記者根據網絡查詢信息所拼湊起來的一次新聞人物報道。在第一次實踐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交互點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第一層次的任務驅動教學,幫助學生建立策劃人角度,并不是完成一篇新聞報道,而是如何策劃一篇新聞報道的產生,為學生解讀了一篇新聞報道背后所需要組織和策劃的各個環節。
第二層次,對策劃者角色的初步帶入。把策劃校運動會的新聞報道作為第二次實踐任務的要求。校運動會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新聞,學生能夠獲取第一時間的新聞素材。從這次的新聞報道策劃來看,自發性的團隊開始形成,團隊中自覺出現了人員的分工,有人負責圖像、視頻素材的收集,有人負責媒體的選擇,有人負責內容的文字加工,對于策劃者需要組織人力資源的配置有了基本的認識。其次,在對于新聞報道的角度方面,也開始有了不同的思考,由于在運動會中參與角色的不同,在新聞報道內容的選題上出現了關注不同群體的角度,出現了對運動員、對裁判員,對志愿者等不同群體的關注報道內容。學生在完成這次新聞策劃的實踐任務過程中,對新聞報道策劃的這一項活動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帶著這種認知再進行經典案例分析,學生對于案例會有更深入的看番。結合這次實踐教學,在總結環節引入了當前時事的熱點案例,引用了微信公眾號《傳媒茶話會》一篇文章《獨家|總臺臺長慎海雄專訪普京側記:徹夜奮戰只為最后的精彩》,文章中談到了關于這次央視專訪普京的很多策劃的細節,包括采訪問題的設置,包括雙方團隊提前的溝通,包括拍攝角度,拍攝機位,畫面版式等精彩內容,這個案例是學生學習新聞報道策劃非常有價值的。
第三層次,建立對新聞報道策劃的全面認知。任務設定內容,圍繞學校畢業季進行新聞報道策劃,此次實踐課堂為一場模擬策劃會。每個學生的角色分工不同,根據不同的媒介載體分為兩個團隊,每個團隊兩人為一個小組進行策劃,每個團隊中有一個三人小組為決策組,對團隊中各個小組的策劃方案進行評選,最終確定每個團隊中的中標小組。在前兩個階段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對于策劃者如何組織一次新聞報道策劃的過程有了基本的認知和了解,在每個小組對于策劃案的陳述中可以發現,策劃方案更加全面,不僅包含了對于人員的配置,對于采訪問題的設置以及新媒體報道方式的融合。此次任務深入的層面是是對于決策組的設定,決策組需要對不同小組的策劃方案進行優劣點評,并進行現場提問,形成了對策劃過程從旁觀角度去審視的一個新的視角維度,更進一步讓學生深入體會一次新聞報道策劃的全過程。從模擬策劃會現場來看,學生們基本能夠運用一些新聞報道策劃的典型性案例中的策略和手段,比如策劃線上的主題活動,建立互動平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的報道方式等。
本課程所采用的教材為趙振宇所著《新聞報道策劃》(第二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教材內容主要根據不同的新聞題材進行了分類。但在案例方面主要是對新聞報道的選題來進行分析,其中雖提及策劃中媒體的定位,財力的約束等問題,但都未深入言及。然而,新聞報道策劃是一項復雜的策劃活動,也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的創造性活動,在對于優秀新聞報道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還需要對新聞報道策劃的全過程進行深入的實踐,此次課堂上的實踐雖然進行了循序漸進的任務設定,但和深度策劃實踐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需要思考如何進行實踐環節的設計,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認為還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深入媒體環境,近距離參與一次新聞媒體報道策劃過程。受限于傳統媒體行業深入和參與難度較高的問題,可以靈活轉向其他媒體環境。以學校本身的宣傳部門為例,作為最基本的媒體環境,學校的每一次重大新聞活動的宣傳報道策劃都可以成為組織學生參與的良好契機,既讓學生實際實踐新聞報道策劃的全流程,也能夠讓學生對于學校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二)對于任務驅動中任務設定的層次深入。在新聞報道的策劃中,加入費用、人員以及周期的條件限定,給出更加具體的報道定位要求,同時在對策劃方案的質量評定過程中加入新聞對受眾的影響因子,從而讓學生對策劃者和受眾兩個角度去深入體會一個新聞報道策劃的復雜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