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

【摘要】目的 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56例分組實驗探討,給予優質護理干預者設定為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者設定為對照組,各28例。結果 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同時配合優質護理服務,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且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優質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6..02
在實施骨科護理中發現,對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術后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如患肢疼痛、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便秘等,均會影響手術效果及患者的康復[1]。所以,加強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組實驗對部分病例實施了優質護理服務,不僅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護理滿意度,而且方案的應用價值比較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56例,患者病變類型包括:股骨頸骨折19例、陳舊性股骨干骨折18例,無菌性股骨頭壞死19例。將其隨機分組,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該組28例患者中女11例,男17例;年齡55~72歲,平均(61.54±2.15)歲,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該組28例中女10例,男18例;年齡55~72歲,平均(61.83±2.27)歲,所有手術患者的基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發現異常并處理。術后重點預防并發癥護理,保證手術效果,促進患者盡快康復。
觀察組:優質護理服務,其內容包括:(1)術前心理護理方面:護士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耐心細致地為患者講解有關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重要性及術后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避免盲目加重患者心理負擔,還可為患者講解手術治療成功的案例等,使得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2)術前準備工作方面:指導患者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常規皮膚清潔、規范備皮,促進手術順利進行[2]。(3)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全身情況,年老體弱者予以保暖。(4)術后:6小時內取去枕平臥位、禁飲食,于膝關節處墊一軟枕,保持舒適的外展中立位,遵醫囑予以吸氧、心電監護。(5)疼痛方面:密切觀察患者肢體顏色、疼痛性質及程度,發現腫脹疼痛明顯者要及時處理,避免影響術后愈合效果[3]。(6)功能鍛煉方面:術后第1日取半臥位,進含纖維素高的易消化飲食,指導患者在床上行踝、膝關節按摩及被動運動。第2~4日應用科學方法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依情況拔除引流管及尿管。第5~7日借助外力逐漸下床活動[4]。術后4周~3個月,逐漸改善患者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負重能力,最終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7)并發癥護理:術后重點預防感染,出血,壓瘡等并發癥,觀察患肢切口處敷料、皮膚顏色、溫度、末梢血運等情況,預防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5],發現異常及時對癥處理。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皮膚。護理期間,要使用正確的方法搬動患肢,盡量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牽拉患肢引起疼痛、脫位。(9)出院護理:出院前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相關注意事項,指導患者不交叉雙腿,不彎腰拾東西,不屈膝坐,進易消化飲食,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負重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定期來院復診,了解病情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不同方案干預后,對各組術后并發癥及各自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進行觀察,統計數據并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和對照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7.14%、28.57%,其中觀察組便秘者1例,感染者1例,對照組感染者4例,壓瘡者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1例,便秘2例,數據差異顯著,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患者治療后滿意度情況:觀察組中非常滿意19例(67.86%),滿意8例(28.57%),不滿意1例(3.57%),總滿意度96.43%;對照組中非常滿意10例(35.72%),滿意9例(32.14%),不滿意9例(32.14%),總滿意度67.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醫療技術發展的產物之一,近年來,臨床普遍將其應用到老年患者的治療中,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但調查發現,在為患者行手術治療后,極易引發感染、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等各種并發癥,影響手術總體療效及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因而,加快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是相當有必要的。本組實驗對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護理需求,提升基本功能的恢復,且有益于預后。其中術前心理護理旨在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能積極配合手術治療。術中密切觀察全身情況,并針對老年患者實施保暖措施,促使手術順利進行。術后體位護理,可增加患者舒適度;疼痛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避免疼痛刺激引發其他手術風險。功能鍛煉、并發癥的護理旨在加快功能的康復,使得患者盡快恢復到正常生活狀態中。結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7.14%、護理滿意度為96.43%,對照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8.57%,護理滿意度為67.85%,數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優質護理服務是人工全髖關節置
換術患者的理想護理選擇,其應用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方法。
綜上所述,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同時配合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且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素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J].海南醫學,2014,28(19):2961-2962.
[2] 戚小青.優質護理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學,2014,12(5):616.
[3] 王曉娜,梁瑛琳.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z2):141-142.
[4] 吳旭芝,馬晨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世界中醫藥,2015,15(a01):736-737.
[5] 尤明蘭.微創小切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0):91-9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