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云
【關鍵詞】急診護理;心肌梗死;搶救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9..02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的異常而引起的冠狀動脈血流的減少,而導致的心肌持續的缺血缺氧,最終出現心肌梗死[1]。心肌梗死作為循環系統的常見病,近年來其發病率逐年上升。積極有效的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的成功率及預后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們的研究中,通過護理干預,對急性心梗的患者進行臨床療效和預后進行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急診就診的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其中年齡38~72歲,平均(51±20.03),病程2~12 h。其中急性前壁梗死的39例,前間壁梗死的29例,下壁梗死的28例,廣泛前壁梗死的12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心肌梗死患者術前護理
快速將患者送至ICU并發,囑患者臥床休息。做好床邊心電監護,隨時了解監護儀的變化。保證明天三查,確保ICU內搶救和藥物和器械充足,正常可用。及時給患者吸氧治療,防治低氧對心肌造成的傷害。
1.2.2 做好術前準備
給予口服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提前做好備皮工作、做好泛影葡胺過敏試驗、術前血常規、凝血四項、肝功能、肌酐的檢測,如有異常及時向上級醫師報備。檢測橈動脈及股動脈穿刺所在部分的皮膚及血管的情況。
1.2.3 術中護理
熟練掌握PIC穿刺所需要的手術器械,手術流程、手術藥物。提前做好穿刺部位的消毒。給予阿司匹林500 mg、氯吡格雷300 mg頓服,協助大夫行PIC介入術。
1.2.4 術后護理
由于在心肌梗死的搶救過程中的PIC手術屬于有創手術,因此避免術后感染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可以影響降低術后感染的發生,及時幫助患者更換敷貼,嚴格按照流程消毒。
1.2.5 藥物護理
由于在心肌梗死的狀態下,凝血功能異常,因此根據凝血四項的結果,應給與抗凝治療,抑制患者的血小板治療,降低冠狀動脈的血栓負荷,以避免形成血栓在支架部位發生栓塞。由于抗凝藥物的使用,會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出血傾向的表現。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急診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及生活質量心肌梗死多維度量表(MIDAs)[2]的改變,患者滿意度的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以“x±s”表示計量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患者急診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的評價
通過結果可以發現,通過積極有效的急診護理,患者的急診時間及球囊擴張時間得到有效縮短,并且減少了住院時間,見表1。
2.2 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術前術后改變
通過對患者術前和術后心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可以發現,患者的LVEF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IDAS評分由術前的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患者滿意度的評價
通過對患者滿意度的評分發現,患者滿意度出現了明顯的提高,不滿意率下降。見表3。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狀動脈的閉塞,心肌發生缺氧、缺血,造成了心肌的損傷及壞死,患者出現胸痛、心電圖和心肌酶發生改變的急性缺血性病變。有研究證明,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對于心梗患者的救治具有顯著的意義。董書領等人[3]通過對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比較發現,優質護理可以縮短臥床時間和住院天數,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石娟等人[4]通過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流程優化路徑應用實踐分析發現,通過流程優化護理可以有效降低評估耗時,心電圖測量時間及靜
脈通道建立時間均明顯縮短,有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
在我們的研究中,通過積極有效的急診救治,可以縮短急診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痛苦,同時減輕患者的花費。并且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心臟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我們的后期工作中,也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護理工作,達到零不滿意護理。
參考文獻
[1] 蘇 懿,王 磊,張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04):467-469.
[2] 王文茹,Violeta,Lopez,等.心肌梗死多維度評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01):7-11.
[3] 董書領,董靈芝,任志艷,等.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對比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
18(4):4-5.
[4] 石 娟.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流程優化路徑應用實踐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6-8.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