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菊
魚也有“藥”性,可分為寒、熱、溫、涼四種屬性,不同品種的魚由于其屬性不同,對人體的作用也有差別。
根據我們的身體狀況,可選擇食用不同的魚,不但可起到積極的保健作用,還有一定的防病治病功效。
鯉魚通脈利便 患有咳嗽、氣喘、虛火頭痛、癲癇等病癥的人,可用鯉魚頭一個,與姜、醋、蒜泥同煮而食,會有一定的緩解咳嗽、氣喘的作用。癲癇患者則可用鯉魚腦與白米煮粥食用。虛火頭痛、眼黑肢麻、高血壓頭昏,或因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等癥可用蒸熟的天麻25克,放入魚頭和魚腹內,再加蔥、姜、清水適量,用武火蒸約30分鐘后食用,可平肝息風、定驚止痛、行氣活血。
鯽魚益氣解毒 鯽魚適宜慢性腎炎水腫、神經衰弱、膽固醇高者食用。《本草圖經》曾提到“鯽魚,性溫無毒,諸魚中最可食”?,F代醫學研究表明,每100克鯽魚肉中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硒、鋅以及多種維生素,對促進智力發育、降低膽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作用。鯽魚食法很多,可清蒸、燉煮,亦可紅燒、煎炸、煮湯。將60克糯米煮粥,待粥將稠時,將300克鯽魚放入,并加入適量的姜末、蔥花、鹽和味精。經常服用此粥,對神經衰弱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草魚和中祛風 適宜有脾胃虛寒、胃痛、頭痛等病癥的人食用。每100克草魚肉含蛋白質15.5~26.6克,脂肪1.4~8.9克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胃痛的人可用草魚1條,加豆蔻、砂仁各3克同煮;頭痛的人則可用草魚加蔥或與香菜同煮,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廣東民間還用草魚與油、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
青魚化濕解煩 食用青魚可治療氣虛乏力、腳氣、濕痹、瘧疾等病癥。更值得一提的是,青魚中除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及較少的脂肪外,還有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微量元素鋅。鋅是酶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腦垂體的功能與之密切相關。青魚有多種食法,可以做炒青魚片,即用醬油腌漬青魚片,加入豆粉、蛋清,入油鍋爆炒,再加入冬筍、香蕈或芹菜梗等再炒,依個人口味加入蔥、花椒即可。
鰱魚溫中益氣 能起到祛除脾胃寒氣、利水、止咳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虛弱、水腫、咳嗽、氣喘等病的治療,尤其適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水腫病人可用鰱魚一條,加紅小豆30克煮熟食用。治療冷咳時可用鰱魚與生姜2兩,飴糖1兩,鹽少許,水3碗煎至半碗,溫熱飲用即可。治療感冒風寒,可用鰱魚與5片生姜、少量紫芍藥、少許食鹽、水適量蒸熟即可。
胖頭魚補虛健腦 適合有體虛、頭暈目眩、痰多等癥狀的人食用。體質虛弱的人最好多吃胖頭魚的魚頭,它的溫補效果很好,還能起到治療耳鳴、頭暈目眩的作用。胖頭魚的魚肉中,特別是魚頭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常食可健腦益智,增強記憶力。尤其是老年人常食胖頭魚可降低血脂,并減少癡呆癥的發生。另外,痰多、眩暈的人可以用胖頭魚和核桃仁一起煮熟食用。
(摘自《科學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