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光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而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活方式發生變化,睡眠問題及相關疾患正成為當前影響公眾健康的常見病癥之一。據國內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有38%的人群存在各類睡眠問題。睡眠問題及相關疾患與心理障礙、腦功能異常、軀體功能紊亂及其他多種疾病均存在密切的聯系。常見的睡眠障礙有以下幾種:
39歲的張女士5年前辭職經商,自覺壓力較大,入睡困難,開始每天服用安定片,后改為中成藥,有安眠效果,但服則有效,不服則失眠、多夢。她每天晚上7點上床,第二天早上8點起床,但真正睡眠時間僅3小時左右,總是感覺迷迷糊糊的。
因為睡眠不足,張女士白天總是感覺很煩躁、頭昏昏沉沉、情緒低落,人也變得很懶惰,總喜歡躺在床上。5年來,她吃過不少藥物,但都無法治愈。
病案分析 張女士患的是當今較為常見的一類失眠。無睡意上床、睡不著硬睡和臥床時間太長,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失眠持續存在的因素。這種失眠僅靠服用安眠藥物療效不佳,必須接受正規的抗抑郁治療和睡眠認知行為指導,即藥物治療結合睡眠限制控制療法,方可治愈。
另外,對失眠的發病機理,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是由于長期精神負擔過重、勞逸結合處理不當等因素引起的。然而,近年有關報道卻指出:身體中缺乏微量元素銅,也是導致失眠的發病原因之一。銅與神經系統關系密切,體內缺銅會使神經系統的內抑制過程失調,使內分泌系統處于興奮狀態而導致失眠,久之可發生神經衰弱。為此,建議失眠的人常食用富含銅的食物,如烏賊、魷魚、蛤蜊、河蚌、田螺、泥螺、蟹、蝦、泥鰍、黃鱔、羊肉、肝、腎、蘑菇、豌豆、蠶豆以及玉米等。
34歲的劉先生是貨車司機。他每天晚上9點上床,早上6∶30起床,入睡后多夢、打鼾,早上起來感到睡眠不解乏、疲勞,白天開車時常打盹。
病案分析 劉先生的失眠是由睡眠呼吸障礙所致,多易發生在肥胖、咽腔狹窄、扁桃體肥大、鼻甲肥大、頸椎病、高血壓、冠心病等人群身上。這類患者在睡眠過程中由于呼吸功能的暫停,導致大腦缺氧和睡眠中斷,但患者本人意識不到。因晚間大腦得不到休整,導致白天犯困。
這類失眠的診斷要靠多導睡眠圖(一種用于睡眠和夢境研究以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診斷的睡眠腦電圖檢查)才能確認,并要區別是阻塞性的還是中樞神經性的。目前這類失眠多數能夠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治療手段包括減肥、服藥、手術和個人呼吸機治療。
37歲的姜先生多在晚上12點左右上床睡覺,清晨5點即醒,再迷迷糊糊躺到7點起床。每晚睡眠約5小時,晨起無頭昏、頭痛及心情低落,精神體力都比較好。中午,姜先生會睡半小時左右。白天,他工作精力體力也較良好,無注意力和記憶力降低,也無心情不好的癥狀,只是覺得自己醒得比別人早,睡覺時間也比別人少。
病案分析 經常的早醒多被認為是抑郁癥的一個提示癥狀。臨床上“早醒”的含義是和以前的睡眠相比較,晨醒時間提前1小時以上,在多導睡眠圖上是以提前半小時為標準。其實,每天睡眠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人只午睡片刻,晚上就可少睡1~2小時。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所需的睡眠時間也不相同。睡眠的好壞并不在“量”,而在于“質”,即睡眠的深度。質量高的睡眠,能使疲勞消失得快,所需的睡眠時間也就少。
因此,不能一概規定每個人每天必須睡多少小時,最好以睡醒后的自我感覺是否良好,作為判斷睡眠時間適當與否的依據。姜先生的睡眠一天下來有5~6個小時,白天精力、體力也充沛,就不必過于擔心。
此外,還有一種較常見的睡眠障礙就是夢游癥。據統計,其發生率占一般人口的1%~6%,男性多于女性,小兒多于成人,常有家族史。
夢游癥多發生于睡眠最初的2~3小時內,持續時間一般為5~30分鐘,發作后有可能意識轉為清醒,也可能繼續入睡。
夢游癥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屬于功能性變化,少數可由器質性病變引起,如癲癇合并夢游等。多數可在數年后自愈,因而推測小兒的夢游多與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
本病發作次數不定,可隔幾天、數十天發作一次,亦可一夜發作數次。對不頻繁發作者不用治療;對頻繁發作者,應求助于醫生,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一般來說,有夢游習慣的孩子,在加深睡眠以后,可以使癥狀得到改善。
小米 小米中含有豐富的色氨酸。色氨酸能促進大腦細胞分泌出一種神經遞質——5-羥色氨,使大腦活動暫時被抑制,讓人容易入睡。
葵花子 葵花子含有亞油酸、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調節腦細胞的正常代謝,提高神經中樞的功能。
蜂蜜 蜂蜜具有補中益氣、安五臟的功效,對糾正失眠作用明顯。
核桃 核桃可用于輔助治療神經衰弱、健忘、失眠、多夢等癥狀。
大棗 大棗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物質,具有補脾安神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