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倩, 王朝霞
(上海交通大學 實驗動物中心,上海 200240)
隨著生、農、醫、藥基礎研究、生物醫藥產業和轉化醫學平臺的快速發展,實驗動物作為基礎支撐條件,其數量需求和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相關科研經費投入不斷創新高,實驗動物管理也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重視[1]。實驗動物是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撐條件之一,是生命科學教學、研究和藥品安全評價的基本手段和必經途徑,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依賴于實驗動物,作為人類的替身,起著“最精密的天平”和“活的試劑”的作用[2]。在轉化醫學研究領域,實驗動物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基礎醫學成果與臨床醫學應用的轉化過程中,通過動物模型的復制,以及在動物身上進行模擬治療,同時開展機制研究是一個重要環節,能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因此,規范、標準、可靠的實驗動物公共服務平臺是高校科技工作者開展研究的必要條件之一,既推動教育的發展,也促進科技創新的發展[3]。
為適應發展需要,各高校新建或調整了實驗動物平臺,發展之初,掛靠醫學院平臺的占大多數[4],隨著學科發展,綜合性大學也越來越重視實驗動物平臺的建設,大多整合至直屬單位下屬,少數已轉化為學校直屬機構[5]。我校實驗動物中心隸屬于校分析測試中心,為校級公共平臺,近年來隨著學校大生命學科建設的不斷完善,實驗動物中心作為支撐平臺的重要性亦日漸彰顯。在學校政策的引導下,實驗動物中心在不斷的摸索和發展過程中日趨成熟,加強了自身的能力建設和運行管理水平,同時對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展開了思考和探討,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大突破。
目前大多數綜合性高校、醫學類院校、科研院所已經意識到實驗動物中心建設對于學科發展與科學研究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在不斷學習國際先進理念、提高管理要求和標準的同時,陸續籌建符合高校發展趨勢、具有一定規模的實驗動物設施[6]。但鑒于高校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同于企業,高校實驗動物中心發展的瓶頸問題日益凸顯,亟待改革。
(1) 硬件設施落后。近年來生物、醫藥學科迅速發展,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實驗動物中心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科研需求,普遍存在面積小、飼養種類少、實驗儀器少、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除了部分院系自建自用的分散設施,還存在實驗室改建用于飼養的情況,不利于實驗動物統一管理工作的開展,也限制了實驗動物中心實驗技術和能力的發展[7]。
(2) 運行經費緊張。實驗動物中心大多隸屬于學院或其他二級單位,投入經費有限,但實驗動物設施不同于普通實驗室或潔凈室,對軟、硬件要求頗為嚴格[8],不僅建設初期投入成本高,后期運行維護費用也較高[9],投入經費不到位,會使實驗動物中心難以運行,或降低標準勉強運行。
(1) 發展競爭力相對較弱。高校實驗動物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般分為事業編制和項目聘用兩類,所占比例各不相同。事業編制人員大多分為研究系列和實驗系列,大部分技術人員從屬于實驗系列,因以服務工作為主,顯示度不高,相比其他科研人員在科研成果產出方面較弱,教輔工作又難以量化,因此在職稱評定上處劣勢地位,晉升困難;項目聘用制的工作人員更是缺乏晉升途徑,且就工作量而言,項目聘用人員又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補充[10]。
(2) 培養計劃有待完善。實驗動物中心作為公共服務平臺,按需設崗,甚至一人多崗,多與課題組合作開展科研,缺乏獨立探索和科研能力,對于技術隊伍的培養缺乏良性循環機制。部分工作人員在完成本職崗位工作后,缺乏時間、精力和機會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這也屬于單位內部培養計劃的缺失[11],造成技術隊伍能力滯后,優秀管理人才尤其缺乏[12]。
(1) 學生情況復雜。高校研究生是進行動物實驗操作的主要群體,實驗動物中心每年要接待大量新人,隨著交叉學科的緊密結合和快速發展,越來越多非生物醫學專業背景的學生開展動物實驗,其科研內容、能力水平不盡相同。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人員的操作規范直接影響實驗動物設施的微生物環境和統一規范管理,學生繁多、情況復雜,而高校中相對于院系而言實驗動物中心地位普遍較“低”,使得實際管理困難重重[13]。
