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志的一項研究中,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攝入正常水平的維生素D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30%的死亡風險。目前很難針對一般人群來推薦攝入維生素D的量。研究者說,最優的維生素D補充水平因人而異,依賴于個體的生活環境、攝入的飲食種類和水平等。
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第67屆年會發布的研究,對于患有糖尿病和心力衰竭的人,每天服一片阿司匹林可降低因心衰而死亡的風險。但數據也顯示,服阿司匹林可能會增加非致命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這一自相矛盾的發現說明,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前應請醫生評估服藥的益處和風險。
作為對“坐姿病”的回應,站立辦公已風靡一時。有研究表明,站立辦公不僅有利于健康,而且還與生產效率的提高聯系在一起。但最近發表在《人類工效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站立工作可能并不好。澳大利亞柯廷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在工作中站立2小時的人身體不適感增加,精神狀態變差。
《BMC公共衛生》雜志近日發表的研究顯示,低血壓可能與自殺念頭相關。首爾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收縮壓低于100毫米汞柱的人產生自殺念頭的幾率比血壓正常者高。研究者趙成日說:“低血壓和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有關,我們的發現表明,低血壓相關的健康指標需要被納入心理健康評估范疇。”
耶魯癌癥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結腸癌患者常吃堅果比不吃堅果患者的癌癥復發和死亡風險顯著降低,研究結果3月3日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志。該研究對826名經手術和化療的結腸癌患者進行了6.5年追蹤,結果顯示,每周至少吃兩盎司堅果的人無病生存率提高42%,總生存率提高57%。
近日,一份刊登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志》的研究報告中,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闡明了腸道菌群和肥胖之間的新型關聯。他們發現,血液中特定的氨基酸或許和肥胖發生直接相關,同時這些氨基酸也是腸道微生物組的重要組分之一。研究者指出,還需要對更大規模的人群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