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穎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內分泌科住院部2型糖尿病患者血瘀證與中醫體質相關性,以期為今后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提供科學借鑒。方法 選擇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通過調查問卷法分為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熱盛傷津等三個主證及氣滯證、痰(濕)濁證、血瘀證、痰(濕)熱互結等,分析血瘀證與中醫體質相關性。結果 所有患者中氣陰兩虛證最常見(80%),其次為陰陽兩虛證、熱盛傷津證;兼證中血瘀證最常見(65%),其次為痰(濕)濁證,兼證中痰(濕)濁證與中醫體質血瘀質、痰濕質、
平和質相關。結論 2型糖尿病中血瘀質例數最多,其次為痰(濕)濁證,血瘀質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2型糖尿病;血瘀證;中醫體質;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2..02
2型糖尿病屬于內分泌代謝疾病,中醫將其歸屬于“消渴”范疇內,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力度的逐漸加大,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使居民的飲食習慣也不斷變化,糖尿病患者數量逐年增加,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壓力,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須及時防治糖尿病。中醫認為,體質是在先天稟賦與后天獲得基礎上形成的,疾病亦是如此,因此疾病與體質存在密切聯系。本組實驗通過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的臨床癥候和體質之間的聯系,為今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奠定良好基礎,現有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實驗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55例,平均年齡66.5歲,平均病程8.5年,糖化血紅蛋白(8.7±1.5)%。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
參照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性糖尿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
1.2.2 基本手術方案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消渴病診斷標準。
1.2.3 中醫體質分型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的體質分型標準。
1.3 納入或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超過18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標準:(1)年齡未超過18周歲;(2)危重病患者,難以對療效產生準確評價者;(3)心肺功能嚴重不全患者,合并伴有肝腎、心血管、造血系統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
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中醫主證分布情況
所有患者中氣陰兩虛證最常見(80%),其次為陰陽兩虛證(12%)、熱盛傷津證(8%),見表1。
2.2 中醫兼證分布情況
兼證中血瘀證最常見(65%),其次為痰(濕)濁證。見表2。
2.3 中醫證型兼證血瘀證與中醫體質相關性
兼證中血瘀證與中醫體質血瘀質、痰濕質、平和質相關。2型糖尿病中血瘀質例數最多,其次為痰(濕)濁證,血瘀質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險因素,見表3。
3 討 論
2型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后世醫家宗其理論提出消渴應從“陰津虧耗,燥熱偏勝”論治。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抵抗明顯降低,中醫理論中有:“百病皆有瘀”的說法,認為淤血是導致消渴病的根本機制,并分析其基本在于:津血同源,互為滋生,邁道不充,陰血不足,其次燥熱消爍津液,導致陰血損耗,血氣運行不暢,出現淤血停滯;三是由于患者體內陰虛津虧,損耗氧氣,出現鼓動無力的現象,導致瘀血內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致病因素中,血瘀證毋庸置疑成為治病因素之首。
本組實驗通過實驗分析發現,2型糖尿病中血瘀質例數最多,其次為痰(濕)濁證,血瘀質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險因素。綜上所述,血瘀在消渴發病中至關重要,本組實驗中血瘀證比較常見,為今后臨床治療提供一定借鑒意義,同時為預防糖尿病提供新的診療思路。
參考文獻
[1] 桑紹緒.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雜志,2009,25(2):53.
[2]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8-1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