(2) 培訓效率不高。實驗動物中心崗前培訓多“重理論、輕實踐,重規范、輕技術,重形式、輕效果,重宣講、輕監督”,這與人力資源的投入密切相關,部分高校僅進行規章制度培訓,開展操作培訓的單位也多為集體培訓,時間短、效果弱。隨著動物實驗技術的發展,培訓內容的深度、廣度及有效性的不足,尤其是實驗人員的重視程度不高,都對高校青年人才的養成和實驗動物中心的發展形成掣肘。
(1) 領導重視。高校必須對實驗動物中心的建設與發展高度重視,它不僅是服務平臺,更是促進學科發展的科創基地,尤其是影響生、農、醫、藥及轉化醫學等學科以及化工、材料、信息、體育等交叉學科的發展,只有足夠重視,加強管理,建立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才能與實驗動物及相關學科發展相適應。
(2) 加大經費投入。隨著實驗動物學科的迅速發展,需投入足夠經費,建設高標準、高要求、高質量的硬件設施。當前高校普遍存在實驗動物設施不足的瓶頸問題,開辟空間籌建新的實驗動物中心是打破瓶頸的重要措施,因而確有不少高校正在紛紛籌劃擴建新設施。但還應充分意識到,設施建設不是一次性投入的樓宇建設,更重要的是在后期持續不斷地在儀器采購、設備更新等方面給予支持,方可保障實驗動物中心的良性運轉,滿足學科建設發展需求。
(1) 強化人員結構。遵循“按需設崗,統籌規劃”的原則,盡可能使人員構成合理化,在數量、年齡、學歷和職稱等方面做到人崗相宜、比例合理,建設一支年輕化、專業化、高學歷的人才隊伍,保證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實驗動物飼養和動物實驗雙軌制發展模式的形成。
(2) 完善發展機制。在多種用工方式并存的前提下,實現同工同酬,是中心發展的基本保證,學校及職能部門應促進并落實公共平臺技術隊伍的發展途徑改革,構建合理的考核、晉升、流動機制。目前,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對技術隊伍的晉升和發展制度進行改革,出臺了針對平臺教輔人員的晉升政策,有望推行進程日益成熟。對于非編人員內設分級制度,使優秀的非編人員與在編人員的晉升途徑形成有效對接。另外,加大對技術隊伍的培養力度,鼓勵包括行政、管理、技術在內的各個崗位人員參加或接受專業培訓,穩步提高技術支撐水平。
(1) 優化培訓制度。根據教師、研究生及交流學者等群體的不同特點,制定系統全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計劃。采用互聯網線上線下相結合,使實驗動物學科理論知識、設施操作規程以及動物實驗技能更有效的被實驗人員接受,縮短實驗人員摸索的時間,保證科研順利開展,促進青年科創人才的培養。
(2) 加強監督管理。在增強實力的基礎上,改變實驗動物中心“輔助”地位是促進發展的重要觀念,注重強化工作人員主人翁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實驗人員的管理,與教師有平等對話權,才能統一規范,促進發展,充分發揮公共平臺的“支撐”作用[14]。
“服務、教學、科研”一體化建設是高校實驗動物中心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技術突破及資源共享[15]。服務夯實工作基礎,作為公共平臺的第一要務,服務不僅僅是提供了一個符合規范的“飼養場所”,更是涵蓋了標準化的管理、優質的業務服務、高水平的技術支持、共享的儀器平臺等各方面的內容,這關系著實驗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是科研工作開展的基礎;教學推動學科發展,實驗動物教學課程的開設,讓學生更全面地學習學科知識,更熟練地開展科研工作,教學工作是高校發展的基礎,是學生發展成為科研人才的必經途徑;科研決定發展水平,實驗動物中心作為公共平臺,科研能力直接影響高??蒲兴?,在資源共享的時代背景下,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共享優質實驗技術,能大大提升高??蒲袑嵙16]。
隨著我校大生命學科的迅速發展以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基礎設施的不足也日益凸顯,在學校的高度重視下,新建實驗動物中心的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以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實驗動物公共平臺的服務水平,在建設及運行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發展瓶頸問題并努力突破解決,力爭發展成為實驗動物飼養和動物實驗雙向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
高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同時在科技創新方面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實驗動物中心的發展關系著高校相關學科科研實力的發展和創新人才的培養。高校的實驗動物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硬件建設,做好管理工作,著眼于實驗動物中心的長期發展,為促進學科發展、提高科研水平、推進高校“爭創雙一流”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