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淵鑫
法律條文:
第二十七條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可以對已發出的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進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但不得改變采購標的和資格條件。澄清或者修改應當在原公告發布媒體上發布澄清公告。澄清或者修改的內容為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的組成部分。
澄清或者修改的內容可能影響投標文件編制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投標截止時間至少15日前,以書面形式通知所有獲取招標文件的潛在投標人;不足15日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順延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
澄清或者修改的內容可能影響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編制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截止時間至少3日前,以書面形式通知所有獲取資格預審文件的潛在投標人;不足3日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順延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截止時間。
法律條文重點內容解讀:
本條是關于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的澄清或者修改的規定。
本條主要針對的是在招投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目的是確保所有潛在供應商在招標信息獲取方面的公平性。為了便于大家理解這一規定,舉個例子:假設某政府部門的舊辦公樓需要重新裝修,項目采購預算為300萬元。按照相關規定,該項目投標人具有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三級以上資質即可 (僅舉例說明,目前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三級資質已取消)。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可能出于種種考慮,不希望有太多的供應商參與投標,因此,在發布招標公告時,把資格條件設置得比較高,要求投標人具有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具有二級或三級資質的潛在供應商看到這個招標公告后,覺得自己不符合資格條件,可能就會放棄投標。假設這時有供應商對此提出質疑,認為該項目資格條件設定屬于《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項“設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招標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的情形。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經研究后認為質疑事項成立,決定修改資格條件。然后,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發布了一個招標文件澄清或修改公告,將招標文件原本要求的“具有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修改為 “具有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三級或三級以上資質”。這種情況下,那些在看了招標公告后就決定放棄參加投標的具有二級或三級資質的潛在供應商,由于沒有獲取招標文件,因而不會得到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的招標文件澄清或修改通知。而且,由于現在各種政府采購標訊可以說是海量信息,通常情況下,供應商如果看了招標公告經評估后決定放棄、沒有進一步獲取招標文件的話,那么他們對該項目后續的相關信息,例如招標文件澄清公告、修改公告、延期公告等,一般是不會再進一步關注的。所以,這里就存在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以往的政府采購執法檢查中,甚至發現有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故意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而進行虛假招標的案例。因此,為了確保公平、公正,防止少數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利用澄清或修改招標文件的機會達到 “控標”的目的,新《辦法》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已經發出的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澄清或者修改進行規范。
