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陳勇

[摘要] 目的 分析動態腦電圖在重癥腦功能損害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方便選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該醫院住院重癥腦功能損害患者84例,采用動態腦電圖監測,進行腦電圖分級,采用GOS評價患者的預后。結果 動態腦電圖Ⅰ級者GOS5級、4級、3級、2級、1級分別占32.3%、48.3%、16.1%、3.2%、0.0%,Ⅱ級者分別占30.0%、40.0%、25.0%、5.0%、0.0%,Ⅲ級者分別占11.1%、33.3%、44.4%、5.6%、5.6%,Ⅳ級者分別占0.0%、26.7%、40.0%、20.0%、1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動態腦電圖分級對臨床預后的靈敏度80.65%(25/31),特異度50.94%(27/53),符合率61.90%(52/84)。GOS4-5級別的功率FP1(2.56±1.21)、F3(2.63±1.65)、C3(2.83±1.85)低于GOS1-3級FP1(3.63±1.36)、F3(3.26±1.12)、C3(4.19±2.10),功率FP1(3.51±2.13)、F3(2.60±1.14)、C3(3.11±1.24)高于GOS1-3級FP1(4.63±2.63)、F3(3.92±2.13)、C3(4.73±2.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動態腦電圖可作為重癥腦功能損傷預后評估方法,但其特異度較低,可能存在其他影響預后的因素。
[關鍵詞] 腦功能損傷;重癥;動態腦電圖
[中圖分類號] R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1(a)-0183-03
Application of Dynamic Electroencephalogram in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Severe Brain Injury
WANG Bin, CHEN Yo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ection Two, Kaizhou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5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encephalogram in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brain impairment assessmen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April 2017, the hospital with severe cerebr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84 cases, using dynamic EEG monitoring, EEG classification,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GOS. Results The AEEG in grade I of grade GOS5, grade 4, grade 3, grade 2, grade 1 accounted were 32.3%, 48.3%, 16.1%, 3.2%, 0.0%, grade II accounted for 30.0%, 40.0%, 25.0%, 5.0%, 0.0%, grade III accounted for 11.1%, 33.3%, 44.4%, 5.6%, 5.6%, grade IV accounted for 0.0%, 26.7%, 40.0%, 20.0%, 1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nsitivity of dynamic electroencephalogram on clinical outcomes was 80.65% (25/31), the specificity was 50.94%(27/53),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61.90%(52/84). The power of FP1, F3, C3 in GOS4-5 level wave respectively were (2.56±1.21), (2.63±1.65), (2.83±1.85), lower than that of GOS1-3 (3.63±1.36), (3.26±1.12), (4.19±2.10), power of FP1, F3, C3 were (3.51±2.13). (2.60±1.14), (3.11±1.24) higher than that of GOS1-3 of (4.63±2.63), (3.92±2.13), (4.73±2.1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EG can be used as a prognosis evaluation method for severe injury of brain function, but its specificity is low, there may be other prognostic factors.
[Key words] Brain function damage; Severe case; Dynamic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腦損傷疾病是人類死亡的常見病因,重癥腦功能損傷主要包括重癥顱內感染、重型顱腦損傷、重癥腦血管病等,患者預后相對較差,絕大多數需要采用手術治療,存活患者還容易并發癲癇、認知功能障礙等并發癥與后遺癥[1]。臨床判斷重癥腦功能損傷預后的方法較多,臨床主要采用昏迷指數量表等量表評價,操作簡單。但量表檢查對醫護人員的量表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都一定的適應癥。動態腦電圖是一種無創、安全的腦電監測技術,眾所周知,腦電是腦生物活動產生生物電活動,其能夠反映腦活動,診斷腦病[2]。動態腦電圖在重癥腦功能損傷中,可作為預后評價方法,以篩查診斷后遺癥、并發癥。方便選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該院住院重癥腦功能損害患者84例,現報道如下,分析動態腦電圖在重癥腦功能損害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住院重癥腦功能損害患者84例,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齡18~88歲,平均(62.4±11.3)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1例,腦梗死43例,顱腦損傷6例,其他14例。納入標準:①急性起病,GCS評分<12份;②首次發病;③經CT、MRI診斷存在器質性顱內病變。排除標準:①小腦病變,腦死亡;②使用鎮靜、抗癲癇治療。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綜合檢查診斷,采用GCS量表評價昏迷情況,將GCS評分<12分對象,進行動態腦電圖檢查。腦電圖檢查采用10-20系統安放電極,火膠棉固定,雙側耳垂為參考電極,濾波通道0.5~30 Hz,走紙速度3 cm/s,妙計過程中進行疼痛刺激、呼喚,以詳細記錄刺激的時間,描計時間≥24 h,存儲記錄圖紙,依據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增加記錄的次數。動態腦電圖評估疾病嚴重程度,根據BAEP分化情況以及潛伏期、波幅以及I~Ⅲ、Ⅲ~Ⅴ峰間潛伏期等進行分級,采用Hall分級標準,4分法,級別越高,則腦部損害越嚴重。對于臨床預后不佳者,預后良好者的動態腦電圖分級,部分腦電圖指標。
