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琴, 張 潔
(蘇州大學 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 江蘇 蘇州 215021)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可自行采購科研儀器設備,自行選擇科研儀器設備評審專家”[1]。之后,財政部、各省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文件,明確各高校可按照政府采購法律制度規定,自行組織采購各類科研儀器設備,自行選擇科研儀器設備評審專家[2]。
在此新形勢下,高校擁有了更大的科研儀器設備采購自主權,但如何正確、科學、創造性地用好此項政策,將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的要求落實落地[1],并有效做好風險防控,便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本文將根據高校儀器設備采購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新形勢下如何完善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機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迄今為止,針對高校科研儀器設備采購出臺具體的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較少。各高校一般均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相應的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各自為政,組建采購機構與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出符合學校自身特點的儀器設備采購制度。由于學校規模、管理體制、經費狀況、辦學層次和辦學要求等差異,各高校自行制訂的采購文件制度缺乏普遍的適用性,也未能對所有采購環節進行全面約束和監督,以致違規采購行為時有發生。因此,包括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辦法在內的高校采購管理制度,亟待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采購計劃是儀器設備采購工作的起始點,采購項目是否合理、完善,預算編制是否科學、規范,直接關系到整個采購活動的質量[3]。當前情況下,由于項目申報時間緊、項目經費下撥周期長而使用時效短、購置申請人并非設備使用人等各種原因,儀器設備采購缺乏計劃性。這不僅導致設備購置前期市場調研不充分,造成廢標、流標、招標結果與用戶實際需求不符以及設備供應商投訴等問題,嚴重影響儀器設備采購工作的有序進行,也極易造成儀器設備重復購置,從而出現儀器設備使用機時少甚至閑置現象,造成人、財、物等多重資源的浪費[4]。
經過層層論證審批的儀器設備,在采購和使用中仍會發生以下現象:招標公告在發布期間,被供應商投訴其技術參數或要求具有傾向性;安裝調試好的設備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以致需要費盡周折地退貨;儀器設備重復購置,使用機時少甚至閑置等[5]。由此可看出,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可行性論證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為:論證專家對于這份正常工作范圍之外的“義務勞動”難免有些敷衍,或是礙于情面,不好意思“講實話”,從而使專家審批過程“一路綠燈”,遠未達到專家審批把關的目的;高校采購的儀器設備所屬學科門類眾多,專業性強,相關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因專業限制,無法在設備的技術指標設定、型號品牌選擇的合理性、市場行情、用戶反饋等諸多方面做出準確的判定,導致“松則走過場,嚴則誤判定”的尷尬局面。
儀器設備采購是一項政策性和專業性較強,具有廉政風險的工作。隨著高校儀器設備采購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學科建設的不斷深入,高校需要擁有一支熟悉采購法規和流程,了解儀器設備性能,且道德水平高、責任感強的高素質采購隊伍[6]。目前高校采購人員一般均為職能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人員,缺乏系統、專業的采購業務培訓,在采購政策的理解與掌握方面水平有限,再加上所學專業等方面的限制,在實際操作中難免出現招標文件編制缺乏規范、采購方案擬定不夠完善、評標標準制訂不盡合理以及采購政策執行不到位等現象,業務能力亟待提升。
新形勢下,高校應根據學校的行政機構建制、采購項目體量、學科建設特點等實際情況,梳理現行的采購與招投標管理辦法,修訂相關實施細則,形成一套科學合理、高效規范、符合高校實際的采購管理制度,提高采購工作的效益和效率,有效推進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專業化建設。
按照科研活動規律和財政預算管理要求,完善管理政策,優化管理流程,改進管理方式,適應科研活動的實際需要:① 堅持“放管”結合,加強監管。通過合理設定招標采購限額,“抓大放小”,提高設備采購管理成效;建立健全招投標采購部門、職能管理部門以及學院(部)“分級管理、逐級負責、強化監管”的采購管理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② 效率為先,簡化程序。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一步細化和優化采購流程,簡化審批程序;根據采購項目的需求、特點和效率要求,合理確定采購方式;③ 從專家遴選入手,提高評標專業化水平。評標專家委員會應本著職業化、專業化組建[7]。根據采購項目標的大小及其復雜程度、專業特點等,充分發揮校內、外專家的專業和經驗優勢,自行選擇評審專家,有效提高評標委員會的評標把關水平;④ 建立供應商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做好供應商的合同履約、日常服務、產品質量以及設備使用績效等信息采集工作,及時完善供應商信用信息檔案等,加強采購全過程質量控制。對信譽好、技術力量強、售后服務到位的優質供應商,同等條件下優先確定為中標候選人,從而以合理價格采購到質量有保障的產品[8];⑤ 完善監管機制。把采購申請、論證審批、采購程序、合同簽訂、驗收付款、使用反饋等所有采購活動都納入監督管理范疇[9],做到全程公開、透明、可追溯,把監督融于管理之中,置于監督之下,有效防止欺詐、舞弊或腐敗等違紀違規行為的發生[10]。
制定儀器設備采購計劃是儀器設備采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高校儀器設備具有種類繁多,技術水平跨度大;專業性強,技術水平要求高;經費來源多元化[11],時效性要求高;以服務教學科研為本,服務水平要求高等特點[12],沒有科學、有序的采購計劃,將嚴重影響資金使用效益、采購質量和效率以及學校教學科研活動的正常開展。
高校應大力推進科學化、精細化的采購預算制度。重視和加強市場調研,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地編制招標采購預算;維護采購預算的嚴肅性,原則上“無預算不采購”;實施招標采購計劃管理。采購計劃的編制應以采購預算為基礎,列明儀器設備的具體信息。采購計劃變更涉及預算調整,須履行預算調整程序。
采購預算制度的實施,將有效增強采購的有序性,保證采購工作有序開展;便于對學校經費進行統籌管理,防止盲目或重復采購,避免資金浪費;有利于實行批量采購,提高采購工作效率,并利用量大優勢,引入充分競爭,得到更優惠的價格、更優質服務[13]。
