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娜 胡煥煥 李娜 宋小鋒 關海燕
【摘 要】本文對我省代表性獨立學院的“雙師型”教師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同時結合國內外師資建設經驗,提出適合我省民辦院校“雙師型”教師建設的方法。
【關鍵詞】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校企合作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 G6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1-009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44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of representative independent college in Henan province.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is article gives the method suitable for Henan province of training double 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Double 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munity
獨立學院的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技術和技能,使學生畢業后即可進入企業工作,提高學生的競爭力。這樣的目標和高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是契合的[1]。而人才是推動獨立學院轉型的關鍵,高校最重要的人才構成就是教師,其是推動轉型的主要力量。尤其對于獨立學院來說,“雙師型”教師的建設可以加速推動高校轉型。
本研究對我省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等五所獨立學院進行調查,總結我省民辦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建設發展現狀,結合國內外高校“雙師型”建設經驗,總結出適合我省民辦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期望為我省雙師型隊伍建設獻計獻策。
1 “雙師型”教師內涵
“雙師型”教師指的是教師具備高校教師資格證書的同時,也具有相關行業的專業技能證書,既要具備理論知識教學能力,還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具備行業實踐能力[2]。如具有中級會計師、職業藥師、食品工程師、臨床檢驗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同時具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作為地方本科高校,轉型必須加強應用型建設,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教學重點在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只有“雙師型”師資隊伍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如何建設“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成為擺在應用型本科高校面前的首要解決的問題。
2 我省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建設現狀
在明確了“雙師型”教師內涵的基礎上,本研究對我省獨立學院教師轉型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深刻了解我省民辦獨立學院雙師型建設的現狀,認真分析后去探索適合我省獨立學院教師培養的模式。本研究對河南省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共五所學校進行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問卷主要設置各獨立學院教師基本情況、教師對“雙師雙能”型的理解,以及各院校對“雙師雙能”型的實施現狀及問題等進行統計調查,通過統計,總結現狀如下:(1)90%的教師對“雙師雙能”型教師的涵義有所了解,對目前我國本科院校轉型的必要性有一定認識,10%的老師對“雙師雙能”型教師的真正涵義并不了解。五所高校的大部分教師普遍對“雙師型”教師僅限于字面的理解,深層內涵并不理解。(2)五所高校教師的主要來源渠道中,高校畢業直接任教占到80%以上,從其他高校調入的占到12%,從企業或其他單位調入的占8%。一半以上的教師從學校畢業后,又直接進入學校,企業的實踐基本是空白。(3)五所高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重視度不夠,各所高校均在進行高校轉型工作,針對教師轉型的政策和措施卻較少。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和晉升等僅重視科研和教學,實踐能力方面為空白,這與我省職稱評聘的政策有關。
3 適合我省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建設的建議
根據以上我省五所高校“雙師型”教師建設現狀的調查結果,我們結合國內外“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情況,本研究總結出適合我省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
3.1 改革教師職稱評聘制度
從根本上改革高校教師職稱評聘制度、薪酬獎勵制度等,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職稱評聘時,不再將科研論文或者著作等作為評聘的唯一有效條件,拓寬評聘條件范圍,重視行業資質與證書。將職稱評聘單一的科研教學條件適當縮減,降低學歷和科研條件的要求,增加教師實踐技能比重,傾向高技能人才。評聘制度的改革,從制度水平強調了“雙師型”的重要性,教師自然積極主動參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3.2 拓寬教師人才引進途徑,提高入職教師標準
單一的教師來源渠道無法滿足應用型師資隊伍的要求,各高校必須拓寬人才引進途徑,需要學院和專業相關的企業結合,從企事業單位引進教師如以外聘形式聘用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這是“雙師型”教師培養的一條捷徑。企業的技術人員將目前生產過程中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流水線教授給學生,同時對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的培訓,使企業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授,也達到“雙師型”要求。對于高校專職教師,可通過掛職鍛煉等形式,鼓勵教師去企業一線進行培訓學習,了解最新的生產技術和流水線,增加實踐經驗,達到雙師雙能型教師要求。
3.3 學校政策鼓勵推動“雙師型”教師建設
通過物質獎勵,或者職稱評聘優先等政策,鼓勵更多的教師主動向“雙師型”轉化。學校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應從掛職制度建立、經費投入、提供平臺等方面為教師掛職做好全方位的支持。我國國內許多高校都出臺了教師掛職鍛煉的相關制度,如平頂山學院《關于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施方法》、黑龍江工程學院《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管理方法》等[3]。高校和企業合作,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保證掛職鍛煉的高質量完成。真正讓掛職鍛煉成為培養獨立學院專職教師“雙師”能力的重要途徑。
學校改革績效制度,提高“雙師型”教師績效獎勵,強化教師的自我滿足感,讓教師積極主動成為“雙師型”代表。高校應該進一步完善兼職、外聘企業教師的聘任制度,制定企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評價和激勵制度,對于優秀兼職教師給予良好待遇,提高兼職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穩定感。通過對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雙向制度管理,各民辦高校要盡量保證外聘教授或兼職的技術人員占本校教師的20%及以上,這樣可以直接改善本校的教師構成。
3.4 建設校企合作共同體
德英兩國應用技術型高校的成功轉型,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的經驗表明,轉型需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學校積極參與。所以,面對高校轉型的國家政策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積極支持帶動,為學校和企業牽線,幫助獨立學院與各專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讓雙方以雙方共贏為前提,形成校企合作的新型關系。企業可以為高校提供一定的技術人才,同時企業接收高校掛職鍛煉教師并讓教師在崗工作,或者設立高校實踐基地,使教師學習本企業的生產技術和技能,培養教師實踐能力,促進教學與生產結合,真正使高校教師成為“雙師型”。企業接收高校教師投入崗位,智力學歷水平可顯著提升,同時減少了企業的用人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校企合作共同體的建立,可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同時也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建設平臺,真正使高校與企業達到雙贏。
本研究通過現狀調查,切實了解我省民辦獨立學院在轉型過程中,“雙師型”教師的建設現狀,找到目前適合我省雙師型建設的方法與路徑,從根本的制度上進行保證,政府撬動,促成校企合作,改革職稱評聘制度,高校設置合理掛職培訓制度、教師調整心態積極向雙師轉變等,多方位保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張賢才,嚴思甜,艾潺潺,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J].教育與教師,2017,5:5-6.
[2]胡文強,李曉光,王桂興,應用型本科院校“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高教研究,2017,2:95-97.
[3]宋征征,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研究[D],2016年,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