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摘 要:中學年級學生會是借鑒大學院系管理模式對規模較大的中學進行分層次、科學化、系統化管理的一種形式。實行年級學生會的管理模式,能夠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也能夠讓德育工作做到精細化,推動全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增強學生參與年級管理的自主意識、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盡最大限度地突出年級參與學生管理的實效。
關鍵詞:普通中學;學生會;年級管理
學生會是學生自發的群眾性組織,是學校聯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學生會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以服務同學、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為工作宗旨,通過開展有益于同學身心健康的學習、文體、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等活動,積極創造良好的學風、校風。近年來,隨著部分普通中學的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逐漸增加,面對規模龐大的學生隊伍,如何有效地對這個隊伍進行管理、引導和提升,是一個極具研究價值的課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普通中學學生會現狀
中學的德育工作主要由校長總攬,德育處負責具體工作開展。目前,較普遍的做法是德育處教師負責常規的檢查工作,但是由于部分中學的學生較多,相應的檢查工作量也較大,也難免有“顧此失彼”的情況發生,出現檢查、監督的盲區,無法很好地實現常規管理的精細化,對于問題的反饋、解決自然就會滯后,也會造成整個班主任隊伍和德育工作配合的銜接不暢。
中學的校學生會隸屬于學校團委管理,參與日常諸多方面的工作。各項常規工作的開展需要對參與的學生干部進行長時間的培養,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反饋、修正,才能把常規工作做到細致、精確。校學生會主要對初一、高一起始年級的學生進行鍛煉和培養,學生干部的培養周期一般要持續一個學期。所以,對于學生干部的培養面臨著“培養周期長、工作周期短”的現實問題。
目前,大部分普通中學進行的班主任評優評先是對班級的常規管理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按照分數高低進行評選。每天會公示各班的扣分情況,如班主任有疑問需要到德育處核查或者說明情況,也難免出現“分分必爭”的情況。
二、建立年級學生會的現實意義
年級學生會的成員全部來自于本年級各班,對于本年級班主任教師、各自班級的情況較熟悉,便于開展工作,也便于及時和班主任教師溝通班級的情況。年級學生會在進行評比、打分時,依據年級自己制定的檢查標準、扣分細則進行檢查、評分,可以采取“回避本班”或是“取平均分”的方式,保證檢查結果的公平、公正,也讓結果有很強的說服力。這樣,常規管理上容易細化,容易落實。
每個年級的學生要在本年級學習、生活長達三年時間,對于選拔出來的學生干部可以做到“培養一批、工作一屆”,這樣也就可以大大縮短學生干部的更替速率。一個年級常規檢查的工作量較全校來講要小很多,這樣可以縮短學生干部的培養周期,讓學生干部盡快熟悉工作。
建立年級學生會,可以把常規的檢查權利下放到年級,如清潔衛生、大課間活動、晨讀、自習課、班會課、讀報課等,以年級為單位、以年級學生會為主體進行檢查,然后及時進行檢查結果的反饋。每天的檢查結果可以在本年級進行公示,便于班主任及時了解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三、關于年級學生會指導教師的兩點設想
年級學生會需要配備專門的教師進行組建和管理,這就要求年級學生會的指導教師能夠緊密聯系學生處和年級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并協同年級主任做好本年級教育、教學工作。針對年級學生會指導教師的需要,結合年級實際情況,有如下兩點設想。
第一,年級黨支部書記主管年級學生會工作。每個年級德育工作由黨支部書記牽頭進行,負責本年級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和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召開年級班主任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德育工作,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加強對班級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考評、總結,推廣班主任工作的先進經驗。并指導班主任做好學生常規管理及每學月、學期的評優評先工作。利用好讀報課和開好主題班、團、隊會。
第二,年級配置專門的學生會指導教師。由于學生會在學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學生干部自治管理和搭建師生橋梁的重要體現。年級設立專門的學生會指導教師全面主抓學生會工作,年級學生會的組建、管理均由指導教師擔任,要定期召開年級學生干部工作會議,參加年級班主任會,及時反饋各班情況,和班主任做好溝通工作。指導教師需要指導班主任做好學生常規管理及每學月、學期的評優評先工作,協同年級主任做好本年級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