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傳祿
【摘要】目的 關于重癥胸部損傷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老年患者,應用機械通氣干預疾病的臨床價值探討。方法 選取30例在我院進行疾病確診與預后治療的老年患者,進行研究,分組分別給予病患同步間歇性指令通氣與呼氣末正壓通氣(SIMV、PEEP)、壓力控制通氣(PCV)方法的治療,記錄比較患者治療期間身體指征的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過SIMV配合PEEP手段的機械通氣治療,各項數據較之于對照組,差異不大,無意義,P>0.05。結論 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較為接近,罹患重癥胸部損傷合并ARDS的病患,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病癥檢查結果,以及身體機能水平,選取適合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重癥;胸部損傷;ARDS;機械通氣模式
【中圖分類號】R6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2..01
老年人年紀較大,身體機能和各項器官功能均處于不斷下降的狀態,此類患者罹患重癥胸部損傷,治療的難度較大,且非常容易引發患者患有ARDS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的死亡。因此醫生在確診患者的病情后,需要積極的應用機械通氣療法對患者進行干預,以此使得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較好的恢復性治療。目前臨床在該疾病治療中,應用的機械通氣模式類型較多,基于此,本文選取確診為該疾病的30例患者,作為兩種機械通氣療法價值研究的對象,分別探究其應用的效果。全文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0月間,收治的罹患重癥胸部損傷患者,共計30例來研究,經過醫生和影像學檢查的詳細診斷,可知所有的患者均合并患有ARDS。所有患者中男性、女性的人數為:18例、12例;患者均為老年人,年齡多處于60~8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77.4±2.1)歲;本文使用的治療方法有兩種,將患者按照療法的差異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將上述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進行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給予所有入院患者身體體征的嚴密監測,對患者應用抗生素類藥物防感染,以及吸氧處理。待到所有的患者均符合臨床機械通氣治療的相關指征后,在病患的氣管處做切口,應用呼吸機進行通氣治療。其中對照組(PCV):設置好患者的吸氣時間,以及氣壓道,在對患者肺部不造成損傷下,進行保護性通氣治療。觀察組,SIMV與PEEP的聯合通氣。兩組患者治療后,對病患的血氣指標進行分析,并用顯效、有效、無效,評價通氣的效果。其中顯效,患者癥狀全部消失、氧合指數(PaO2/FiO2)處于400~500mmHg之間;有效,癥狀較之于干預前,部分消失,肺部和呼吸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情況;無效,癥狀無改善,或者
有加重表現。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臨床癥狀均取得較好的改善與好轉,各項指標之間非常接近,表明這兩種方法均可以用來治療病患的疾病。數據對比后,P>0.05。詳細數據參見表1。
3 討 論
因此在治療時,需要選用治療效果最好的機械通氣治療方案對患者的各項癥狀表現,進行有效的干預。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有兩組,分別包含有15例患者,應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治療,其中SIMV和PEEP方法的配合使用效果略好于PCV法。聯合療法,對于病患血液中的較低的氧合指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得該指數值不斷上升至標準的范圍內,對于患者的肺功能受損情況,也可以進行有效的保護,逐步實現肺功能、呼吸功能的好轉。另外一種PVC法,在治療前,就對患者所需的氣體流速、氣道進行選擇,使得患者可以在科學、合理的氣道壓力下進行高效的治療。在對于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療中,醫生需要對病患身體做詳細的檢查,且在通氣治療的全過程中,對于治療情況,進行實時的監督把握,一旦病患的身體出現治療時的異常情況, 需要即刻進行搶救,或者更換其他的治療方案,確保患者疾病干預治療的安全性、可靠性。
綜上所述,重癥胸部損傷合并ARDS疾病,有著極高的死亡率,醫生在接診后,要迅速的制定最佳急救與預后方案。
參考文獻
[1] 張志忠,劉秀良,燕少偉.重癥胸部損傷合傷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治[J].中外醫療,2014,33(36):40-41.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