澄清是指在不改變原文件意思的基礎上,對原文件表述不夠清楚、準確、可能引起歧義的內容作出更加清晰和準確的描述。修改是指對原文件的內容作出改變。本條明確,資格預審公告、招標公告和投標邀請書等文件中的采購標的和資格條件只可以澄清,不得進行修改。其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有些采購人為了能夠違法終止招標項目,可能通過改變采購標的,以新的招標項目代替原招標項目,達到“偷梁換柱”“暗度陳倉”的效果。二是一部分供應商已經通過閱讀資格預審公告、招標公告、投標邀請書、資格預審文件或者招標文件了解招標內容和資格條件,準備參加投標并為此已經付出一定的成本。此時,如果采購人改變了采購標的和資格條件,就會造成一些原本可以參加投標的供應商失去了投標機會。這種做法對這些供應商是不公平的。三是也有一些采購人,為了不讓特定的供應商參加投標,在得知某些供應商已經購買招標文件準備參加投標后,通過改變采購標的和資格條件達到排斥供應商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澄清或者修改的內容將作為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的一部分。如果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對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的內容進行了修改,其行為將構成對合同法上要約邀請的變更,那么將以修改后的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為準。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對已經發出的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邀請書作出澄清或修改后,應及時告知潛在投標人。但是,如何通知潛在的投標人?原《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在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發布更正公告,并以書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標文件收受人。”新《辦法》結合政府采購實踐,明確要求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原公告發布媒體上發布澄清公告”。這樣能夠使所有的潛在供應商在項目招標信息獲取方面的機會均等,從而為所有潛在投標人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避免暗箱操作。
澄清公告和書面通知都應當及時,以便潛在投標人有充足的準備時間。新《辦法》根據修改內容的影響程度,分別規定了具體的時間。對于澄清或修改的內容可能影響到招標文件編制的,招標文件的澄清公告和書面通知應當在原投標截止時間前15日;對于澄清或修改的內容可能影響到資格預審文件編制的,資格預審文件的澄清公告和書面通知應當在原提交資格預審文件截止時間前3日。這里的“3日”“15日”應當足額保障;不足的,應當順延提交資格預審文件或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
對于哪些內容的澄清或修改屬于可能影響投標人編制資格預審文件或投標文件,新《辦法》并未作出具體規定。一般而言,在判斷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澄清或修改的內容是否會影響投標文件編制或資格預審文件編制時,應當以投標人為視角來進行衡量。在政府采購實踐中,凡是由于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的澄清或修改,投標人需要重新考慮報價、重新編制投標方案,需要提供以前沒有的文件資料等,都可以視為影響投標文件編制或資格預審文件編制的情形。
法律條文:
第二十八條 投標截止時間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有關人員不得向他人透露已獲取招標文件的潛在投標人的名稱、數量以及可能影響公平競爭的有關招標投標的其他情況。
法律條文重點內容解讀:
本條是關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有關人員保密義務的規定。
政府采購招投標的目的在于促進公平競爭。為給所有供應商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都對招投標過程中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予以規制。禁止在開標前向他人透露潛在投標人信息就是為了保障投標人之間的公平競爭。為此,本條進一步明確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開標前禁止向他人提供有關潛在投標人及可能影響公平競爭的信息。
在政府采購實踐中,向他人透露的會影響公平競爭的行為主要包括:(1)向他人透露通過資格預審的潛在投標人,如采購人或監管部門的人員只注意信息的公開,但是忽略了潛在投標人信息保密的要求,在完成資格預審后,像公告中標結果一樣把資格預審合格的潛在投標人名單也進行公告,這個做法顯然嚴重違反了信息保密的規定;(2)向他人透露被邀請參加投標的供應商;(3)在組織現場踏勘或標前澄清會時,要求與會的供應商集中簽到、點名;(4)書面澄清文件中出現提出問題的潛在投標人的單位;(5)向他人透露投標人的投標意愿和投標方案;(6)向他人透露投標人已經遞交的投標文件、價格信息等;(7)向部分投標人提前透露招標文件可能澄清或修改的內容;(8)向投標人透露評標委員會的成員信息;(9)向投標人透露評標的情況。為此,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隨時注意信息保密,繃緊信息保密這根弦,切實避免無意識地泄露本應該保密的信息。
法律條文:
第二十九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發布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或者發出投標邀請書后,除因重大變故采購任務取消情況外,不得擅自終止招標活動。
終止招標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及時在原公告發布媒體上發布終止公告,以書面形式通知已經獲取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或者被邀請的潛在投標人,并將項目實施情況和采購任務取消原因報告本級財政部門。已經收取招標文件費用或者投標保證金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終止采購活動后5個工作日內,退還所收取的招標文件費用和所收取的投標保證金及其在銀行產生的孳息。
法律條文重點內容解讀:
本條是關于終止招標情形和要求的規定。
