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勝 李鑫 王靜亮
摘 要:為實現對洗錢風險事件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人民銀行寶雞中支在業務實踐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寶雞市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對構建預防和控制區域洗錢風險進行了有益探索。本文介紹了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的構建機制和運行情況,并結合義務機構實踐情況及政策法規變化,探討完善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的相關制度和措施。
關鍵詞: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工作指引
中圖分類號:F32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10)-0088-04
一、引言
調查顯示,因缺少相關制度依據,大部分義務機構遇到開立假名、匿名賬戶或涉嫌出租出借賬戶等行為時,多采取業務拒絕、機構內部信息提示等處置措施。看似對單一機構風險進行了有效防御,但并未遏制風險向外繼續擴大蔓延。且上述賬戶一經開立,多成為犯罪分子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跳板。為及時阻斷、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預防洗錢犯罪的發生,有必要建立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2016年3月,人民銀行寶雞中支以轄區堵截的冒名信息為突破口,從洗錢風險事前預警防控、事中督導處置、事后監控完善三個方向展開調研與論證,在陜西省率先制定實施了《寶雞市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吨敢愤\行一年多來,轄內虛假冒名、疑似出租出借賬戶等風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義務機構自我防控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初步構建了區域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實現了洗錢風險預防、處置進而有效防控的目的。
二、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的構建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
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借助洗錢風險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實現對外部環境、風險因素威脅的預判和各義務機構內部漏洞的評估。同時,通過反洗錢監管部門的外部監控與義務機構的內部防范有機結合,逐步形成對風險高發地域、行業、人群、業務環節等進行超前預警、關口前移、科學管控的風險防控格局,以期預防區域內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發生的可能性。
(二)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的構成
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主要由一客體、三環節、兩主體構成,內含二十六項重點工作、六類信息載體和六類信息統計表及對應監管措施。按照風險信息發展階段的不同,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分為事前風險預警防控、事中風險應急管控和事后風險跟蹤監控三個環節;每個環節分別由反洗錢監管部門和義務機構兩個主體按照職責分工具體實施;洗錢風險信息作為客體,根據所處階段、狀態等因素,以《異常信息反饋表》、《風險信息通告》、《排查統計表》、《風險提示》等形式,貫穿于整個預防控制過程;監管部門根據風險狀況、機構工作實際,及時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1、事前風險預警防控。事前風險預警防控是從探究洗錢風險成因入手,盡早識別風險根源,提前對風險進行預警與防控,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防范。重點是做好風險信息收集和信息處置工作。前者是開展事前風險預警的基礎,貫穿于整個預防控制體系;后者是為防止風險信息向風險行為轉化,控制風險繼續擴大蔓延,對需預警機構、信息共享部門發布相關信息。
2、事中風險應急管控。事中風險應急管控重點是做好風險控制和風險提示工作。風險控制是義務機構根據排查結果、結合重新識別情況,對顯現風險進行緊急制動;風險提示是監管部門根據義務機構排查結果,預判、提煉轄區風險趨勢和特征,以期實現應急主體間的快速聯動,提高風險處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事后風險跟蹤監控。事后風險跟蹤監控環節是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的最終目標。重點要求監管部門采取差異化監管手段,確保區域內洗錢風險可防可控。同時對發現的涉嫌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主動加強與執法部門的防控協作,督促義務機構做好線索移交、核實,提高線索移送率和成案率。
(三)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的運行保障
為依法合規開展轄區洗錢風險預防控制工作,平衡信息共享及信息保密之間的要求,《指引》對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過程中,防控主體所需履行的保密職責及相應責任追究要求進行了明確。
三、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的運行
(一)歷史風險信息精準排查
一是2016年3月份開展了以歷史堵截的34個被冒用身份信息為排查對象、以全轄銀行類義務機構為排查主體、以“一對一”精準化排查為主要方式、以核實機構管控實效為主要目的排查工作。二是為保護客戶合法權益,規避法律風險,建立了規范的金融機構風險信息報送、登記制度,明確要求各機構在開展風險排查時不得隨意外泄客戶身份信息。三是做好排查信息分類整合,為掌握轄區風險狀況、了解機構自身防控能力和構建洗錢預防控制體系取得了事實依據和實踐支撐。
(二)制定風險信息采集工作細則
一是確定易于引發洗錢風險因素的8類信息為主要采集類別,包括一線業務人員發現的異常行為信息、成功堵截的違法犯罪行為信息等,進一步擴展風險信息源頭。二是明確風險信息上報要素12項,包括風險信息類型、事件發生時間、涉及網點等,提高風險信息快速采集和比對分析效率。三是根據信息類別確定5種反饋渠道,包括異常信息反饋表、微信平臺等,初步形成了風險信息報送機制。
(三)搭建風險信息共享和預警平臺
