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蓮
[摘要] 目的 研究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醫院收治的燒傷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2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方法進行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水平。結果 護理前兩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為(6.5±1.1)mmol/L,餐后2 h血糖為(7.9±1.3)mmol/L,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創面總有效率為93.55%,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4.19%(P<0.05)。結論 對燒傷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臨床護理中,采用綜合護理的方法,能夠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促進創面愈合,效果顯著。
[關鍵詞] 燒傷;糖尿病;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0(b)-0160-02
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患上糖尿病的機率也在逐漸增加。糖尿病患者如果發生燒傷,其受到的危害將進一步增加。糖尿病患者具有高血糖增多、代謝紊亂等特點,容易引起周圍神經病變、微血管病變等。同時,糖尿病患者燒傷后,糖異生會增強,體內葡萄糖生成增加,將導致系統和器官的代謝功能失調紊亂,同時會對皮膚造成損毀,增加燒傷后創面愈合的難度[1]。因此,對于此類患者,在臨床治療的同時,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護理干預,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促進創面愈合。基于此,該文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醫院收治的燒傷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24例,研究了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選擇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12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2例。對照組的62例患者中,包括34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齡在38~72歲,平均年齡為(51.6±3.4)歲,糖尿病病程為2~12年,平均病程為(6.1±2.7)年;觀察組的62例患者中,包括36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齡在39~74歲,平均年齡為(51.8±3.5)歲,糖尿病病程為2~14年,平均病程為(6.3±2.4)歲。所選患者中,四肢燒傷患者50例,軀干燒傷患者50例,頭面部燒傷患者24例。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燒傷患者,該研究知情同意,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其他嚴重糖尿病并發癥或并發癥患者、精神或神經障礙患者、認知或溝通障礙患者。兩組在性別、年齡、糖尿病持續時間、燒傷體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空腹服用西格列汀,餐后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清理創面,涂抹燒傷膏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方法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對患者創面加以控制,徹底清理干凈創面,保持清潔干燥,盡可能暴露。合理創面換藥,促進創面滲液、壞死組織結痂,進而保護創面。創面避免濕潤或擠壓,溫濕度合理控制。對需要濕潤暴露治療的創面,及時清理液化分泌物、壞死組織等,促進創面引流,以免創面感染[2]。需要包扎治療的創面,使用無菌吸水敷料,對功能部位也進行包扎,保證均勻的壓力,避免影響血運。每1~2 d創面換藥,對浸浴治療的創面,合理控制水溫和室溫,時間不要超過30 min,隨后逐漸延長。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體溫、脈搏、呼吸加以監測,如果治療中發生心慌、出汗、脈搏加快、面色蒼白等癥狀,要立刻停止治療。對于燒傷創面,必須保證清潔干燥,盡可能暴露,避免受到濕潤或擠壓影響。及時清理創面分泌物并妥善包扎。
②有效控制血糖,選擇腹部、大腿、上臂等位置,輪換注射胰島素,注射位置間隔要超過1~2 cm。餐前準確測量血糖,根據具體血糖水平確定胰島素用量,治療期間要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對于血糖水平要加強控制,采取胰島素輪換注射的方法,定期監測血糖,保證血糖水平穩定合理。同時要注意癥狀變化,避免發生過敏等情況。
③在日常飲食方面,采取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方案,注意營養的補充,以促進創面的修復和愈合。合理指導患者飲食,堅持少食多餐、定量飲食的方法[3]。在早期食用流質飲食,保持少量主食,主要選擇粗米湯、菜湯、魚湯、綠色蔬菜、牛奶、雞蛋、瘦肉、粗雜糧、豆類等。注意隨時監測血糖和尿糖水平,以免隨時調整飲食。
④做好心理干預,患者在糖尿病和燒傷的共同影響下,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心理狀態綜合評估,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并發癥護理、預后情況、治療方案、發病原因等,讓患者對疾病正確認識,逐漸打破心理障礙,建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4]。護士應加強健康宣教,讓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加深了解,形成正確的認識,同時消除內心的不良情緒,以健康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和護理。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水平。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情況。創面愈合效果評價,痊愈為創面愈合超過80%,顯效為創面愈合達到50%以上,有效是創面愈合在30%以上,無效是創面愈合不足25%。
1.4 統計方法
數據統計處理SPSS 19.0統計學軟件,平均值±標準偏差(x±s)是用來表示計量資料和t檢驗使用,和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為(6.5±1.1)mmol/L,餐后2 h血糖為(7.9±1.3)mmol/L,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患者在發病后,長期處于血糖過高的狀態,自身皮膚周圍微血管、神經組織等,都會受到影響而發生病變。在這種病理狀態下,患者皮膚對營養的吸收能力大大下降,一些傷口或創口的愈合也將受到很大的阻礙。而糖尿病患者一旦燒傷,創面愈合速度將比較緩慢,創面發生感染的機率也將提高,皮膚愈合有效率也會受到影響而下降。另外,患者在燒傷之后,自身會發生相應的應激反應,影響內分泌水平,會導致血糖水平提高,進而進一步增加了發生感染的機率。因此,對于燒傷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臨床上除了常規的治療之外,還應當加強護理,兼顧糖尿病和燒傷兩個方面的護理[5]。另外,還應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糖尿病、燒傷等因素,容易產生不良心理情緒,影響癥狀恢復。
綜上所述,對燒傷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臨床護理中,采用綜合護理的方法,能夠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促進創面愈合,效果顯著。但本研究仍存在諸多的不足,在日后不僅要展開更為深入與全面的探究,還應該積極創新護理方法、學習先進的護理技巧。
[參考文獻]
[1] 張曉雯,王艷萍,沈麗梅.頭面部燒傷合并眼部燒傷患者的眼部護理[J].當代護士,2016(7下旬刊):64.
[2] 葉媛媛,楊銳金,林才,等.早期磨削痂后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糖尿病合并深Ⅱ度燒傷的手術護理[J].浙江醫學,2016, 38(22):1850-1851.
[3] 張艷華.護理干預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2016(7):61-62.
[4] 熱西旦·吐爾的,王麗萍.44例甲狀腺功能亢進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9):104-105.
[5] 常東霞.探討不同的護理干預對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7(17):157-158.
(收稿日期: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