所謂的終止招標,是指在招投標活動過程中,因發生法定的事由而宣布停止招投標的行為。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發布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投標邀請書后,潛在投標人將會根據相關要求著手進行準備,因此,如果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擅自終止招標不僅會給潛在投標人造成損失,還會損害政府采購的形象。為此,本條明確規定除特殊情況外,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發布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或者發出投標邀請書后,原則上禁止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終止招標。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發布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或者發出投標邀請書之前,由于招標投標活動還處于準備階段,尚未對外公開,因此,在此情形下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終止招標將不會對潛在投標人產生任何影響。為此,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在發布招標公告、資格預審公告或者發出投標邀請書之前可以不受限制地決定終止招標。
對于政府采購項目的終止招標,《政府采購法》作出了明確規定,即只有在具備下列四種情形之一時,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才可以宣布廢標:(1)符合專業條件的供應商或者對招標文件作實質響應的供應商不足三家的;(2)出現影響采購公正的違法、違規行為的;(3)投標人的報價均超過了采購預算,采購人不能支付的;(4)因重大變故,采購任務取消的。對于何謂采購中發生的重大變故,新《辦法》并未作出規定。一般而言,重大變故是指由于采購人單位工作任務和工作計劃的改變,導致原定的采購項目發生改變或取消。如我國原定今年五月向非洲某國派出一支維和部隊,主管部門年度預算中為完成此項任務,列入了500萬元的裝備采購項目。招標公告發布以后,因國際形勢改變該項維和任務被國家取消了。這種情況就屬于典型的重大變故。出現這種情況,采購人可以終止招標,隨后調整預算,并將有關情況報告財政部門。
在政府采購實踐中,如果確實是由于采購人準備不充分就開始招標,可以暫時停止招標程序,向已經購買招標文件的投標人說明情況。一旦招標重新啟動,應及時通知投標人前來投標。重新啟動招標應視同為開始招標,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規定,自重新啟動招標到遞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應不少于20日。
終止招標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終止投標活動5個工作日內退還所收取的招標文件費用和所收取的投標保證金及利息。此規定與《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規定的原則基本一致,即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不應當從投標保證金中獲取資金收益。此外,由于終止招標是采購人的原因所造成的,采購人應當妥善處理投標人的經濟損失,補償投標人為準備投標而支出的直接成本。
法律條文:
第三十條 投標人,是指響應招標、參加投標競爭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
法律條文重點內容解讀:
本條是關于投標人內涵的規定。
在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中,有些人經常將供應商、潛在投標人和投標人的稱呼混用。為此,本條從法律上對投標人的概念予以界定。
在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中,供應商、潛在投標人和投標人的概念是不同的。所謂供應商,是指有能力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以承包、出售、承租、受托、受雇等方式向采購人提供工程、貨物或服務的主體;所謂潛在投標人,是指有意愿參加捐標投標活動并已經向采購人提出報名、登記、領取或購買資格預審文件或招標文件的供應商;所謂投標人,是指參加投標競爭并且已經向采購人遞交投標文件的供應商。
根據新《辦法》的有關規定,要成為投標人,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要具有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主體資格。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其他組織是指依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而自然人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責任能力的公民。對于法人和其他組織,其依法成立的標志是工商、民政等國家有關行政機關核發的營業執照、登記證書等證明;對于自然人,其具有合法身份的證明是公安部門核發的身份證、護照等身份證明。因此,在對投標人進行資格審查時,核驗營業執照、身份證等是常規的檢查內容。第二,要參加投標,即向采購人遞交投標文件。雖然具備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主體資格,但未參加投標活動的,則不能構成投標人。
法律條文:
第三十一條 采用最低評標價法的采購項目,提供相同品牌產品的不同投標人參加同一合同項下投標的,以其中通過資格審查、符合性審查且報價最低的參加評標;報價相同的,由采購人或者采購人委托評標委員會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方式確定一個參加評標的投標人,招標文件未規定的采取隨機抽取方式確定,其他投標無效。
