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勤
(安徽公安職業學院 安徽合肥 230031)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依靠優勢文化,積極發揮文化對心理行為的建構作用,有助于推動人類社會實現文明進步。心理文化作為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滲透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日益重視心理文化建設的研究。警員心理文化是警營文化的重要部分。加強警員心理文化建設,有助于改善警營工作氛圍,排解警員心理困擾,提升他們的工作與生活質量,推動警營團隊科學發展,提升戰斗力和執法能力。
文化是人們獲得的社會傳統和生活行為方式的總和。文化是現代心理學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如果不考慮文化背景,對人的行為的評價、理解和改變的嘗試可能都是錯誤的和天真的。文化是由人創造的并深深地影響著人的情感思維、道德觀念、個性氣質和行為習慣等。就警營建設而言,文化因素與警員心理健康、心理素質、隊伍管理以及執法能力等密切相關。關注心理文化建設,為警隊戰斗力提升提供了新的視角。
心理文化是指文化與心理學結合研究所形成的多元化價值體系。人的心理文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哲學心理學時期是研究文化對人產生影響的最早時期。科學心理學時期,代表人物馮特研究了文化對心理學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隨后,心理文化研究方向又轉向特定文化與人的心理行為的關系,把心理學看作一定文化前提下的社會構建,心理行為是特定文化作用的結果,凸顯了心理學的文化意識,心理行為的文化特性不僅表現在心理行為是文化歷史產物,而且心理研究本質上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人的心理過程離不開文化,而不同文化影響著人的個性行為和人格特征。心理文化研究就是以眾多文化資源為基礎去理解和重構人的心理行為。心理文化是不斷發展更新的,因此,心理文化內涵的解讀也是多樣的。有的認為心理文化是人類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理層面的聚合,主要指人們具有的穩定的心理狀態。有的認為心理文化是指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情緒態度、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等特征的文化綜合。心理文化是不斷拓展的心理學文化意識,既有特定的心理學傳統文化內容,也有特定的個性心理行為文化內容。作為心理學科研究的新取向,心理文化也面臨關于普遍主義和相對主義的爭論,這些爭論的具體表現與文化結合起來時即形成不一樣的心理文化。心理文化重點研究文化對人的心理建構,文化怎樣存在于人身上,心理文化具有復雜的生物性、歷史性和社會性等意識方面的結構體系。
警員心理文化是警員在長期的公安司法工作和意識活動中形成的文化觀念形態。它影響甚至決定警員的行為方式和道德情感、審美情趣、精神狀態、價值觀、人生觀、禮儀觀等意識形態。警員心理文化建設不僅是警員團隊建設的的重要形式,更是警營戰斗力的重要基礎。警員心理文化與警營戰斗力相互融合滲透,已經成為警營團隊建設的重要內容,保障警營團隊健康發展。警員心理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當前警員心理文化建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重點培養警員忠誠、奉獻、公正、創新等意識,結合文化傳統,吸收警營文化中優秀的心理文化。警員心理文化所體現的精神價值應該是警營警員的精神家園,通過心理文化能夠實現警員職業素質提高和良好形象樹立的統一,實現警員和諧和警營和諧的統一。警員心理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把握這一時期的特定文化特征,還要密切關注警營文化的發展方向。
首先,心理文化是影響警營文化發展的重要的文化形態。好的心理文化素養能夠幫助使警員實現心理需求的自我滿足,促進他們職業品質的提升,增強人際能力,提高團體凝聚力,培養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營造積極向上的警營文化氛圍。其次,心理文化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心理文化建設能夠深入警員的內心世界,深化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激發潛能,提高自信心和適應能力,幫助警員掌握科學的心理調適方法,真正實現以人為本要求。使警員的心理和職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第三,心理文化有助于警員健康人格的形成。心理文化素質高低影響著警員的人格發展水平。警員通過對心理文化的學習吸收,融入他們的人格個性中,引導警營警員主動調整發展方向,使警營警員自身不斷完善,從而實現警員人格優化發展。第四,通過心理文化建設能夠實現與警隊核心價值觀的融合發展。加強心理文化建設有助于深化培育警隊核心價值觀。心理文化教育通過多種情境設定和各種團體心理活動開展等方式有助于強化警員警察職業意識的形成。心理行為訓練能夠促進警員之間、警員與團隊之間的心理融合。而心理輔導、心理干預等心理咨詢形式使警員有一個安全穩定的心理狀態,為警員核心價值觀的樹立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警營文化建設中只關注警員政治素質、身體素質和基本業務技能的培養,不夠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警營中雖然開展很多豐富多采的文化活動,但融入心理健康素養的意識薄弱。當警員面對工作過大壓力、社會矛盾、人際沖突等不能很好調控自己,負面情緒過多,缺乏積極的心態面對身邊的人和事,不能夠從容自若工作和生活。
心理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重要核心部分。脫離了精神文化的建設,單純的物質文化建設就失去了文化建設的意義,脫離了精神文化建設的文化環境是起不了作用的[1]。當前警營中明顯表現重物質文化項目建設,如制度文化、政治文化、工作環境、建筑造型、服裝設計、疾病防控、健身強體以及形式化的建設等等物質基礎性建設,精神文化建設滯后,不能及時跟上警員的心理發展需求和綜合素質提升的要求。
