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 泰樂瑪·特斯拉
關于愛情,人們總是有很多這樣或那樣的困惑:如何才能找到真愛?怎么確定這個人就是最適合我的那一個?當下的這段感情能否走到最后?對于這些愛情問題,大數據都能為我們解答。《戀愛數學》的作者、倫敦大學高級講師漢娜·弗萊表示,感情的世界其實和數學密不可分。雖然愛情看似捉摸不定,但其實愛情也像我們生命中的很多事物一樣,充滿各種規律,而數學就是一門探尋規律的學科。從天氣的變化,股票市場的波動,到宇宙星球的運轉,這些都可以通過數學來預測,那么愛情當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漢娜·弗萊在《戀愛數學》中提出了一個“37%真愛公式”,根據這個公式推導,你的真命天子最有可能出現在你戀愛經歷的37%之后。也就是說,假如你這一生注定會有10段戀情,那你找到真愛的最大概率應該是在和第4個戀人分手之后。這個公式也可以換算成時間來解讀,假設你從16歲開始談戀愛,并希望在40歲之前安定下來,那么在你戀愛時間的37%以后,也就是在你25歲之后,遇到真愛的可能性最高。總而言之,就是你的真愛會在37%的地方等著你。所以,你在前37%的戀愛時間里,可以多了解一下婚戀市場,汲取和戀人相處的經驗,并用這段時間想清楚自己究竟需要怎樣的人生伴侶,一旦過了37%這個階段,下一個出現的比之前更讓你心動的人,就是那個對的人。

愛情大數據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交友網站和約會軟件來尋找真愛,這些平臺的大數據和算法會根據你的喜好,為你推薦合適的約會對象。
不過,漢娜·弗萊也承認,“37%真愛公式”未必適合所有人,它只是為人們尋找真愛提供了一個確定的、由大數據推導出的策略。就像她在TED演講中提到的,人類的感情到底不像數學那般秩序井然、邏輯清晰,所以愛情終究還是不可預測的,而數學只是能為探尋愛情的規律性提供一些幫助。
十幾年前,網上交友還是一件讓人覺得不太靠譜的事,網戀的對象也很容易會受到家人朋友的質疑。但現在,網戀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在婚戀網站上尋找伴侶,或是在手機交友軟件上尋找約會對象。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在美國,有66%的人曾和網上認識的人約會,有23%的人是通過網絡才認識了自己現在的配偶和長期伴侶。知名交友網站蜜糖網(Meetic)也表示,在西班牙,有200萬人是通過蜜糖網認識了自己的伴侶,這其中又有60萬人已經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這些婚戀網站和交友軟件都是以大數據為平臺,通過數據分析為用戶推薦適合的對象。相比傳統的婚戀媒介——婚介所和職業紅娘,大數據對用戶的喜好把握得更為準確,在為用戶尋找合適對象和提供戀愛建議時,大數據也遠比傳統婚戀媒介更有效率。為什么大數據有這樣的功效?這都要歸功于它巨大的樣本容量和獨特的算法,這些算法會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交友范圍、教育程度和工作類型,在此基礎上為用戶推薦他可能感興趣的對象。
時代變了,在人海中尋尋覓覓找尋合適對象的概率太低,網絡讓人跳脫出傳統的交友圈,人們在網上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他們潛在的交往對象。
雖然用大數據來尋找伴侶效率會更高,但算法畢竟只是算法,不能代表你我本人。比如說,它怎么就能確定我會一直喜歡某種類型的人呢?也許我這段時間里比較偏愛深棕發色的人,但過段時間就突然喜歡金發碧眼的人了呢?而且,即使算法給我推薦了符合我所有中意特質的人,但也許他身上除了我所中意的這些點之外,其他地方都讓我討厭呢?這些可都不好說。
Graphext是一家專為交友網站做數據分析的公司,其創始人維克多利亞諾·伊茲奎爾多也表示,雖然自己就是做大數據的,但他也無法忍受由大數據和算法來告訴他,應該和什么樣的人約會,約會地點應該選在哪兒等等之類的“愛情建議”。因為戀愛本就該是自由的、隨性的,人們在戀愛中的行為也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被推算出的、規定好的。
就像西班牙愛情專家洛倫娜·貝多所說的,有時我們只是看到一個人,聞到他的氣味,聽到他的聲音,就能知道他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個人。這就是我們的生物本能,超越一切數據分析、概率和算法。
所以,在愛情這件事上,無論大數據和算法多么高效,終究還是不能替代我們真實的感受,只能充當一種輔助工具,最后的決定權還是要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當下,各式交友網站和手機交友軟件可謂是層出不窮。盡管科技改變了人們的交友方式,為那些比較孤僻、不合群、社交圈狹小的人創造了更多機會,但它并沒有改變人們在擇偶時的某些偏見,人們在傳統交友方式中表現出的許多偏見,還是被原樣照搬到了這些新興的交友平臺上。
比如,男性還是更偏愛年輕漂亮的女性。據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約會網站OkCupid公布的調查顯示,20多歲的女性用戶總是會收到最多的約會邀請。其中要數26歲以下的女性最受歡迎,擁有最多的約會選擇權。而女性用戶的年齡一旦超過30或40歲,她們受歡迎的程度就會明顯的下滑。但男性不同,優質的男性用戶無論在什么年紀都會受到歡迎。比如,兩個同樣是48歲,其他條件也基本相當的男性和女性用戶,男性用戶在網站上收到的約會邀請至少是女性用戶的兩倍以上。
