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營茂,繆清清,曾令興,錢慶榮,陳慶華
(1.福建師范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1;3.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家對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的不斷重視,高校實驗室數量的日益增多,科技隊伍從事教學科研活動更加頻繁,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品數量和種類急劇增加,實驗室的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等污染問題日漸凸顯,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一直以來,我國高校實驗室普遍重建設輕管理,尤其對實驗室污染問題重視不夠,存在管理體系混亂、制度落實不到位、管理人員技能有限、經費投入不足等現象。為防止生態環境和社會公共安全受到危害,提出有效可行的高校實驗室污染物防治管理方案迫在眉睫[1-2]。
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通過實施嚴格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實驗室環境管理體系,防止實驗室污染物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雖然我國頒布了一系列和實驗室環境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但這些法律法規主要適用于工業、企業,對實驗室污染的防治指導性不強。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關于高校實驗室環境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規,實驗室環境監管處于“盲區”,設立一部高校實驗室管理基本法作為綱領性法律文件勢在必行,立法的內容應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環保專項資金、環保安全教育準入和跟蹤評估等[3]。
由于缺乏國家層面制定的高校實驗室污染防治指導標準,高校實驗室環境管理模式五花八門,水平參差不齊,很多高校都難以達到污染物排放的標準,長期監管的不到位,導致污染物正以集腋成裘的方式對環境造成潛在威脅[4]。國家應充分調研各大高校實驗室環境污染情況,廣泛征求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室環境管理指導標準,為高校實驗室環境管理提供技術依據。
美國對環境保護和人身安全極為重視,所有高等院校都必須成立專門的環境、健康與安全管理部門(Environmental Health & Safety),監管學校教學科研活動。如美國Yale大學設立環境健康與安全辦公室(EH&S),統一負責管理學校的實驗室污染物,制定管理制度和手冊等規范性文件,定期組織技術培訓、開展應急演練活動,為科學研究提供環境安全技術支撐[5]。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還沒有設立專管實驗室環境污染的部門,經常出現互相推諉、職責不清的現象,教務管理部門只負責教學實驗室,科研管理部門只負責科研實驗室,造成環境管理混亂的局面。高等院校應參照國外先進經驗,成立實驗室環境污染防治管理領導小組,下設實驗室環境污染防治管理中心,配備足夠的專業人員,專門負責管理實驗室污染防治工作。
高等院校要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責任制[6],把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學校安全責任狀內容,按照“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并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在高校實驗室貫徹的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無法落實到位是因為缺乏處罰措施不足或處罰力度過輕,學校應強化處罰措施,如將污染物防治工作與職稱晉升、績效評定等掛鉤。
很多高校都設置了環境科學或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個別高校甚至設立了環境污染控制實驗室,不僅具備環境監測能力,而且可以設計廢水處理設施、廢氣處理設施等工程[7]。學校不僅應加大投入環境保護管理專項經費,還應鼓勵本校相關專業教師與企業合作,為治理實驗室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提供優質的技術支撐,學校應在此類校企合作研究經費上給予支持,并在職位晉升、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傾斜。
開展綠色實驗,減少污染物排放,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
⑴建立環境監測信息化管理,全面掌控排放污染物種類、數量等信息。
⑵建立藥品試劑共享制度,提高利用率。
⑶優化實驗方案,采用無毒試劑代替有毒試劑。
⑷強化自行處置能力,如酸堿廢液可以進行中和處理。
⑸對有機溶劑、塑料、橡膠等回收再利用[8]。
環境保護專管部門應加強常態化檢查工作,做好詳細的拍照取證和記錄工作,針對發現不符合規范的問題,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并開展“回頭看”整治工作,進一步推動整改工作落實到位。學校應加強環境信息公開,通過網站、微信、報刊和海報等方式,向廣大師生和社會公眾公布實驗室周邊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等環境監測信息,并鼓勵人民群眾積極舉報違法排放行為。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實驗室污染防治教育嚴重滯后,實驗室準入門檻較低,實驗室環境污染亂象叢生,所以強化意識并提高污染防治技能準入門檻是做好實驗室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當務之急。高校可以通過邀請環保專家開設講座、組織師生參加國內外實驗室污染防治管理培訓和校內培訓、舉辦環保公益活動和舉行實驗室環境污染防治技能考試等方式,強化師生實驗室污染防治意識,提高師生實驗室環境污染防治能力。此外,還可實地調研管理較為成熟的高等院校,如斯坦福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蘇州大學等,學習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污染防治管理規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高校作為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天堂,要切實肩負好實驗室環境污染保護的責任和擔當,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雖然高校實驗室環境保護管理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各方齊心協力,一定能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