使用綜合評分法的采購項目,提供相同品牌產品且通過資格審查、符合性審查的不同投標人參加同一合同項下投標的,按一家投標人計算,評審后得分最高的同品牌投標人獲得中標人推薦資格;評審得分相同的,由采購人或者采購人委托評標委員會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方式確定一個投標人獲得中標人推薦資格,招標文件未規定的采取隨機抽取方式確定,其他同品牌投標人不作為中標候選人。
非單一產品采購項目,采購人應當根據采購項目技術構成、產品價格比重等合理確定核心產品,并在招標文件中載明。多家投標人提供的核心產品品牌相同的,按前兩款規定處理。
法律條文重點內容解讀:
本條是關于多人提供相同品牌產品投標處理的規定。
政府采購招投標時,不同投標人提供相同品牌產品投標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財政部對于相同品牌投標問題,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采取不同的態度。財政部在 《關于多家代理商代理一家制造商的產品參加投標如何計算供應商家數的復函》(財辦庫〔2003〕38號)中指出,政府采購的競爭是指符合采購人采購需求的不同品牌或者不同生產制造商之間的競爭,原則上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產品只能有一家投標人。新《辦法》對此作出了重大調整,從不鼓勵多家代理商代理一家制造商的產品參加投標轉變為允許不同投標人提供相同品牌產品投標的態度。
在一個政府采購招標項目中,不同投標人提供相同品牌產品投標的情況很常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采購人提出的采購需求有比較明顯的傾向性,傾向于某個生產廠家的產品指標;二是雖然采購需求沒有傾向性,但是某個生產廠家的產品與其他生產廠家相比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能夠更好地滿足招標要求;三是能夠生產滿足要求產品的廠家較少。采購需求有傾向性是違反招標投標公平原則的,如果招標文件出現明顯傾向于某個生產廠家的情況,采購人應該修改招標文件后重新招標。能夠生產滿足要求產品的生產廠家如果只有一家,采購人選擇招標方式采購是有問題的,應該選擇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而如果在一個招標項中,某個生產廠家的產品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是不利于競爭的。此時采購人也有必要考慮,是否應該通過調整采購需求中的技術參數,或者通過劃分標段,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不同投標人提供相同品牌產品投標的做法對于其他投標人是否公平呢?對于投標人而言,不同投標人提供相同品牌產品投標的做法是不存在不公平問題的。在招標投標活動中,每個投標人都只有一次投標的機會,無論投標人使用哪個生產廠家的產品去投標,投標人中標的機會理論上都是相同的。用哪個生產廠家的產品投標,是投標人自己的選擇。當然對于生產廠家而言,有多個投標人都使用自己的產品去投標,這個廠家的產品中標概率會高。但是這與招標投標是否公平已經沒有關系了,因為生產廠家不是投標人。當然,作出以上判斷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生產廠家不能夠去指揮、協調、操縱投標人投標,生產廠家也不得自己參加同一項目的投標,否則就會構成圍標、串標行為。
新《辦法》對不同投標人提供相同品牌產品投標的處理,采用了“先內后外”的做法。所有投標人都參加資格審查和符合性審查。對于資格審查和符合性審查滿足要求的,均要進行價格評審(采用最低評標價法時)或綜合評分(采用綜合評分法時)。然后對相同品牌產品投標人進行“內部比較”,從中選出評審后投標人報價最低的或綜合評分后評審得分最高的參與 “外部比較”,與其他品牌產品的投標人進行比較。
招標文件應對相同品牌產品投標人報價相同或評審得分相同時,選擇一個投標人的規則作出約定。如當采用最低評標價法時如果報價相同,可以采用業績或某項關鍵技術指標作為決定因素;當采用綜合評分法時如果評審后得分相同,可以采用投標價格作為決定因素。如果仍然相同或者招標文件沒有對報價相同或得分相同時選擇一個投標人的規則作出規定,可以采取隨機抽取方式確定。
對于非單一產品采購項目,采購人多了一項工作,就是要確定貨物采購清單中的核心產品。確定貨物采購清單中的核心產品的目的是用于判別投標人數量和多家投標人提供同一生產廠家產品時,選擇參加后續評標的投標人。確定核心產品的依據,可以是采購項目技術構成、產品價格比重等,也可以是其他因素,根據采購項目的具體情況而定。
對于非單一產品采購項目,采購人可以確定一個產品為核心產品,也可以確定若干個產品為核心產品。如果確定若干個產品為核心產品,則只要不同投標人的任何一個核心產品為同一生產廠家的產品,都應作為一個投標人計算。
法律條文:
第三十二條 投標人應當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編制投標文件。投標文件應當對招標文件提出的要求和條件作出明確響應。
法律條文重點內容解讀:
本條是關于投標文件編制與要求的規定。
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活動中,投標人向招標人遞交的投標文件是要約,招標人向中標人發出的中標通知書是承諾。要約和承諾共同構成合同。由此可見,采用招標方式簽訂合同的,合同內容就是投標文件中的內容。招標文件中的內容只有經過投標人在投標文件中作出響應,才可以成為合同的內容。
有些招標人認為,投標人如果中標,就必須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簽訂合同。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招標文件只是要約邀請,其作用是指導投標人正確地向招標人提出要約。在投標人向招標人提出要約,并且招標人以中標通知書的形式接受了要約以后,合同就成立了。合同成立的基礎就是要約(即投標文件)和承諾(即中標通知書)。合同成立以后,招標文件對于簽訂合同已經沒有意義了。
