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張泉靈 199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系,曾任央視主持人。1997年考入央視國際部,并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2000年任新版《東方時空》總主持人及《人物周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欄目主持人。2010年獲得第11屆長江韜奮獎。2015年7月從央視離職,以顧問形式加盟傅盛戰(zhàn)隊,并擔任紫牛基金合伙人。2017年2月加盟《奇葩說第4季》擔任導師。
作為新聞主持人,張泉靈總會貼上理性的標簽。她去過羅布泊無人區(qū),上過阿富汗戰(zhàn)亂區(qū),登上過奧運圣火登珠峰現(xiàn)場,到過四川汶川大地震現(xiàn)場。然而,隨著她離開中央電視臺,身份轉變?yōu)橥顿Y人,她不再是那屏幕前不茍言笑的知性主持人,而是登上《奇葩說》的舞臺,和一群另類且能言善道的人一起,發(fā)表著讓人豁然開朗的言論。這與她的經歷有關,勇敢地與世界面對面。其實,這也是她的育兒觀—鼓勵并拓寬孩子的眼界。
不宜改變孩子的性格
面對張泉靈在屏幕前的侃侃而談,沒人會相信她曾經是一個有些害羞、有些內向的人。隨著時間的洗禮,張泉靈的內向在生活中被掩蓋得找不到蹤影。然而,兒子的性格似乎遺傳了張泉靈這一性格,慢熱、靦腆。兒子讓張泉靈再一次面對了童年時代的自己,但她懂得如何和曾經的自己說話,如何化解面對陌生人和環(huán)境的膽怯。于是,她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與改變兒子,比如帶他參加同事的婚禮、去小朋友的派對結識新朋友、和很多孩子一起參加讀書會,但她并不想讓孩子徹底變?yōu)槟欠N能第一個上臺發(fā)言,在人群中談笑風生的人。人不可能一輩子都活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獨自生活,所以張泉靈只是希望他愿意去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放松下來。內向的人面對人多時,緊張的只是自己,徹底變得開朗也違背了本性。
將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正常的人
因為工作的緣故,張泉靈在育兒方面出現(xiàn)問題時,相比一般人更能接觸到專家。有一次,她在采訪一位最早把蒙式教育方式引入中國的專家,當她本能地說出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慧時,這位專家并不同意,而是建議她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正常的孩子。這讓張泉靈觸動很大,她開始思考、領悟,認為孩子應該沿著他自己的發(fā)展軌跡往前走才是最好的。
于是,當很多身邊人為自己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與興趣班時,理性和虛榮心相互拉扯的張泉靈依然決定讓孩子多玩幾年。雖然她直言自己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卻還是想給兒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于是,她為兒子選擇了一個不教認字的幼兒園。不教認字,在中國大部分幼兒園是可不能實現(xiàn)的,畢竟“成功不能輸在起跑線”的觀點是根深蒂固的,很多家長恨不得孩子學得越早、學得越多越好。但張泉靈有自己的理由:“我曾向信任的專家咨詢上幼兒園的事,得到的答案是:不能走入讓孩子太早識字的早教誤區(qū)。小孩的大腦是分區(qū)開發(fā)的,每到一個合適的時間,孩子的發(fā)育就會自然而然地對應一個新鮮本領。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是有興趣期的,比如8、9個月的時候都開始扔東西,他不是養(yǎng)成了壞習慣,而是通過扔東西來建立空間感。孩子都是在5歲前后開始對認字感興趣,如果太早教他,本該在正常階段學習的本領,就會被強迫性的認字變得發(fā)育遲緩。”最后,她幾經周折找到了這么一家幼兒園,卻離家特別遠,而她又工作忙,無奈之下,兒子開始了一星期在幼兒園寄宿3天的生活。
這么小的孩子,卻要如此獨立,但張泉靈覺得不是壞事。她會同兒子積極交流,在這段時間里,他也成長得極快,學會了體諒與感恩。集體生活,小孩子間難免會打打鬧鬧。當大個子的同學又一次打了兒子的頭,他并沒向張泉靈投訴,而是開心地告訴她:“他今天中午還幫我把東西搬回宿舍來著,所以,我還是要和他做朋友。他可能只是個頭太大了,不好控制自己動作的幅度。”這是張泉靈一直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學會原諒。每個人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里常常會受傷,但是醫(yī)好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原諒。她認為,恨意和生氣常常比那些傷害我們的事情更長久地折磨我們。原諒不等于不去改變,但是改變需要理智和力量。如果我們的智力和氣力都交給了生氣和恨,我們就改變不了什么了。
閱讀與經歷讓你拓寬眼界
張泉靈認為在孩子還未能獨立的時候,盡可能地讓他多看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多保持好奇心,渴望去別人沒有去過的地方,經歷別人沒有經歷的事情,見別人沒有見過的人,和他們談那些別人不知道的人生經驗。正是張泉靈的鼓勵,兒子7歲時,就會用電腦搜索資料,沒多久,還會編程。僅僅上了4節(jié)課后,他就學會了更改游戲后臺代碼,這無疑是讓張泉靈驚訝的事,對于很多不從事IT行業(yè)的人來說,也是遙不可及的事。
曾經在《少年中國強》節(jié)目上,張泉靈作為嘉賓斥責了一位為了培養(yǎng)兒子而極為苛刻的“狼爸”。一反常態(tài)的張泉靈,所秉持的立場不是一位理性的主持人,而是一位提倡將身心健康擺在教育第一位的媽媽。張泉靈的育兒如同她的性格,理性卻又不失感性,溫潤卻又不失堅持,是開拓眼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