隨著現代科技快速發展,新的文化元素不斷涌現,警員面臨著文化沖擊、文化融合、文化適應等巨大心理壓力,這可能使他們產生突出的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或心理障礙等心理問題,新的文化元素帶來的消極影響還可能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意識形態。學校通常是一個預防性介入的場所,學校的保護性課程可以減少學生的健康冒險行為,通過學校可以獲得一種文化和社會的整合[2]。教育促進社會融人,教育發展有意義的技術和知識,人們需要通過這些技巧和知識避免被剝奪感,解決其情感的脆弱[3]。加強心理文化教育,促進文化與心理的融合,強化積極正向的心理文化建設,才能真正使警員擁有強大的精神文化素養,保證隊伍的職業素養和戰斗力。
人的性情和品質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警員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受警營的文化環境影響。社會快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和竟爭日益加劇等使得警員體驗到了明顯的社會壓力感;公安司法科技飛速進步與發展使他們明顯感受到焦慮不安,出現明顯的對環境不適應的困惑、迷惘等心理反應。公安司法工作的不斷變革又強烈地沖擊著他們的內心,產生過多的不良情緒,改變著他們原有的觀念、態度和情感,嚴重地甚至出現心理應激反應、心理危機和心理障礙。因此,良好的心理文化能夠創造一種祥和的氛圍,通過好的警營環境熏陶,影響每一位警員,使他們心理上得到良性發展。面對警營發展的新形勢,警員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完善自我,使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身心素質和諧統一。當前,警營過于強調警員科技文化素質的培養,而不夠重視警員心理文化素質的提升。一些警員明顯表現出意志力薄弱,適應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和心理危機處理能力差等,不能很好適應警營發展和社會進步,心理素質欠缺。以上表現主要原因是當前公安司法機關對警員心理文化素質的培養還沒有足夠重視,心理文化氛圍沒有形成,心理服務不充足,心理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心理文化建設還不能滿足當代警員的成長需要。
警員健康和諧的心理,是良好警營文化的重要內容,警員心理文化建設能夠促進警營文化健康發展。警營領導和全體警員必須共同努力、正確引導、用心塑造,通過警員心理文化建設形成警員和諧的自我心理機制,提高警員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警員心理文化水平總體不高,心理文化理論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心理文化建設還存在著很多難題,心理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應結合當前警營發展實際,加強警員心理文化的建構。
心理文化作為重要的精神文化形態深刻地影響著警營警員的心理行為,推動著警營文化的健康發展。心理文化建設能夠深入每個警營警員的內心世界,營造和諧警營文化氛圍,幫助警營警員更好地實現職業身份認同,培養警營警員核心價值觀。心理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理念引導,當前,大部分警營單位明顯存在心理文化基礎薄,發展慢,心理健康意識不強,心理實踐應用少,心理服務機制不健全,服務水平不高等現象,心理文化建設應作為警營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予以重視,明確建設目標,完善文化制度,關注警營警員心理成長,提高警營警員對心理文化學習的重視,強化心理文化理念,提升心理文化建設的自我意識。
心理文化科學發展主要依靠公安司法部門心理服務專業隊伍。當前,警員心理健康人才缺乏,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高,應大力加強警營部門心理學人才的培養,拓寬人才培養方式,宣傳普及心理文化知識,建立心理學人才的校企聯動培養機制,加快心理服務人才隊伍的發展。心理文化工作人員應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心理專業資質,具有積極樂觀、堅強自信、開拓進取等職業品質,傳遞正能量,積極發揮精神價值的引領作用。
建設心靈生態,樹立心靈生態意識,保持人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系,保持人和社會、自然之間的平衡和諧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人的心靈與生存環境相互呼應又相對穩定。構建心靈生態就是把心靈生態看作一種心境,保持人與環境之間的心靈互動平衡,如果索求過度,人的心靈生態就會變異,人的行為也會隨之變異。警員應不斷改善內心世界,自覺保持自我心靈的平衡,增強對人和環境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建設心靈生態就是構建新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的自我改造,規范協調好警員的行為。
優秀的文化有助于警員的心理發展和更好地職業化。當前社會矛盾突出,人與人之間信任危機嚴重,警營管理層與警員之間關系緊張,環境問題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們變得更為焦慮不安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往往與文化的缺失密切相關,西方文化是以古希臘文化和古希伯來文化為“雙核心”,通過 “雙核”互動,根據社會發展變化趨勢,吸收融合其他優秀文化要素,共同形成現在的西方文化精神[4]。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修身養性和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例如,儒家文化的“仁”“禮”與“治人修心”之道,儒家思想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明確人性存在的客觀性。肯定人性的目的是順應人性和改造人性。老子認為人要想生活的好,必須遵循自然活動規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心理文化觀,使人們能夠自覺地在內心世界反省自我行為。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吸納到到警員心理文化建設中,有助于增強警員心理文化的深層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