招標人在編制招標文件時,應要求投標人對招標文件的要求作出響應。為了避免投標人沒有對招標文件的要求作出全面的響應,或者遺漏某些內容,招標人一般通過制定投標文件目錄、投標文件格式、技術和商務指標響應表或偏離表等形式,要求投標人按照要求編制投標文件。招標文件中的合同條款、技術要求等內容,只有得到投標人的明確響應,才可以成為中標后簽訂合同的內容。招標人在招標文件中提出要求投標人響應的內容后,投標人投標時可以選擇響應或不響應。對于招標人明確為不允許偏離的實質性要求和條件,如果投標人沒有響應或有所偏離,評標時應作無效投標處理。而對于一般要求和條件的偏離,不會導致投標無效,但是在采用綜合評分法評審時,可以作不利于投標人的評分。如果投標人沒有響應某些招標要求,但是仍被確定中標,則應視為招標人接受投標人的偏離,簽訂合同時不得要求投標人修改其偏離的內容。
法律條文:
第三十三條 投標人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前,將投標文件密封送達投標地點。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收到投標文件后,應當如實記載投標文件的送達時間和密封情況,簽收保存,并向投標人出具簽收回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開標前開啟投標文件。
逾期送達或者未按照招標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標文件,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拒收。
法律條文重點內容解讀:
本條是關于投標文件遞交和接收的規定。
投標文件的遞交和接收是政府采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為規范投標文件的遞交和接收,新《辦法》從程序上對投標文件的遞交和接收作出具體規定。
本條對于投標人遞交投標文件的要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時間要求。投標人必須在投標截止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二是密封的要求。密封遞交投標文件是投標人的權利,也是投標人保護其價格信息在開標之前不被泄露的一種技術手段。為此,本條規定投標人必須密封投標文件。
本條雖然規定投標人必須對投標文件進行密封,但是如何密封卻沒有明確,而是交給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在招標文件中去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在招標文件中對投標文件密封的方式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在政府采購實踐中,投標文件密封的方式有很多,如用膠水糨糊等粘結劑粘貼密封、用火滾密封、貼封條密封、用膠帶紙密封等。由于大家對密封的標準沒有統一的認識,如果招標文件不明確密封的具體要求,投標人就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密封投標文件。也許有的投標人認為將投標文件裝入信封中,信封的封口用釘書釘封住或用曲別針別住即可。其實,密封的一個基本要求是不可恢復,也就是經過投標人密封后,如果有人打開密封,密封就會損壞,并且無法復原,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密封的作用。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收到投標文件后,應當如實記載投標文件的送達時間和密封情況,簽收保存,向投標人出具簽收回執。對于投標人而言,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簽收的回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證明投標人按時、按規定遞交了投標文件,且投標文件的密封符合規定。
1、密封不符合招標文件要求應當拒收。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接收投標文件時,應首先確認投標人是否對投標文件進行了密封、密封是否符合招標文件的要求。未密封和密封不符合要求的,都應拒收,拒收未密封和密封不符合要求的投標文件是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的責任。如果接收了這樣的投標文件屬于違法行為。對于因為未密封或密封不符合要求的投標文件,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可以提供一些密封工具,協助投標人在現場按照要求對投標文件進行密封,密封符合要求后再予以接收。對于密封符合要求的投標文件,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應如實記錄密封情況,例如密封的方式、密封的狀態等。對于價格極其敏感的項目,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還應采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投標文件的密封情況,以免出現爭議。
2、逾期送達的投標文件應當拒收。逾期送達是指超過規定的投標截止時間,投標人仍未將投標文件送到指定的地點。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應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詳細具體的遞交投標文件的地點。有的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在招標文件中僅明確了遞交投標文件的地址,但是并未明確具體的位置和房間,如果出現投標延遲,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應承擔一部分的責任。例如招標文件規定的遞交投標文件地址為某國際飯店,但未說明樓層和會議室。開標當天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在某國際飯店入口處擺放了一個通知,要求投標人把投標文件遞交到九層會議室。結果有些投標人由于電梯擁擠,沒有及時把投標文件遞交到九層會議室。對于此案例,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不應接收遲到的投標文件,但是應該對投標人的遲到承擔責任。有的投標人在投標截止的同時進入招標文件指定的遞交投標文件會議室,但是沒有來得及把投標文件交給工作人員。這種情況應認定為按時遞交,因為投標人在規定的時間前抵達了投標的會議室,并且及時提出了遞交的要求。還有一種情況,投標人提前抵達了投標的會議室,但是并沒有遞交投標文件,而是觀察其他投標人的投標情況。但是投標截止時間到了后,才想起自己還未遞交投標文件,向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提出要求遞交。對于這樣的投標就不應當接收,因為投標人沒有在投標截止之前表示要遞交投標文件。
