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輝 趙志剛 韓玉香
【摘要】近年來,臨床上使用中藥辨證治療各種疾病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因中藥辨證施治、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韓玉香老師運用經方治療脘腹痛、呃逆、遷延性腹瀉三個具體病例的分析,介紹分析韓玉香老師靈活運用烏梅丸加減的寶貴經驗,內容如下。
【關鍵詞】韓玉香;中醫辨證;名醫經驗;烏梅丸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2..02
1 人物簡介
韓玉香,出生于1959年,女,主任醫師,內蒙古第二批名蒙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被評為內蒙古首批“基層名中醫”稱號。對中醫內、外、婦、兒各科有深入的研究,理論與臨床經驗豐富,臨床善于治療風濕、類風濕性疾病及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1]。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
2 病案分析
2.1 脘腹痛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
劉某,男,41歲,2015年11月8日初診。就診時該患面色萎黃少華,郁郁寡歡,脘腹喜溫喜熱,四肢欠溫,大便時干時稀,舌質偏暗,苔稍膩,脈沉弦。自訴近3年來中上腹疼痛反復發作,時輕時重。曾在北京多家醫院檢查,胃、胰腺、肝膽及腸道均未見器質性病變[2]。診斷為胃腸神經官能癥,經中西藥治療,效果甚微。
治療:
辨證為肝脾不調,寒熱錯雜,治以調理肝脾,調和陰陽,緩急止痛。方以烏梅丸加減,處方:烏梅20 g,干姜
10 g,附子10 g,肉桂7 g,蜀椒8 g,細辛4.5 g,黃柏8 g,黨參12 g,當歸10 g,生甘草10 g,四劑,水煎服,日一劑。二診時疼痛減半,原方上加香附10 g,葛根12 g,茯苓15 g,五劑。三診時疼痛已止,守二診方繼服10劑,告愈。
分析:
韓老師認為該患所患胃腸神經官能癥病初多因飲食不節,情志不遂而致肝胃不和,氣血兩傷,肝脾不調的表現。結合病機,以烏梅丸加減治療。方中烏梅味酸,取酸能收斂、緩急止痛之功;干姜、附子、肉桂皆為辛熱之品,可增強溫臟祛寒之功;輔以辛溫之蜀椒、細辛以增溫熱散寒之功;黃柏苦寒,能清解內熱,引熱下行;黨參、當歸益氣養血通脈;甘草調和諸藥[3]。
2.2 呃逆
病例介紹:
單某,女,38歲,2016年3月16日初診。半年前因家中變故出現情緒抑郁,隨后自覺咽部有異物感,胃脘脹悶不舒,不久即出現呃逆頻作,喉間呃聲響亮,不能自制。就診時,時作呃逆,噦聲宏亮,咽中有異物感,胃脘及脅肋脹悶不舒,情緒壓抑,頭腦昏沉,納食欠佳,時有惡心,睡眠一般,二便尚正常,舌質淡紅,苔稍膩,脈細弦。
治療:
方用烏梅丸加減,處方:烏梅20 g,附子8 g,細辛
4 g,桂枝10 g,黃連8 g,黨參15 g,當歸10 g,蜀椒8 g,干姜10 g,木香12 g,郁金12 g,陳皮15 g,甘草10 g,三劑,水煎服,日一劑。復診癥狀改善,原方再服五劑。三診時呃逆癥狀基本消失,將原方黨參易為太子參20g,加石斛
15 g,茯苓15 g,七劑后痊愈。
分析:
本病例中患者為長時間情緒抑郁,憂郁傷脾,運化失職,滋生痰濁,復因惱怒氣逆,夾痰濁上逆動膈而發病。附子、桂枝、干姜為辛熱之品,有溫中散寒、和胃之功;黃連苦寒清熱,疏導中焦氣機;當歸、黨參補氣養血,固護脾胃,氣血充足則脾胃升降功能正常;木香辛行苦泄溫通,善行脾胃氣機;郁金辛苦寒,歸肝膽經,善于疏肝行氣解郁;陳皮辛行溫通,理氣健脾化濕;甘草調和諸藥。全方辛開苦降并施,則效如桴鼓。
2.3 遷延性腹瀉
病例介紹:
鄧某,男,16個月,2016年11月23日初診。患兒2個多月前出現腹瀉,排水樣便,日便十余次,伴有發熱。就診時該患兒面色偏黃,精神欠佳,煩躁,哭鬧不安,大便呈欠消化稀水便,日解5-6次。易汗出,尿色偏黃,夜眠不寧,食欲尚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指紋色淡。
治療:
方以烏梅丸加減,處方:烏梅10 g,細辛2 g,桂枝
7 g,黨參8 g,熟附子5 g,蜀椒7 g,干姜5 g,黃連6 g,當歸8 g,黃柏6 g,白術10 g,茯苓10 g。五劑,水煎服,日一劑。復診時排便次數減少,患兒病情趨于好轉,因腹瀉日久傷及正氣,原方將黨參加至12 g,另加黃芪8 g,山藥
8 g,防風8 g,六劑。
分析:
韓老師指出幼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具有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病理特點。方中烏梅,味酸入肝經,可澀腸止瀉;輔以苦寒的黃連、黃柏,能清熱燥濕以止瀉;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細辛皆溫熱之品,可溫腎暖脾而助運,并可疏肝氣,使肝氣條達,以防乘脾;黨參、當歸益氣補血以扶正。諸藥相合,具有溫中補虛、清熱燥濕止瀉之功。
3 總 結
烏梅丸一方來源于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功效溫臟安蛔,主治蛔厥,又主久利,脘腹陣痛,煩悶嘔吐,時發時止,得食則吐,甚則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胃腑發咳。烏梅丸由烏梅、細辛、干姜、黃連、當歸、附子、蜀椒、桂枝、人參、黃柏組成,具有疏肝理脾,清上溫下,寒熱并治之功。韓玉香老師臨床上以此方為基礎衍化,結合不同病證,辨證治療,靈活運用烏梅丸加減,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于洪波,曲 夷,吳 琰,等.姜建國用烏梅丸加減辨治疑難病驗案3則[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11(10):1348-1350.
[2] 馬夢妍,舒 鵬.舒鵬教授運用烏梅丸加減治療胃癌術后反流征經驗[J].中醫藥學報, 2015(5):85-87.
[3] 梁 瀟,羅 勇,何 鑫,等.烏梅丸加減聯合西藥治療上熱下寒型顫病病案一則[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