為此,曾有女權組織對各大約會網站和軟件表示抗議,認為這些交友平臺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歧視。但這些網站和軟件表示,他們其實也很無辜,因為這都是用戶自己的選擇,他們作為平臺只是將用戶的偏好如實地反映了出來而已。
在婚戀市場上,有人在尋覓共度一生的伴侶,但也有人不那么在乎天長地久,只是想尋找一段露水情緣。對后面這類人來說,Tinder這種約會軟件的出現,能幫他們省去傳統交友方式中很多彎彎繞繞的過程。
Tinder,這款如今全球最受歡迎的手機交友軟件發布于2012年,在剛上線5個月的時間里,就成功配對約會了近1億人。如今,它更是以每天200萬人的配對成功數量傲視其他交友軟件。Tinder之所以能打敗眾多競爭對手,獲得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業內人士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它夠簡單和直白。
Tinder的功能其實很簡單,它以大數據為基礎,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每天為其推薦一定距離內的幾個對象,再通過雙方在社交網站的共同好友數量、興趣愛好和交友偏好給出評分,得分高的推薦對象會優先展示。用戶在看到推薦對象的照片后,喜歡就用手指往右滑,不喜歡就往左滑。如果你喜歡對方的照片,對方恰巧也喜歡你的照片,那你們就可以開始聊天了,這一整個過程非常的簡單直接,也迎合了現代社會中人的“速食”心態。現代人普遍感到空虛和寂寞,渴望擁有愛情,但又吝于付出時間和精力,因此才寄希望于滑幾下手機就能找到緣分。
不過,Tinder被人詬病最多的,恰恰也是它的“簡單直白”。因為這一系列的交友行為都只以照片為基礎,很容易造成集體性的“以貌取人”傾向,而讓人忽略了他人的內在品質。但說到底,這也不能全怪在軟件頭上,因為畢竟都是人們自己用手指做出的決定,在看到照片要選擇左滑還是右滑的那一剎,只能說,人們還是流露出了自己的本心。
對于每天手機不離手,恨不得24小時都掛在網上的現代人來說,這些婚戀網站和約會軟件,確實為他們尋找愛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就拿西班牙來說,據統計,92%的西班牙人都擁有至少一部智能手機,西班牙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位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西班牙人單身的比例卻越來越高,全國單身人數有將近4萬多人。如果人們可以簡單地通過手機就能收獲愛情,無論是對他們個人,還是對整個社會來說,都將是一件好事。
那么,人們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在約會網站上的配對成功率呢?大數據為約會雙方總結出了一些愛情建議:
首先,你的外表可以不美,但一定要展現笑容。有不少用戶總是為該上傳什么樣的照片而糾結,他們擔心照片上的自己頭發不夠柔順,皮膚不夠光滑。但大數據顯示,只要是展現出自己笑容的用戶照片,普遍都會更受歡迎。反倒是那些為了隱瞞自己的外表缺陷,而美顏過了頭的照片,更不受人們的歡迎。專家分析認為,展現笑容的照片會顯得人很開朗和真誠,所以,相比那些美顏過度卻千篇一律的照片,還是展現真誠笑容的照片會更受到歡迎。
其次,遇到心儀的對象一定要主動出擊。根據數學中的延遲認可算法(也叫蓋爾-沙普利算法),在男女數量相等的模型中,要找到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且穩定的組合,首先就需要人們主動向心儀的對象表白。被表白的一方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拒絕,被表白一方采取的策略一般是,如果有一個人來表白就暫時和他交往,如果有多個人表白就和最喜歡的那個交往,如此循環往復。從數學上來說,這種策略的結果是最穩固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從自己最喜歡的人開始追求,所以當他配對成功的時候,就意味著所有他更喜歡的人都已經拒絕了他,在這種策略下,樣本雙方都達到了最穩定的狀態。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美國《連線》雜志在分析了多個約會網站評選出的最受歡迎的用戶照片后發現,那些笑著露出漂亮牙齒的用戶照片更容易獲得他人好感,其次是和沖浪有關的用戶照片。
最后,拒絕冷戰,可以避免分手或離婚。假設你已經找到了合適的對象,并和他走進了一段穩定的關系,但即使是處在一段穩定關系中的愛人,也難免會產生矛盾,而你們解決矛盾的方式可以直接決定這段關系能否維系成功。其中,冷戰是最不可取的,因為冷戰會造成雙方較高的消極閾值,而處在較高消極閾值的兩人不會再去努力修復關系,然后一件件瑣碎的小事就會累積成巨大的問題,最后達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其實,就像漢娜·弗萊在她的TED演講中所提到的,數學不止是簡單的算式和符號,它不僅能解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能分析人類的行為舉止,也能讓我們擁有更美好的愛情。
感謝數學,也感謝這個大數據時代。
[譯自西班牙《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