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明 鶴崗市廣播電視臺
新環境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傳播載體,電視臺的黨建節目通過電視等媒介宣傳黨的理論新進展,黨建節目承擔著向社會群體傳播重大思想方針、黨建新動態以及正反面典型案例的重任,而“互聯網+”時代,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猛烈沖擊,各級政府對電視臺黨建節目的創新發展給予了很高的期望,這與順利推進黨與國家各項事業密切相關。電視臺黨建節目最本質的特征是宣教性和服務性,服務人民群眾是其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各級電視臺要清醒的認識當前所面臨的困境,積極探求轉型與升級,在新環境下充分發揮黨建節目的宣教功能。
網絡時代,人們可選的節目范圍急劇擴寬,不僅可以觀看到更多的電視頻道,還可以選擇觀看各大視頻網站推出的形形色色的節目。與此同時,人們在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沖擊下,已習慣于快速消費和娛樂的生活方式,對視頻節目的偏好類型也發生了變化,教科書形式的黨建節目很難吸引觀眾的眼球。而當下大多數的電視臺并未積極探求黨建節目新穎的編排形式,缺乏符合觀眾偏好的節目內容,生硬的節目模式甚至導致了觀眾的排斥心理,嚴重影響了黨新聞輿論的傳播效果。
大多數的黨建節目立意、內容、編排上缺少創新,電視語言運用的不到位,只是對黨的相關政策進行宣讀,并沒有切實站在群眾的角度剖析政策的內在涵義和深刻影響,節目形式還停留在單向溝通的形態上,沒有真正貼近基層所需、百姓所盼,只是從節目制作的角度來看問題,缺失了從受眾的角度看問題。節目編排沒有連續性、系統性,難以引起觀眾足夠的興趣,特別是對于年輕的觀眾,在互聯網環境下,習慣了形式多樣、接地氣的節目形式,更加難以接受呆板的節目樣式。
黨建節目的本質功能是服務人民,只有不斷的擴大受眾范圍才能真正起到服務的功能,應該是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把握好“黨員群眾希望了解的”和“需要黨員群眾了解的”兩個重點。在內容的選擇上,立足于基層黨組織開展的每項特色工作,使每項工作立體式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真正起到宣傳、引導與啟迪的作用。例如北京電視臺的《黨建進行時》節目,通過介紹各級黨組織的創新性管理模式,以及在大山中、管道里等艱難困苦環境下仍然堅守崗位的先進黨員事跡等,做到了以真實人物和故事打動觀眾,讓觀眾在潤物細無聲中切實領會黨的治國理念。
此外,筆者所在的市級電視臺效仿早年《以案說紀》的節目形式,收集整理了大量關于黨政建設題材的微電影和動畫短片,以短片加解說的方式創新了節目的編排方式,將十九大以來習總書記關于廉政建設的講話融入其中,結合短片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解讀。該節目不僅起到了對在職政府工作人員的警示作用,還將黨的重要思想路線向人民群眾做了很好的傳達。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是不斷加快的,同時,互聯網的生活方式也融入到了生活的點滴。針對第一條,黨建節目的制作團隊必然要在創新節目形式的同時精簡節目內容,應對觀眾的碎片化空閑時間;針對第二條,就是要拓展節目播出渠道,依靠電視的單一傳播渠道必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要注重“兩微一端”新媒體平臺的搭建,開發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和移動端APP,讓節目的收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電視臺的移動客戶端來說,可以通過和政府部門合作,集成本地新聞、娛樂和求職等多項惠民功能于一體,吸引更多的受眾,讓優質的黨建節目悄然傳播給更多的觀眾。基于這一做法,電視臺可以摸索新的商業模式,在保證節目質量和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便利的同時,又能獲得充足的資金,形成多方受益的局面。總之,只有在電視、網站、APP和微信公眾號等多個渠道組合發力,才能在全媒體時代將黨建宣傳工作切實做好。
打造專欄節目的品牌是辦好黨建節目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這項工作首要依托的就是專業的制作團隊。不論是電視專欄節目的編排,還是網站和手機APP的搭建和運營,都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員,電視臺要在黨建欄目投入資金,培養和引進人才。黨建的輿論宣傳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建電視節目的政治性是第一位的,其明確的價值導向功能和主旋律特性是打造黨建類電視專欄節目品牌的客觀要求。黨建節目在樹立節目權威性的同時,還要能透過鮮活的事件表象挖掘其內涵和本質。在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有發表看法的習慣與沖動,因此黨建節目應為觀眾搭建一個互動溝通交流的平臺,觀點的充分交流有利于增強觀眾對節目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節目品牌在此基礎上可以更穩固的樹立。
當下即可稱作互聯網時代,亦可稱作全媒體時代,總之,人們的生活方式正發生著劇變。黨建節目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更崇高的使命,其事關黨重要理論和政策在人民群眾中的傳達和落實。為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電視臺必須要清醒的認識當下的不利現狀和發展困境,積極尋求黨建節目的突破途徑,以創新的節目形式和全面的傳遞渠道切實發揮其服務人民的本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