一是對收集的風險信息,根據所涉類別進行數據建檔,形成區域風險信息數據庫。二是通過入庫比對分析,識別出有苗頭、有傾向、有代表的異常線索,結合信息內容差異、所涉事件階段狀態等特征,采取微信告知、風險信息通告、風險提示等方式進行初次信息共享和預警。三是借助數據篩選功能對各機構排查結果按客戶、按機構分類歸集,通過比對賬戶開立、賬戶交易、重新識別等信息,對風險信息做進一步甄別分析,并提煉風險特征、判斷風險趨勢,以風險提示形式實施二次信息共享和預警。四是將部分銀行成熟的內控制度體系、風險管控措施、系統設計理念等傳導至地方法人機構,促進轄區法人機構洗錢風險管控實效的增強。
(四)實施差別化反洗錢監管措施
一是根據義務機構定期反饋的共享信息處置情況等,綜合研判、分析各機構的風險狀況和管控的薄弱環節,找準問題癥結。二是按照“分類監管”原則,實施差別化監管,明確監管重點,設定合理的監管頻次,持續關注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形成周期性監管壓力。三是重點督促義務機構對自身排查、管控中暴露出來、監管機構提示的問題全面梳理、深度分析,找準風險發生的根本原因,完善防控措施,定期進行內部監督檢查,落實責任追究,實時反饋后續工作改進情況,努力提升洗錢風險管控實效。
四、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的成效與改進
(一)取得的成效
1、整體風險狀況判斷力顯著增強。該體系的運行,助推監管部門站在區域層面、以前瞻的視野和科學的研判,敏銳把握轄區洗錢風險出現的趨勢性變化,準確把握風險態勢、預測發展動向,前移風險事件預警處置端口,采取有效措施預防風險。
2、風險蔓延擴大得到有效遏制。目前,轄區共收集了以冒名信息、疑似出租出借賬戶為主的風險信息277條,同比增長近5倍;成功堵截一類涉及16家機構、141個賬戶的疑似涉外網絡電信詐騙案,提示信息中涉事類型、賬戶隨后得到警方協查通知的印證;轄區異常開戶風險事件則由高發時的1個月30多起下降到不足2起,遏制了風險事項的繼續蔓延。
3、反洗錢監管工作針對性明顯提高。風險信息報送機制實現了對風險事件的持續追蹤,使監管部門對銀行業主要風險點、整體的風險防控狀況、個別銀行管控短板等方面能做出恰當判斷,并采取了差異化的監管措施,使義務機構更好地防控同類風險、審視自身反洗錢工作、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相較以往,預警和處置建議的區域特征明顯,風險指向明確,防控操作性更強。目前,已根據轄區風險狀況,下發風險信息通告8期,風險提示6期,形成風險信息專報2期,編發工作簡報34期。
4、義務機構自主防控免疫力不斷上升。轄區義務機構已實現了對可能涉及洗錢風險事項的動態關注和收集,對提示風險信息形成了制度化的排查控制反饋機制;能根據監管機構的區域風險提示、類型分析報告,提示員工、前臺人員關注相關風險點;能結合自身的資產規模、地域分布、業務特點、客戶群體、交易特征等,開展洗錢風險自評估,通過研判自身洗錢風險的程度和風險狀況,及時掌握本機構潛在洗錢風險,檢驗洗錢風險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最新數據顯示,已有7家機構的反洗錢考核制度增加了明確的獎懲細則,6家機構打破長期風險信息“零報送”狀態,5家機構對涉及的風險事項、客戶信息等內容實現了機構內部全國共享。
(二)改進建議
盡管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已經取得的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區域風險信息有效利用率偏低、異常信息來源途徑較單一、部分機構后續管控措施不到位、數據查詢權限設置不足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一是建立省級的風險收集數據系統和共享平臺,擴大基礎信息數據量,提升信息比對利用率,逐步形成省級的區域洗錢風險預防控制體系,統籌協調各地市監管資源發揮監管合力。
二是構建基于多部門的風險研判機制,充分發揮各執法部門、金融機構層面的信息資源和專業優勢,增強轄區洗錢風險識別和分析的及時性、準確性,為風險監管筑牢信息支撐。
三是督促各義務機構嚴格審查異常開戶情形,對可疑交易所涉客戶,應在“審慎均衡”的原則下,采取適當后續控制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可疑交易后續控制的內控制度及操作流程。
四是合理設置數據查詢權限,賦予各機構必要的查詢權限,簡化查詢程序、縮短查詢周期,提高對異常交易分析甄別的技術支撐力度。
參考文獻
[1]李文勝,李鑫,王靜亮.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源頭防控的思考與對策研究[J].西部金融,2017,(1):77-79。
[2]柳立.進一步完善洗錢風險防控體系訪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N].金融時報,2016-7-11。
[3]馬偉利.對建構金融業洗錢風險預防體系的探討[J].金融科技時代,2014,(7):87-90。
[4]鄭重.搭建銀行間洗錢可疑行為采集與預警系統平臺的重要性[J].中國反洗錢實務,2016,(7):25-28。
[5]童文俊.互聯網金融洗錢風險與防范[J].金融會計雜志,2014,(8):71-76。
[6]童文俊,恐怖融資與反恐怖融資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arly detection, early warning and early disposal of the money laundering risk events,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s, Baoj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implemented Work Instruction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Money Laundering Risks of Baoji Cit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nstructions) , which carries on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regional money laundering risks. By introducing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regional money laundering risks prescribed in Instructions, the paper discusses relevant systems and measures to perfect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ombined with practices of the compulsory institutions and change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 regional money laundering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work instruction
責任編輯、校對:張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