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鐘 玲, 周光雄, 于 沛, 蔡紹暉, 葉文才
(暨南大學 藥學院, 廣州 510632)
我校是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央部屬高校,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學校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學校建立了藥學實驗教學中心,中心集成全校藥學教學科研力量,為藥學、中藥學、生物制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創新實踐教學支撐平臺,2012年該中心獲批廣東省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中心以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為契機,以培養藥學創新人才為目標,結合藥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際情況,經過近5年的建設,在實驗教學改革,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部署,國務院決定組織實施“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1]。經過“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努力,“重大新藥創制”專項使我國醫藥科技產業的創新體系逐步形成,人才隊伍得以聚集,產業規模獲得提升[2],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國家對藥學創新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藥學作為一門科技含量高、范圍廣、技術密集、應用性強的學科,實踐教學在高等藥學教育中占據著戰略性的重要地位,是培養藥學創新人才的關鍵環節,具有其它任何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3-5]。因此,實驗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越來越受到重視[6-8]。
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培養藥學創新人才為目標,以創新藥物研發過程所形成的鏈條(藥物發現→結構修飾→有效性評價→安全性評價→體內過程→制劑制備→質量標準)為紐帶將現有實驗室資源有效整合;教學科研緊密結合,突出科研對教學的支撐作用;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密切聯合,實現專業訓練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旨在構建產學研結合的藥學創新人才培養實驗教學平臺和體系。
為了滿足國家對藥學創新人才的需求, 結合學校“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和發展戰略、藥學專業特點及藥學院的學科優勢,藥學實驗教學中心的發展定位為:依靠現有實驗教學資源,通過學科交叉和實驗室資源的有效整合建立教學平臺,利用本中心的科研實力為人才培養服務,加強與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國內外培養優秀的藥學創新人才。
實驗教學改革目標:圍繞創新藥物研發鏈這一主線實現資源整合、補充和學科交叉,重點進行科研對教學的支撐和專業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最終構建產學研結合的藥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平臺和體系,培養藥學創新人才。
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自2012年7月立項以來,結合中心的發展規劃,在建設實驗教學體系、改進管理模式、改善硬件設備與實驗室環境、建設實驗隊伍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措施。
2.1.1完善本科實驗課程體系
理順各主干課程的實驗教學相關性,明確各階段實驗教學培養目標,分階段設計整體結構,分層次設計課程內涵,準確把握教學目的,構建“臺階擴展式”的實驗教學新體系(基本技能→綜合實驗→自主設計→畢業設計),形成貫穿整個本科教育過程的縱向實驗教學體系[9]。
2.1.2教研結合,更新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建設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10]。利用科研支持創新人才培養,將優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將科研方法融入實驗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科技最新發展和學術前沿動態。近5年來共改進實驗項目10項,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11項。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從2014年開始設置“藥學創新大實驗”72學時,以創新藥物研發流程為鏈條,整合藥物化學(包括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藥劑學4大主干課程,形成一門獨立的自主設計實驗課程。
2.1.3充分利用先進的實驗教學手段
已建立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生藥學數碼顯微鏡互動實驗教學系統和藥理學實驗教學互動系統,集視頻、音頻和數據通信于一體,實現互動、直播、點播等多種教學模式,豐富了多媒體教學的手段。
2.2.1建設藥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
通過網絡技術整合已有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立了包含藥物化學、藥理學等8大模塊的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可實現實驗教學內容的課前預習、虛擬操作和復習考核,做到虛實結合,有效提高了實驗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實驗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該平臺2015年獲批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2.2建設實驗室與實踐教學管理系統
