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賓
老媽習慣了鄉下的生活方式,以往怎么勸,就是不肯來城里多住上幾天。但這次,老媽說她打算多住一段時間,我們都對此感到有點奇怪。
“這次到城里來,發現有好多心愿要實現,等一個個心愿實現了,我再回鄉下去,在鄉下住得也心安。”老媽的幾句話,讓家人似乎明白了什么。
老媽開始做雜糧飯,這是她要實現的第一個心愿。老媽說:“你們在城里天天吃白面,白面饅頭好看也好吃,但五谷雜糧最養身,我要用雜糧飯給你們調養出好身體呢!”老媽還說:“做雜糧飯的心愿實現后,我會剪個彩色小紙條,張貼到設計好的‘心愿墻上。這第一個愿望,我也就完成了。”
這天,老媽蒸了一大鍋雜糧饅頭,有的看上去像一個個“紫紅薯”,有的則像一個個黑色的“小鼠標”,煞是好看。這些雜糧饅頭,是老媽用玉米、高粱、蕎麥、地瓜、大豆等多種粗纖維谷物磨成的面粉做成的。
兒子最先拿了一個雜糧饅頭,掰了一小塊塞進嘴里,然后朝奶奶擠了一下眼,甜甜地說:“奶奶,你做的饅頭可真好吃。”說完,他就狼吞虎咽起來。等一個饅頭進了肚,他噘著小嘴又說:“我要奶奶天天給我做雜糧饅頭吃。”
第二天,老媽又煮了一鍋雜糧面條。老婆平時飯量不大,通常只能吃一小碗面,這次她竟吃了兩大碗,還嚷嚷著要老媽今后多煮雜糧面條吃。
老媽變著法兒給生活在城里的我們做雜糧飯。這回,老媽蒸了一鍋雜糧花卷,香噴噴的,我吃得肚子鼓了再鼓,好解饞!
老媽還將自己做的各種雜糧飯拿上幾個送給鄰居吃,鄰居們吃上了癮,也跟著老媽做起了雜糧飯。
老媽為我們做了一頓又一頓雜糧飯。終于有一天,老媽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進城的第一個心愿。她將這實現的心愿寫在了一個彩色小紙條上,張貼到了事先準備的“心愿墻”上。
空閑時,老媽在城里四處溜達,清水邊、墻根處、道路旁的邊角里,所到之處,只要能利用的地方,老媽拿來鋤頭把它們開墾出來。這些地有的幾步長,有的只有一肩寬。老媽買來了豆角、西紅柿、朝天椒、紫茄、黃瓜的種子,種在了這些開墾出的不起眼的地塊里,然后施肥、澆水、除草。
等一粒粒蔬菜的種子長成了手指長的青苗,老媽才長舒了一口氣說:“在城里,巴掌大的地兒都要利用好,等這些地塊都長成了紅紅綠綠的蔬菜,我的第二個心愿就實現了。”
老媽回鄉下那天,她的“心愿墻”上貼滿了小紙條。小紙條五顏六色,鮮艷奪目,代表了老媽在城里實現的一個個小心愿。走之前她對我們說:“我在鄉下住上一陣子,以后還會來看我那調皮的小孫子,再完成一個個新的心愿。”
有心愿的老媽住在哪里都好充實,我在想,我退休后也要去完成一個個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