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漯河市廣播電視臺
在社會進步的同時,很多自媒體也涌現出來,比如美拍、愛剪輯等軟件使人人都可以拍視頻,甚至進行視頻的剪輯,雖然大家都可以做,但是想剪輯出好的作品還是需要一定的功底。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剪輯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就新時代背景下對剪輯師的要求進行了探討。
剪輯師,顧名思義,是負責對影視作品的剪輯工作,剪輯師在深刻理解劇本和導演總體構思的基礎上,以分鏡頭劇本為依據,通過對鏡頭(畫面與聲音)精細而恰到好處的剪接組合,使整部影片故事結構嚴謹,情節展開流暢,節奏變化自然,從而有助于突出人物、深化主題,提高影片的藝術感染力[1]。在影視創作過程中,剪輯師是與導演合作最密切的人,剪輯師應該通過了解導演對作品的理解,來了解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在剪輯的過程中才能夠真正的展現出影片所表達的情感與深刻意義。
影視作品需要在現場進行拍攝,拍攝完成后需要剪輯師對拍攝內容進行剪輯,形成完整的影片。從某種意義上講,影片的剪輯工作是影片的二次創作過程,在剪輯中,需要對拍攝的畫面進行重組、銜接等,劇情的矛盾點、興奮點等都需要剪輯師通過與次要畫面的銜接來凸顯,因此剪輯工作對于一部影片而言至關重要。在剪輯工作中,剪輯師應該與導演進行透徹的
溝通,確保剪輯師了解影片中所表達的情感,這樣在剪輯的過程中,才能夠按照原著的思想表達出來,人們對影片才能夠產生共鳴,從而使整部影片獲得成功。剪輯師的工作,包括藝術創作與技術操作,貫串于整個影片攝制過程中,這也是影片剪輯成功的關鍵所在。
影視作品剪輯是一種藝術,一種文化,版權等受法律保護,因此剪輯師應該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在工作中,嚴格遵守法律,杜絕惡搞、侵權等行為。當今社會是互聯網社會,在網絡中經常有惡搞視頻,將經典影視融入低俗元素進行剪輯,這種行為在不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已經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因此屬于違法行為。剪輯師的使命是神圣的,因此應該端正工作的態度,為創作出好的作品不斷努力[2]。
一部影視作品的拍攝過程中,需要有成千上萬個畫面,剪輯時要在將畫面進行總結、分類。然后做出最佳的剪輯工作,這就要求剪輯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影片中鏡頭的銜接、人物的位置等,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因此剪輯師應該能夠熟練的掌握動接動、靜接靜等技巧,使畫面中動與靜能夠自然的轉換與銜接,使影片更加生動、真實。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藝術、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追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剪輯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這樣制作出的作品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文化的要求。正因如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剪輯師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文化素養。首先需要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有很多關于影視、設計、色彩、剪輯、攝影等方面的書籍中都有關于剪輯部分的講解,剪輯師可以通過閱讀書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文化內涵是需要一段時間積累的,因此大量閱讀書籍就是積累知識的最佳方法。其次剪輯師可以大量觀看獲獎影片、深受好評影片等,了解觀眾喜歡的影片的剪輯方式,總結剪輯技巧,從而做到自我提高。第三點是剪輯師需要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風俗地貌等知識,在新時代背景下,網絡越來越發達,很多影片涉及到地方的習俗、文化等,剪輯師了解地方文化,可以避免在剪輯中出現錯誤等。比如在影視劇《白鹿原》中,有濃厚的陜西文化氛圍,剪輯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才能夠了解當地文化,在劇作中展現出正確的風俗習慣。
剪輯工作需要較高的藝術素養,因此新時代背景下,要求剪輯師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在影片中,色彩是重要的元素,不同的情節需要搭配不同的色彩,這種渲染方式能夠使影片更加完美。比如當我們看見綠色,我們會想到春天、生命,藍色,我們會想到天空,白色我們會想到純潔、云朵,紅色,我們會想到熱情、奔放等,不同的顏色給我們帶來的感官體驗是不同的。當影片表現出青春等,就可以使用黃色這種明亮的色調,讓人聯想到活力;當影片中表現出死亡時,就可以采用灰色調,讓人感受到沉重、悲傷。在著名影片《英雄》中,利用綠色表現了平靜,利用紅色表現了憤怒、嫉妒等,通過色彩的分割與變化,使整個影片更加清晰,并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氣息[3]。
剪輯工作對影視劇作等后期處理具有重要意義,優秀的剪輯師能夠使影視作品更加完美,國外知名剪輯師沃爾特默奇曾經總結剪輯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則時,曾總結出六點內容。首先是剪輯師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則即情感,一部影視作品中都會有情感的體現,剪輯師在剪輯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情感的理解,將整部作品的情感線整理好,然后通過剪輯,將情感線清晰的展現出來,這樣觀眾在觀看影片時,才能夠感受到影片所表達的內容。觀眾在觀看影片后,成功的影片能夠在情感上引起觀眾的共鳴。其次是情節,影片中劇情的發展是有一定的順序的,在剪輯時,需要嚴格按照劇情的發展進行剪輯,這樣才會使影片的劇情按照順序發展,并且要有矛盾、沖突等,在這一部分剪輯工作中,需要剪輯師先將劇情中的片段進行分類,剔除次要情節,然后進行整理,使影片的情節生動起來,激發觀眾的好奇心等。第三個原則是節奏感,在情節的展現中,需要有矛盾點、興奮點等,拍攝過程中,也需要有長鏡頭、短鏡頭等拍攝方法,這就需要剪輯師根據劇情的發展,剪輯出緊迫感,使影片的節奏根據劇情的發展而變化。通過節奏感中緊張、舒緩等變化,帶動觀眾的情緒,使觀眾在觀看影片時能夠更加的投入。第四個原則是視覺效果,在影片剪輯工作中,剪輯師需要考慮到觀眾的視覺效果,比如畫面處于左上象限時,可以繼續向右下象限發展,這樣影片的展示會有一種連續感,觀眾在觀看時,也會十分連貫,具有較好的視覺效果。第五的原則是盡量不要越軸,當影片需要表現出時空的變化時,可以刻意的去越軸,但是正常拍攝與剪輯時,盡量避免越軸,否則畫面會有斷開感。最后一個原則是三維空間原則,我們處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因此在剪輯中,剪輯師需要科學的尊重人物之間的三維關系,確保影片中所展現出的走位等具有真實性。
綜上所述,在影片的后期剪輯中,剪輯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與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影片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要求剪輯師不斷自我提高,提高剪輯水平的同時也提高影片的質量。在新時代,剪輯師可以在工作中積累經驗,自我充實,在審美、藝術、專業技巧等方面進行全面提高,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同時不斷剪輯出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