為增強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可行性論證實效,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以績效考核為抓手,使所有相關人員都能端正工作態度,提高思想認識,讓“人人講績效、個個重績效”成為工作常態。
按照“抓住關鍵、管用有效”的思路,把績效指標作為關鍵和核心:① 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申請部門負責人擔任責任人,審計部門全程參與論證工作。從大型儀器設備申請開始就強化責任管理,增強申購人、審批人、論證專家的責任。將績效考評結果與評先選優、問責問效等結合起來,打破“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格局;② 完善論證專家評價機制。聘請論證專家不能只看學歷、職稱,更要重視其專業能力和責任心,以及對招標采購相關政策法規的了解程度。積極做好“專家庫”維護以及論證專家的評價工作,并將專家的論證及評審工作納入其社會服務工作量考核;③ 規范論證流程。以設備的實用性、配套性、先進性以及性價比最優作為主要論證重點,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使用單位申購論證、主管部門重點論證、領導專家把關論證等論證流程[14], 做實做細論證工作;④ 創新論證手段。提升管理理念,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導向作用,全面激發采購相關人員的工作熱情,創新論證手段,利用路演法對重大儀器論證進行有益嘗試,通過組建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網絡平臺公開征求論證意見等新技術新方法,提升論證實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基礎學科不斷分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工作變得日益復雜,高校采購人員不僅要具備全面而專業的知識結構,還需增強法制觀念,不斷了解市場行情,掌握市場動態,更新知識體系[15]。
為適應新形勢下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的專業化要求,切實提高采購成效,高校須重視和加強采購人才隊伍建設,有效提升隊伍的執行力和工作效能:① 建立激勵機制。采用科學的激勵措施,調動采購人員工作積極性,激發其工作熱情,提升創新管理和服務活力;② 健全績效考核機制。合理量化考核指標,對采購人員任務完成情況、溝通能力、研究理解判斷能力等進行公平、合理的考核,增強采購人員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③ 完善培訓機制。通過專題輔導、集中學習、座談討論等方式,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專題研討或經驗交流等各項活動[7],提高采購隊伍的業務能力及專業素養,推進采購工作從“行政化”向“專業化”、“職業化”轉變;④ 構建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不斷完善廉政制度建設,以制度約束人,以制度監督人[9];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采購人員的政治覺悟,使其牢固樹立廉潔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自覺性。
高校儀器設備采購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16],為適應不斷變化、日益復雜的設備采購工作,特別是面對新形勢下國家關于科研設備采購政策的調整,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相關政策法規,結合高校實際,通過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不斷完善論證、審批、監督、培訓和評價機制,制定適合高校發展的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辦法與實施細則,加快高等教育科研平臺建設,促進高校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17]。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S] 2016.
[2] 關于完善中央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管理和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S](財庫〔2016〕194號).
[3] 張 潔.高校儀器設備采購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4):38-39,44.
[4] 樊 鵬.高校儀器設備招標采購管理工作淺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3):184-185,199.
[5] 鄭啟明,甘煥英,陳孔亮,等.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采購管理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8):316-318.
[6] 尹立蘋,李彥啟,劉 瑩,等. 高等學校采購隊伍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9):200-201.
[7] 周智彥,謝寶祥,張錫慶.高等學校自主招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4(11):17-18.
[8] 范朝陽,李 青.談高校儀器設備采購工作[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5):161-162.
[9] 章奕暉.加強大型儀器設備采購的監督與管理[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7 (9):93-95.
[10] 季立光.高等院校儀器設備采購工作的規范化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7(3):151-154.
[11] 周榮政.地方高校儀器設備政府采購實踐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159-162.
[12] 張家棟,李士明.高校儀器設備采購特點分析及應對建議[J].實驗技術與理, 2012(11):1-3.
[13] 楊雨清. 當前高校設備采購管理工作須注意的幾個問題[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2):96-97.
[14] 莊福金.談儀器設備采購部門自我監督管理的制度建設[C]∥2005全國高校設備儀器管理學術研討會, 2005:151-154.
[15] 王 杰,劉曉鴻,馮 璐.高等學校儀器設備采購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0(11):215-217.
[16] 崔益軍,李宜祥,洪 霞,等. 地方綜合性大學儀器設備采購管理工作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9):242-244.
[17] 黃朝華,葉肇敏,吳 炎. 高校進口儀器設備購置工作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 (6):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