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祥
【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健康宣教對拔除阻生智齒患者牙科焦慮的影響。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拔除阻生智齒的患者中選取358例,將其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就診處理,給予觀察組患者術前35 min口腔健康宣教,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 相對于術前40 min,觀察組患者術前5 min的MDAS評分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術前5 min的MDAS評分相對于術前
40 min沒有降低,反而升高。結論 口腔健康宣教能夠降低拔除阻生智齒患者的牙科焦慮,在臨床上值得對其進行廣泛推廣。
【關鍵詞】口腔;健康宣教;阻生智齒;牙科焦慮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9..01
通常情況下,手術拔除阻生智齒具有較大的難度,患者需要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接受手術,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其留下創傷,術后還會出現面部腫脹、反應性疼痛等一系列嚴重并發癥,最終會促使患者因為緊張、害怕等情緒而出現DA(牙科焦慮)[1-3]。現階段,國內外在成人DA這方面做出的研究相對較少,甚至某些患者因為病情較為嚴重,最終會錯過最好的治療時間,加重病情。為此,本研究對該類患者進行了口腔健康宣教,其目的在于將其DA減輕,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58例患者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拔除阻生智齒,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22.21±2.26)歲,共179例,男、女患者分別有100與79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22.52±2.39)歲,共179例,男、女患者分別115例與6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價值。排除標準:近期內采用抗凝、鎮痛、鎮靜、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者;存在嚴重認知障礙者;不愿參與研究者。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就診處理,給予觀察組患者術前35分鐘口腔健康宣教,主要是采用模型、圖片以及文字等各種方式來幫助患者對疾病危害、具體手術過程以及手術過程中、手術完成后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充分認識,使其明白拔除阻生智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最大程度上將其焦慮減輕,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并且做出合理解釋,將健康宣教的時間控制在三十分鐘。
1.3 觀察指標
采用MDAS(改良牙科焦慮量表)對兩組患者術前40min與術前5min的焦慮程度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可知,兩組術前40 min的MD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對于術前40 min,觀察組患者術前5 min的MDAS評分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術前5 min的MDAS評分相對于術前40 min沒有降低,反而升高,見表1。
3 討 論
阻生智齒指的是受到軟組織、骨或者鄰牙影響之后,促使牙萌出受到阻礙,只有部分萌出或者甚至完全不能夠萌出[4-5]。為此,大部分患者需要采用牙拔除術進行治療,但是大部分患者在術前通常會伴有牙科焦慮出現,所以術前對其進行口腔健康宣教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術前40 min,觀察組患者術前5 min的MDAS評分有所降低,而對照組患者術前5 min的MDAS評分相對于術前40 min沒有降低,反而升高,可見術前口腔健康宣教的必要性顯著。導致牙科焦慮出現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患者個體因素、社會因素以及牙科醫源性創傷等,部分患者會自然聯系看牙醫與疼痛,進而出現牙科焦慮。為此,臨床上要針對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況,在術前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促使其對拔除阻生智齒的相關信息與手術過程進行全面了解,將其治療主動性提高。除此之外,通過健康宣教還能夠將患者的錯誤認知糾正,進而促使其對拔牙手術形成正確認識,將其牙科焦慮狀態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口腔健康宣教能夠降低拔除阻生智齒患者的牙科焦慮,推廣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王 莉,孫 歡,徐佑蘭,等.下頜智齒牙胚拔除圍手術期的規范化護理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6,32(7):413-414,415.
[2] 張 春.82例下頜阻生智齒拔除術中四手操作護理配合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8):252.
[3] 丁曉玉.渦輪鉆配合微創技術拔除復雜智齒的護理策略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150-152.
[4] 溫曉杏.智齒拔除術患者焦慮程度評估與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3):98-100.
[5] 王麗娜.探討心理護理疏導對拔除智齒的患者手術前中后的作用及應用效果[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9):130-131.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