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愈演愈烈,這將給世界經濟的復蘇之勢帶來哪些未知風險?中國企業當如何應對?中國正在推動形成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包括哪些重要落點,又將為中外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機遇?日前,由京津冀三地貿促會、國際商會聯合主辦,北京市海淀區國際商會協辦的“國際經貿形勢與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報告會在京舉辦,與會專家圍繞外向型企業關心的議題作出解析。
世界經濟自2017年以來呈現出的上揚曲線與明快色調,正在經歷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風潮的接連挑戰。在美國“232調查”“301調查”的重壓之下,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中國企業又當如何在貿易保護主義的“逆風”之中站穩腳跟?
根據聯合國在去年年底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趨強,增速達到3%,創下了自2011年以來的最快增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盤點2017年世界經濟發展情況時亦表示,大部分國家經濟都有所增長,大約3/4的國家經濟增長加速,這也是自2010年以來的最高比例。
事實也正是如此——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2.3%,遠高于2016年的1.5%;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2.3%,實現了10年來最強勁的年度增長;日本2017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1.6%,連續八個季度擴張,創下30年來經濟連漲最長紀錄。
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中國的經濟數據最為亮眼,以6.9%的增速為全球經濟增長奉上了約1/3的貢獻率;阿根廷、巴西和俄羅斯則在2017年結束了經濟衰退。“2017年全球經濟整體處于復蘇增長的軌道,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非洲國家還是拉丁美洲國家,經濟普遍增長,增速超出預期。”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鋼在報告會上說道。
在世界經濟彰顯出張力的同時,貿易增速的“逆襲”同樣令人眼前一亮。“2017年全球貿易實現了一個根本性的扭轉,一改過去多年的低速增長之勢,再次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根據一些機構的預測,2017年全球貿易增長率至少會達到4.8%,在多年之后重回經濟增速之上。”李鋼說道。
世界經貿在2017年的全方位復蘇令不少國家長舒一口氣,然而這種態勢在2018年能否持續仍需打上一個問號。近日,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風潮對世界經濟增長造成的威脅正在不斷加碼。
在李鋼看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奉行的政治上的民粹主義、狹隘的所謂愛國主義、經貿上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已經對全球貿易產生了重大影響。“3月初美國決定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課以25%和10%的關稅即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李鋼直言,“實際上,美國眾多的專家學者和業界都極力反對上述政策,原因就在于美國鋼鐵業和鋁業下游產業所受到的損害將遠遠大于其通過征稅得來的所謂收益,最終的結果得不償失。”
日前,美國基于對華“301調查”報告,放言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此舉更是使得中美貿易摩擦急劇升級。據特朗普透露,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能達到600億美元。“600億美元相當于去年中美貿易額的10%。中方已于4月2日正式開始對自美進口的128項商品加征關稅。若美方一意孤行,迫使中方后續進一步實施體量相當的反制措施,雙方征稅的商品規模將占到雙邊貿易額的20%左右,影響不小。”李鋼說。
李鋼表示,縱觀此事,中國的立場其實很清楚,一是不想打,二是不怕打。中方期望能夠通過平等協商來解決問題,但是一旦被迫卷入貿易戰,中國有定力、有實力奉陪到底。“實際上,在邁向貿易強國的進程中,中國也不得不經歷貿易摩擦的洗禮,進而推進自身的國際競爭能力、國際合作能力進一步提升。”
全球化“逆風”日盛,尤其是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也使得中國一些企業感受到了危機。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來自美國的訂單占公司業務的比重不到10%,“要是真發生了極端情況,大不了不做了”。
相較于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直接影響,該負責人更擔心的是這一政策對匯率走勢產生的負面影響。他表示,美元對人民幣的貶值讓直接用美元結算的小型外貿企業很受傷,因此希望局勢穩定、匯率穩定,如此,小型企業才有生存空間。
對于中國的大企業,尤其是已經進行了全球化布局的大型企業而言,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帶來的影響則較為有限。實際上,“全球化布局”也正是專家學者及有實力的企業一致推崇的發展思路。為此,中國也從頂層設計、制度建設、平臺搭建、政策宣講等多個領域為企業開展全球業務提供了服務。“去年,北京市海淀國際商會組織了15家出口企業考察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包括白俄羅斯、匈牙利、斯洛伐克等重要節點國家,促進了中國大型建材企業與白俄羅斯木材領域企業合作;促進了中國企業在紅酒進出口、基礎設施建設及通信網絡領域的資源對接;搭建了團組企業內部間交流合作的平臺等,整體成效很好。”北京市海淀區國際商會會長丁曉丹在報告會上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海淀區國際商會擁有會員企業95家,涉及服務外包、生物醫藥、鐵路、物流、工程承包、信息產業等30多個領域。商會通過定期舉辦政策解讀、高層培訓、國外市場考察等一系列活動,助力外向型企業樹立全球形象、開展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