中心所有開放實驗室,建立門禁系統和監控系統,建立實驗室準入制度,實現了實驗室管理的網絡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實驗室使用效率,節省了管理成本。與信息技術公司合作,引入信息化技術,聯合開發“本科實習管理軟件系統”, 并投入使用。對實習地點分散的野外實習、專業實習、本科畢業專題進行有效的過程管理和成績考核,可實現網絡化和信息化管理。該系統能極大提高工作效率,使信息傳達與交流更加便捷。
(1) 改善中心硬件條件。在新校區新建4 000 m2本科實驗教學大樓,于2016年6月正式啟用;利用實驗室建設項目補充更新實驗教學設備,共投入489萬元;辦學空間和實驗室環境明顯改善。
(2) 啟用專用系統管理維護儀器設備。 通過儀器設備管理系統、設備報修系統等多個管理系統實現儀器設備從采購到報廢的全過程管理,規范而高效。
(3) 構建貴重儀器共享平臺。中心將單價超過10萬元的大型儀器全部加入校級共享平臺,面向校外開放,通過門禁和監控系統實現全年開放;利用管理平臺實現權限管理和預約使用或提供測試服務,大大提高了使用率和共享程度。
(4) 實驗室安全教育常態化。實驗室安全是實驗教學和科研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障[11],對剛進入實驗室的本科生進行安全教育至關重要。為此,中心啟用了“實驗室安全培訓考試系統”,從2015級本科生開始,安排專門授課教師進行實驗室安全培訓,經考試系統考核通過的學生方可選修實驗課程。所有新入學研究生開設“實驗室安全”選修課20學時1學分,并安排有消防演習等實踐環節。
(1) 重視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教師是實驗教學的中堅力量,在學校“積極引進、立足培養”的人才政策支持下,4年來共引進杰出青年2人、青年千人1人及其他各層次人才共29人,進一步優化了師資結構,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國際化程度。共資助24人次青年骨干教師出國進修訪學與學術交流,共培養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項目22項。進一步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科研水平。
(2) 加強實驗系列教師的培訓和業務提升。實驗技術人員在教書育人、實驗物資供應、管理服務等方面起著理論教師不可替代的作用[12]。因此,實驗技術人員的建設對于保證實驗教學的效果至關重要[13]。5年來,中心共支持7位年輕實驗系列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已有4位取得博士學位,提升了整體專業素質。不定期組織實驗系列教師外出參加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示范中心建設類研討會,累計達30余人次。分批組織赴北京、南京、香港、澳門、沈陽的多所高校參觀交流藥學類及相關學科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或重點實驗室建設情況,累計達30余人次。
(3)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驗教學。制定“示范中心建設成果獎勵辦法”,鼓勵中心教師在本科實驗教學上多投精力、多出成果,已取得了明顯成效,教師申報實驗教改項目和發表實驗教改論文數增加明顯。
發揮中心的科研優勢,在保持課程體系穩定的基礎之上,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學科發展的動態適當引入本科實驗教學,項目開展至今共更新實驗項目10項,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11項,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加大了創新性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的比重。已形成了藥學教育的實驗教學體系,正在探索適合僑校教育特點的實驗教學創新體系,具有藥學教育實踐價值和意義。
重視實驗教學,鼓勵本科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各級大創項目、挑戰杯、贏在創新等學術活動,每年舉辦一屆藥學實驗技能大賽,鍛煉本科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學習興趣。近5年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51篇,其中SCI收錄27篇,第一作者5篇。本科生主持國家級大創項目18項、省級大創業項目24項、校級大創項目38項。參加國家級和省級“挑戰杯”競賽共38項,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獲省級銀獎、銅獎、最具活力獎各1項。本科生參與申報發明專利6項,其中授權2項。
鼓勵教師參與各類教學、教研交流活動和實驗教學改革。近4年教師承擔教改項目共52項(其中省級10項、校級42項);教師以第一作者發表教學教改論文21篇。教師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南粵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4項;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其他校級教學成果獲獎8項。出版教材4部,其中副主編2部、編委2部。
經過近5年的建設,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優化實驗教學體系、加強信息化建設、注重人才培養與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注重硬件建設的同時,也要注重軟件建設[14-16],為了滿足社會對藥學創新人才的需求,實驗中心下一步將在績效考核制度、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實驗教材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保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其輻射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