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鎖
【摘要】目的 對依達拉奉聯合尤瑞克林治療急性腦梗塞的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分析。方法 隨機抽選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96例,將其根據就診順序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為對照組患者進行依達拉奉的治療,為觀察組患者進行依達拉奉聯合尤瑞克林的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 在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后,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觀察組;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方面,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都有所下降,但是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變化差異 有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結論 利用依達拉奉聯合尤瑞克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既能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又能對患者的健康恢復產生積極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被推廣使用。
【關鍵詞】尤瑞克林;依達拉奉;急性腦梗死;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6..01
腦血管病疾病在臨床上常見的癥狀就是急性腦梗死,其具有發病速度快等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負面的影響。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對急性腦梗死進行治療,為此,本文抽選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9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兩種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現將主要研究內容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96例,將其根據就醫順序均分成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98例,女39例,男49例,年齡42~63歲,平均年齡(55.79±2.17)歲。觀察組98例,女35例,男53例,年齡44~67歲,平均年齡(56.64±2.45)歲。在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常規治療是針對患者的不同病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主要是對患者進行控制血糖和血壓、抗感染、吸氧、常規抗凝、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改善微循環以及鎮靜的治療。然后為對照組患者每天靜脈點滴兩次100 mL的生理鹽水和30 mg的依達拉奉的混合液,連續靜脈滴注14天;為觀察組患者每天靜脈點滴兩次100 mL的生理鹽水、30 mg的依達拉奉以及0.15PNA的尤瑞克林的混合液,連續靜脈滴注14天[1]。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進行整理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治療效果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的例數分別為69、12、8、7,治療總有效率為92.71%;對照組治療后治療效果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的例數分別為54、8、15、19,治療總有效率為80.21%;。從以上數據可看出,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下降幅度低于觀察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急性腦梗死的產生過程是患者的腦血管出現了閉塞情況,進而引發了腦出血,發病速度快。臨床上經常采用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依達拉奉具有抗炎和保護神經元的作用,是一種常被用來當作抗氧化劑的藥物。尤瑞克林可以通過選擇性將缺血部位周圍的腦組織細小動脈擴大,進而使患者腦部的血流量增加,促進受損部位處的血管能更快的新生出來。
本文的研究結果:在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后,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觀察組;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方面,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都有所下降,但是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利用依達拉奉聯合尤瑞克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既能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又能對患
者的健康恢復產生積極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被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 潔.依達拉奉聯合尤瑞克林治療急性腦梗塞效果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7(19):161-162.
[2] 劉 旭,何志義.尤瑞克林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塞的Meta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6):329-331.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