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巍 喻巍 劉文波 傅宏 王梗
[摘要] 目的 觀察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使用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的臨床效果。方法 2018年1—8月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150例,將其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75例)和觀察組(75例)。對所有患者的治療均使用玻璃體腔一次性注射藥物治療,觀察其并發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在治療后3個月BCVA相較于對照組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BCVA相較于治療前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對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效果顯著,可顯著改善患者視力,并恢復視網膜功能,具有較高安全性。
[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玻璃體腔;康柏西普;視力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b)-009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ompacep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75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75 case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single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the drug in the vitreous cavity to observe the complication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CV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BCVA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ickness of retina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ompaqip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vision of the patient and restore the retinal function, with higher safety.
[Key words] Diabetic retina; Vitreous cavity; Compaq; Vision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且發病率在近年來呈現不斷上升趨勢,臨床癥狀主要是視力退行性損傷,出現下降,看物體模糊。相關治療方式主要使用玻璃體手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藥物治療曲安奈德屬于長效糖皮質激素的衍生物[1],能夠使血視網膜屏障達到穩定,降低內皮細胞的通透性,產生較高的治療效果;康柏西普是一種重組融合單白,可與抗血管內皮生產因子進行結合,使得與新生血管有關的眼底疾病可在短時間內治療。該次研究2018年1—8月分析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對于治療75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患者視力產生的變化,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按照隨機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75例患者中,男性有40例,女性有35例;年齡在23~77歲,平均年齡(46.1±2.1)歲;病程6個月-29年,平均(3.1±0.3)年;平均BCVA(0.05±0.02)。觀察組75例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37例;年齡在24~78歲,平均(46.7±2.5)歲;病程5個月~31年,平均(3.7±0.3)年;平均BCVA(0.06±0.03)。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患者進行玻璃體腔一次性注射藥物治療。觀察組藥物使用康柏西普0.1 mL,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處理,給予眼部常規消毒,開瞼器開瞼;取患者與角膜緣距離4 mm左右進針,針頭使用30號,沿著球心方向刺入患者眼內,深度控制在4 mm左右,并保證針尖愛玻璃體腔內;在推針后對患者針眼位置使用棉棒輕壓。叮囑患者在治療后1~2 h內保持平臥位,使得藥效充分發揮于后極部視網膜,之后可選擇使用半坐位,叮囑患者在睡眠中使用側臥位。
對照組藥物選擇曲安奈德0.1 mL,方法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和治療后1,3個月視力變化;②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采用光相干斷層掃描儀(OCT,德國Heidelberg)檢測視網膜厚度,將中心凹的垂直與水平方向選取出來進行線性掃描,將典型且清晰的圖像選取出來,在計算機中儲存,定量測量過程中將OCT儀器自帶的圖像分析系統充分利用起來;③并發癥,主要有高眼壓,角膜水腫,前房炎性反應。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數據所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來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BCVA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BVCA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視網膜厚度
兩組患者治療后均顯著降低,相較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7%,相較于對照組13.3%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病速度較慢,大多數患者對此疾病不具有較高的認識度,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2]。臨床上對于此疾病的治療常見藥物有曲安奈德和康柏西普,其中曲安奈德可對磷脂酶A2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增生[3];可降低視網膜受到炎性因子的損害程度;可在短期內提升患者的視力,改善其預后。而康柏西普作為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重組VEGF受體,可與其產生結合[4],作用于VEGF和相關受體信號并產生抑制,從而阻止新生血管[5]。在該次研究中,通過兩組患者對藥物的使用,治療后視力均得到顯著改善,證實使用此藥物的有效性,同時,兩組患者的視網膜厚度在治療后也出現了顯著降低,同樣反映治療效果的顯著。另外,玻璃體腔注射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療中容易出現相關并發癥,且最為常見的則是高壓眼、角膜水腫以及前房炎性反映[6],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治療效率,并不利于患者預后。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其并發癥情況明顯較低,也證實了康柏西普的治療安全性相較于曲安奈德較高。
綜上所述,對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采用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效果顯著,可有助于恢復患者視力,并增強視網膜功能,同時不容易產生不良并發癥,具有較高的安全,可在臨床中使用并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海靜,王文奇.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于視力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7):1129-1131.
[2] 董輝,崔璟琳,路航,等.23G微創玻切聯合康柏西普眼內注射在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8):999-1001.
[3] 樸天華,張召弟,楊嵐,等.玻璃體腔內注射康柏西普聯合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J].海峽藥學,2016,28(9):95-97.
[4] 金延濤,馬麗娜,馬建洲,等.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力影響的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4):14-15.
[5] 薛鵬程,游志鵬,付書華,等.23G玻璃體切割術前、術中輔助玻璃體內注射康柏西普治療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的療效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7,37(5):458-462.
[6] 羅娜.視網膜光凝聯合康柏西普玻璃體內注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RNFL厚度、血清細胞因子含量評估[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6):1904-1907.
(收稿日期:201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