1.3 動態腦電圖分級標準
Ⅰ級:規律α節律伴少量的θ波,有反應性;Ⅱ級:支配性θ波,有或無反應性;Ⅲ級:支配性δ活動,高幅、節律性δ,或紡錘波昏迷,中幅、δ/θ混合波;Ⅳ級:爆發-抑制,無反應性,癲癇樣活動,α昏迷,θ昏迷,低輸出EEG;Ⅴ級;等電位,即電靜息。
1.4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計算,θ、δ波功率,服從正態分布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動態腦電圖分級不同預后采用率表示,采用檢驗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動態腦電圖以及臨床預后
不同動態腦電圖分級與患者臨床預后GOS評分分級存在顯著差異,分級越低患者的GOS分級越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動態腦電圖分級對臨床預后的靈敏度80.65%(25/31),特異度50.94%(27/53),符合率61.90%(52/84)。
2.2 預后良好者與不佳者腦電圖指標對比
GOS4-5級別的θ功率低于GOS1-3級,δ功率高于GOS1-3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相較于GCS量表等量表預測患者預后,動態腦電圖檢查的可獲得更為客觀的資料數據,反映顱內病變情況,對患者的預后的評估有較高的價值。持續腦電監測已被廣泛應用于中重癥監護室,特別是兒科重癥監護之中,其對于腦損傷有較好的敏感性。有文獻報道缺氧缺血性腦病越占PICU死亡患兒的56%,采用動態腦電圖監測缺氧缺血腦病,相較于短時腦電檢測,腦電時間越長監測出的癲癇等異常腦電的幾率越高。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看,動態腦電圖覆蓋時間更長,更有助于發現陣發性的腦電改變[3]。動態腦電圖相較于量表,適應癥更廣,如GCS量表,不適合插管患者,不能評價腦干功能。腦電圖監測患者的、波,a節律以及癲癇樣放電等腦電指標,能夠更為準確的反映患者的皮層功能。大量循證研究證實,腦電圖的異常與腦功能損傷關系密切,腦電圖異常表現可以反映病變病情,如酒精中毒腦損傷對額葉皮層、大腦右半球傷害較大,腦電圖改變主要與腦電受到抑制,波增加[4]。近年來,基于計算機的動態腦電圖分析技術開始應用臨床,極大的提高了腦電圖的綜合分析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該次研究顯示,動態腦電圖分級對臨床預后的靈敏度80.65%(25/31),特異度50.94%(27/53),符合率61.90%,這可能與入選對象病情多樣化、存在腦外傷患者有關。不同學者對腦電圖在腦損傷疾病預后的預測上存在一定的爭議,一項腦電圖和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對昏迷患者的預后評估顯示,腦電圖分級越高,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數值越高,患者病情越重,預后越差。特別是治療第15~30日后,腦電圖2與患者預后相關性非常顯著(r=0.742,P<0.001)[5]。腦電圖的監測的對預后預測價值還受監測時間的影響,這可能與時間窗的存在、腦電圖的早期受抑制有關。一項研究回顧性分析兒童癲癇發作后全面性腦電抑制7例,其認為PGES是神經抑制網點激活的表現,而不是神經元耗竭或遞質損耗引起的[6]。腦電信號的產生不僅僅反映神經損傷,還可能與神經激活有關,進行腦電圖監測需要細致分析信號的縱向分析。研究中,對象的病情變化進展速度快,其中不乏進展性卒中、并發顱內感染等其他并發癥患者。大腦同時存在功能激活、神經元受損情況,使腦電表現更加復雜,導致腦電圖預測較困難。腦電圖可能更適合那些中毒性、缺血性腦病患者。目前,普遍認為對于心肺復蘇的患者,動態腦電圖的監測價值更高,腦電圖全面抑制模、爆發-抑制模式能夠有效的預測預后[7]。
動態腦電圖監測需要結合刺激實驗,一般認為若α活動、δ活動或θ活動并具有反應性則預后相對好。GOS4-5級別的θ功率低于GOS1-3級,δ高于GOS1-3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學者調查顯示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得差異,相同預后的患者功率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變異指數達到0.5以上,故單純的采用θ波、δ波水平預測預后,需要結合動態分析,該次研究顯示,腦電圖監測質量受負面情緒、外界刺激、藥物等因素影響,這也會影響腦電圖監測的價值[8]。
綜上所述,動態腦電圖可作為重癥腦功能損傷預后評估方法,但其特異度較低,需要加強監測質控、提高綜合分析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竇庭美.定量腦電圖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預后情況的評估價值及其與血清學指標的關系[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11):1552-1555.
[2] 逯霞,艾克拜爾·哈里克,許健,等.視頻腦電圖監測對腦癱合并癲癇發作性患兒的早期診斷及預后價值[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7,30(2):68-71.
[3] 何超,陳坤,王慮,等.振幅整合腦電圖對ICU中樞功能障礙患者腦功能評價及生存預后評估的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7,18(2):102-105.
[4] 朱玲,胡蘭.持續腦電監測在兒童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15,33(11):994-997.
[5] 趙莎,張暉.腦電圖和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對昏迷患者預后的評估[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9):136-137.
[6] 沈翔,李曉霞,趙香蓮,等.兒童癲癎發作后全面性腦電抑制7例[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6,23(4):218-222.
[7] 曾靜,汪峰,劉星辰,等.動態腦電監測對急危重癥腦血管病的預后評估[J].臨床薈萃,2016,31(2):221-223.
[8] 盧培剛,梁媛,趙彤,等.腦電圖反應性定量分析對顱腦外傷后昏迷患者預后評估的研究[J].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2017,3(1):21-25.
(收稿日期: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