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樹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治安系,江蘇 南京 210046)
黃河中游河段大部分支流流經黃土高原,伏季暴雨集中,土質松散,致使黃土大量進入河道。桃花峪以下為黃河下游,地勢平坦,黃河水道變寬,流速減緩,泥沙沉積至河床,河床因此高于背河地表4~6 m,形成“地上河”。黃河此河段幾乎全靠堤防擋水,新中國成立前水患嚴重,威脅著黃河兩岸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
黃河分為三級階梯,第三級階梯由太行山東麓達山東濱海,菏澤市處于第三級階梯,主要地形為平原,海拔高度大多在100 m以內。菏澤流域位為黃河下游地區,處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區,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日多暴雨,暴雨具有歷時短、強度大等特點。黃河洪水主要由暴雨或冰凌產生。溫帶季風性氣候夏季多暴雨,暴雨往往帶來猛漲猛落的洪峰,加之下游河床的抬高,地形平坦影響泄洪,防汛工程設施相對不足,極易引發暴雨洪水;黃河在鄭州花園口自西南向東北,自低緯向高緯注入渤海,冬季黃河封凍,黃河下游封凍時下段早于上段,二月氣溫回升,解凍時上段早于下段,封凍時形成的冰塞、冰壩破壞后,槽蓄水量快速下瀉易形成冰凌洪水。
“上攔”是指利用黃河中游水庫有計劃地攔截儲蓄黃河洪水。該工程由黃河干流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支流陸渾水庫和故縣水庫組成。發揮著防汛減淤、供水、發電、淤灌等綜合效益,極大提高了下游防洪能力。
“下排”是指在大堤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黃河現行水道泄洪入海。工程主要包含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涵閘工程和分滯洪工程。
1)堤防工程。堤防是抵御洪澇災害侵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安全保障,是防洪工程體系的主要構成部分。據統計,黃河山東段共有各類堤壩1 525.87 km,臨黃大堤寬度和高度均達到12 m,底寬80~100 m,加上放淤固堤,大堤總寬度可達200 m。
2)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是堤防險工和控導護灘工程的統稱,指在河道內修建的用來控制主流,規順河勢,保護堤防和灘區安全的工程。為保障堤防安全,依附黃河大堤修筑了丁壩、垛、護岸等險工。新中國成立后,過去樁柳秸料修建的險工全部改建成石砌工程;控導護灘工程修建在灘岸線上,目的是防止塌灘,因勢利導,以壩護彎,以彎導流,其中,山東黃河修建控導護灘工程137處2426段壩岸。
3)涵閘工程。黃河涵閘工程主要包含有引黃涵閘、分泄洪閘和其他涵閘三類。引黃涵閘引用黃河水進行農業灌溉,滿足工農業用水需求,改變了黃河下游有害無利的歷史;分泄洪閘是將黃河洪水分泄到滯洪區內,同時排泄滯洪區內的洪水;為滿足排水引水需求,堤防上還建立了排水閘、排灌閘等涵閘工程。
4)分滯洪工程。分滯洪工程是指利用沿河湖泊洼地等地區,修筑圍堤和附屬建筑,用以分泄、排泄黃河洪水的防洪工程。山東境內主要有北金堤滯洪區、東平湖滯洪區和北展、南展寬區4個蓄滯洪區。
水利工程建設材料不僅對黃河防汛工程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還影響施工進度。隨著時間流逝,人為影響以及工程材料的自身化學和物理性變化,使得防汛工程破壞。
自然因素是破壞黃河防汛工程的主要因素。防汛工程在洪水、極端天氣等影響下,促使工程老化損壞、功效下降。一方面,大洪水到來后,會對工程沖擊、沖刷,造成工程出現管涌、裂縫、下陷等問題。
另一方面,極端天氣的影響。特別是暴雨的影響,在暴雨的沖刷下,會造成黃河防汛工程出現水土流失,影響工程的完整性和正常運行。
從菏澤當地黃河派出所了解到,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破壞黃河防汛工程設施的治安案件發生了14起,刑事案件1起。其中堤坡取土破壞堤壩6起,盜伐防汛生態護坡林木9起,刑事案件為盜伐林木罪。案件數量少,但不容小覷。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更何況是破壞黃河防汛工程的行為。分析原因如下:
1)地區經濟落后。黃河流經菏澤地區的三縣一區,其中鄄城縣、鄆城縣和東明縣均為山東省貧困縣,城市化率低,黃河及堤壩附近為鄉村,經濟較為落后。而堤壩及淤背區為土質,上有護坡林木,盜伐林木和種植農作物可為村民帶來經濟效益。
2)村民憂患意識削弱。近年來黃河無水患,削弱了附近村民的憂患意識,部分人為了眼前既得利益采挖堤壩土地、盜伐護岸林、破壞黃河大堤護坡植物,種植農作物等等行為屢禁不止。
1)對防汛工程建設規劃要有超前意識。應充分研究工程建設方案,嚴格對工程建設材料質量把關,審查施工材料貨源供應商資質,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質檢,充分保障工程材料的質量。同時嚴把防汛工程建設各個環節的施工質量。
2)完善洪水預警應急體系。預警信號發出后,及時采取加固措施。洪水沖擊損壞防汛設施后,根據實際情況依據應急預案采取搶救手段,最大程度降低洪水對防汛工程的影響。洪水過后及時修復防汛工程,使其恢復原有面貌和功能。
3)做好防汛工程的生態建設。確保堤壩及淤背區防護林及草皮完整,根據天氣預報,在暴雨來臨前提前疏浚工程排水溝,在低洼薄弱位置修建圍堰,確保雨水順利排出。
4)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防洪防汛教育,增強群眾保護水利工程的意識。向群眾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使法律意識深入人心;印發防洪防汛手冊,組織百姓觀看洪水爆發危害視頻,增強危機意識,保護防汛工程。同時嚴厲打擊破壞防汛工程的犯罪活動,對破壞行為零容忍,讓群眾明了法律的威嚴。公安機關與水利部門依據本地區黃河治安形勢,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打擊力度。
5)強化預防工作,進行綜合治理,完善防汛工程監管機制。黃河河務局及公安部門切實強化對黃河防汛工程設施的安全管理,及時堵塞漏洞,建立健全護堤、護岸、護壩、護閘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落實崗位責任制度。從本地村民中招聘護堤員,堅持每日巡查,填補政府部門工作不足。如有遇到破壞堤壩行為應及時制止并向公安機關和黃河河務局匯報,確保提防工程安全。
[1]張仰正,戴明謙,任汝信,薛慶宇.山東黃河防汛[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張海峰,馬致國.水利工程老化損壞的原因及對策[J].陜西水利,1994(1):14.
[3]王斌喜,韓克讓.水利工程質量控制及質量管理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7,23(8):175-176.
[4]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世紀黃河:1901-2000[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