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梁山縣2015~2016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監測和處置情況。
方法 選取我院2015~2016年梁山縣全縣范圍內報告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個案資料,采用描述性方法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全縣共報告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74例,2015年和2016年分別報告29冽和45例。其中一般反應66例(89.2%);異常反應8例(10.8%);按疫苗分布AEF1發生數較高的疫苗有無細胞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麻疹風疹疫苗以及23價肺炎;臨床診斷以發熱/紅腫/硬結為主。結論 梁山縣AEFI監測系統運轉情況良好,仍需繼續加強各級醫療機構人員在AEF1診斷、分類及處理等方面的
培訓。
【關鍵詞】預防接種;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處置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6..02
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重視重大疾病防控,優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疫苗接種是控制相應傳染病的最經濟、最有效方法。預防接種是保證和促進嬰兒健康成長和保護健康人群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預防接種工作中,由于不同生物的制品(劑)的質量及被接種者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有些人在進行預防接種時往往發生異常反應[1]。隨著免疫規劃工作的深入和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的實施,疫苗種類、接種針次、受種人群都在不斷增加,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以下簡稱AEFI)受到了公眾和社會更廣泛的關注。AEFI是指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發生的可能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或功能損害,且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建立AEFI監測系統,有助于發現AEFI的發生原因,采取正確措施,減輕對個體健康和對免疫規劃工作的負面影響。為進一步規范我縣AEFI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發生的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本研究現對我縣AEFI監測情況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梁山縣2015年1月~2016年12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EFI監測系統監測資料。包括AEFI報告卡、個案調查表、AEFI月報等資料。兒童接種資料來源于濟寧市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對上述資料采用描述性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發生的性質和影響,將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分為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
1.2 AEFI分類
按發生原因分為一般反應、異常反應、疫苗質量事故、預防接種事故、偶合癥和心因性反應六類[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病例報告
2.1.1 AEFI報告和分類
全縣共報告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74例,2015年和2016年分別報告29冽和45例。其中一般反應66例(89.2%);異常反應8例(10.8%)。無疫苗質量事故、預防接種醫療事故、偶合癥及心因性反應等病例發生。
2.1.2 AEFI報告發生率
2015年~2016年梁山縣共使用了24種疫苗,有7種疫苗收到AEFI報告,AEF1發生數較高的疫苗有無細胞百白破疫苗17例、脊灰減毒活疫苗疫苗11例,麻疹風疹疫苗9例、23價肺炎6例。
2.1.3 報告與調查的及時性
2015年~2016年梁山縣AEF1監測系統報告的74例AEFI中,48小時內報告率、48小時內調查率均為100%,AEF1個案報告卡及個案調查表完整率均為100%。
2.2 AEFI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征
2.2.1 地區時間分布
梁山縣全縣轄13個鄉鎮街道,15個預防接種門診,14個鄉鎮街道均有病例報告,1個接種單位無病例報告。全年l2個月均有病例報告,其中8~9月報告病例數(20例)較多。
2.2.2 性別和年齡分布
74例病例中,男35例,女39例,其中0~1歲、1~2歲病例最多,共45例,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2.2.3 發病時間間隔分布
大部分AEFI病例在接種后24h內發生,接種疫苗至發病時間間隔按0~l d、2~3 d、4~7 d、8~14 d、15 d以上劃分分別占87.3%、l1.9%、O%、O%、0.8%。
2.2.4 臨床診斷分布
一般反應中報告最多的癥狀是發熱74例(66.4%),紅腫浸潤和局部硬結23.9%。8例異常反應中,過敏性皮疹4例(50.0%)、熱性驚厥2例(25.0%)、蕁麻疹2例(25.0%)。
3 討 論
梁山縣自2008年啟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報告系統以來,監測工作逐步完善,全縣范圍內AEFI病例的及時報告率、及時調查率、網絡及時上報率均穩步提高[3]。2015~2016兩年間的監測數據顯示,全縣有16種生物制品報告發生AEFI,而以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AEFI占總數的比例最高,其次依次為脊灰疫苗、麻疹風疹疫苗以及23價肺炎疫苗。在報告的AEFI中以發熱、局部紅腫和硬結等一般反應為主,與山東省以往監測數據報告結果基本一致。AEFI絕大多數在接種后24 h內發生。2歲以下兒童病例占很大比冽(71.3%)。
隨著國家AEFI監測方案的出臺和監測系統的開通以及各級培訓的有序開展,AEFI監測工作逐漸走上規范化軌道[4]。各縣級疾控機構均能對發現的AEFI及時進行網絡直報,AEFI病例就診后24 h內報告率達100%,并按要求及時進行了處置。隨著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疫苗接種率逐年提高,公眾對接種疫苗后可能出現的反應及其危險性更加重視。AEFI雖然不可避免其發生,但通過實施規范接種,仍然可以降低其發生率,減少不良影響。針對當前免疫規劃工作,應嚴格執行疫苗接種前告知,嚴格把握疫苗接種禁忌癥,嚴格實行接種后留視觀察制度[5]。此外,加強對免疫規劃人員和臨床相關科室人員AEFI監測有關知識的培訓,建立敏感的AEFI監測報告系統,發生AEFI后臺理解釋、規范處置,將有利于防范AEFI的發生,盡可能地減少AEFI對免疫規劃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隨著兒童免疫規劃的擴大,疫苗使用量的增多,由此引發的糾紛和索賠案件相應增多。對此,我國曾相繼出臺了一些地方法規或規章。就目前情況看,在解決此類糾紛的實踐中存在著突出的量裁不一現象[6-7]。應借鑒世界先進做法,結合我國國情,盡早建立AEFI補償機制和鑒定標準,如建立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救濟基金制度、嘗試將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納入社會化保險等,解決開展AEFI監測的后顧之憂,減少遲報、漏報現象。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對第一類疫苗和第二類疫苗接種情況的監測,以正確評估各類疫苗的AEFI發生率及其安全性,從而確保免疫規劃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郝曉寧,薄 濤,夏 慧,等.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救濟基金制度的設計[J].中國衛生經濟,2012,28(11):61-6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05:233-234.
[3] 張晉琳,馬福寶,康國棟.江蘇省2002-2007年預防接種副反應監測情況[J].實用預防醫學,2008,15(6):1797-1798.
[4] 趙連好.連云港市新浦區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監測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4,22(1):20-22.
[5] 宣紅民,越明勝,劉 宇,等.句容市2009-2010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結果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2012,13(2):6-7.
[6] 李保安,路林峰.慢性病患者社區衛生服務的研究和實踐[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2):376.
[7] 洪 淇.江陰市農村社區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實踐與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7):122-12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