法律條文:
第三十六條 投標人應當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惡意串通,不得妨礙其他投標人的競爭行為,不得損害采購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
在評標過程中發現投標人有上述情形的,評標委員會應當認定其投標無效,并書面報告本級財政部門。
法律條文重點內容解讀:
本條是關于投標人禁止性規定及其處理的規定。
投標人應當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惡意串通,不得妨礙其他投標人的競爭行為,不得損害采購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關于 “惡意串通”、“妨礙其他投標人的競爭”和“損害采購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行為的具體表現,《政府采購法》和《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都明確了具體情形。
關于投標人的惡意串通行為,《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明確了七種情形:(1)供應商直接或者間接從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處獲得其他供應商的相關情況并修改其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2)供應商按照采購人或者釆購代理機構的授意撤換、修改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3)供應商之間協商報價、技術方案等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的實質性內容;(4)屬于同一集團、協會、商會等組織成員的供應商按照該組織要求協同參加政府采購活動;(5)供應商之間事先約定由某一特定供應商中標、成交;(6)供應商之間商定部分供應商放棄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或者放棄中標、成交;(7)供應商與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之間、供應商相互之間,為謀求特定供應商中標、成交或者排斥其他供應商的其他串通行為。其中第(7)種情形屬于兜底條款,投標人的其他串通行為都可以歸入這種情形。
對于妨礙其他投標人的競爭行為和損害采購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行為而言,《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總共列舉了十三種情形,具體主要包括:(1)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2)采取不正當手段詆毀、排擠其他供應商;(3)與采購人、其他供應商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惡意串通;(4)向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5)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與采購人進行協商談判;(6)拒絕有關部門監督檢查或者提供虛假情況;(7)向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成員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當利益;(8)中標或者成交后無正當理由拒不與采購人簽訂政府采購合同;(9)未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10)將政府采購合同轉包;(11)提供假冒偽劣產品;(12)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政府采購合同;(13)捏造事實、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進行投訴。
對惡意串通、妨礙其他投標人的競爭和損害采購人或者其他投標人的合法權益行為的處理,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在采購過程中發現并作出的處理。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在采購過程中發現投標人有上述行為的,應報告評標委員會或書面報告本級財政部門。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對于供應商的違法行為有報告權,但無權處理。第二個層面是評標過程中評標委員會發現并作出的處理。在評標過程中發現投標人有上述行為的,評標委員會應當認定其投標無效,并書面報告本級財政部門。評標委員會對于供應商的違法行為,可以作出投標無效的處理。第三個層面是財政部門作出的處理。財政部門通過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或評標委員會的報告,或通過供應商的投訴、舉報,或通過主動地監督檢查,發現投標人有上述行為的,可以把相關供應商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一至三年內禁止其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并處以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