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杰
【摘要】目的 試驗探究心血管疾病急診的最優治療方法。方法 將70例受試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35例,對照組35例,對照組受試對象常規治療,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實驗組受試對象以丹參注射液、單硝酸異山梨酯及輔酶Q治療聯合治療。結果 實驗組受試對象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57%,少于對照組的4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受試對象治療后死亡率為0,少于對照組的1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臨床有效率為91.42%,高于對照組的6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常規治療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與單硝酸異山梨酯及輔酶Q注射液治療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急診;聯合治療;隨機對照試驗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2..01
急診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嚴重,病死率高等特點,對急診科醫護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心血管疾病是臨床一種常見的疾病,這類疾病往往病程長且一旦發病病死率較高。因此找出心血管疾病急診的臨床治療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試驗探究心血管疾病急診的最優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急診科就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為受試對象。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22~82歲,平均年齡43.59±7.72歲。疾病類型為急性心肌梗死11例,心絞痛12例,急性高血壓14例,心律失常12例,急性心衰21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35例,對照組35例,兩組受試對象在性別、年齡及疾病種類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實驗組受試對象以丹參注射液及單硝酸異山梨酯注射液治療聯合治療。單硝酸異山梨酯粉枝為50 mg/瓶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靜滴,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劑量。復方丹參注射液經靜脈注射10 ml,1次/d。兩注射液聯合治療15 d為一個療程。另靜脈注射輔酶Q250 ml,15 d為一療程。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采用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心臟復跳率及臨床有效率為評價指標。臨床有效率采用顯效、有效和無效三指標評價。臨床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后不良效果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受試對象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57%,少于對照組的4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受試對象治療后死亡率為0,少于對照組的1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受試對象經治療后心臟復跳率為74.28%,與對照品組的71.43%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后療效評價
實驗組受試對象顯效18例,多于對照組的8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無效3例,少于對照組的1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有效率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臨床有效率為91.42%,
高于對照組的6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已被廣泛研究。張成燦的研究結果說明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中醫治療可時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但次研究結果并不能區分中醫治療與傳統常規治療的優劣。
本研究結果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聯合治療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常規治療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與單硝酸異山梨酯及輔酶Q注射液治療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中興.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17):10-11.
[2] 張成燦.心血管疾病的中醫治療臨床分析102例探討[J/OL].大家健康(學術版).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