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國平
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政策是從2010年1月1日開始的,已持續了近8個年頭,按照《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財稅[2017]43號)規定還將延長到2019年12月31日,這無疑是對小微企業的支持。但在這近8年的時間里,無論是年應納稅所得額條件、還是資格備案與申報要求都作過多次調整,有的雖然已經過期不再適用,但稅務部門的事后管理和檢查都要按照當時的政策執行,且管理或檢查的時間不定,可能在匯算清繳期過后緊接著進行,也可能3年、5年再進行。因此,連續享受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納稅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33號)第二條明確:“本通知所稱小型微利企業,是指符合《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相關稅收政策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即:在沒有從事國家限制和禁止行業的情況下,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但應注意三點:
1.對可享受優惠政策的年應納稅所得額進行了多次調整。目前,對可享受優惠政策的年應納稅所得額從2012年1月1日起已經進行了五次調整,即: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為3萬元(含本數,下同);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為6萬元;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為10萬元;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為20萬元;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為30萬元;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為50萬元。也就是說每個時期可享受減半征收優惠政策的年應納稅所得額都不同。
2.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納稅調整后的所得額,不是企業的利潤額。按照企業所得稅政策規定,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論是3萬元、6萬元、10萬元、20萬元、30萬元還是50萬元,指的都是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而不是企業會計核算的利潤額。同時,2015年1至9月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20萬元時享受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10至12月份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時享受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具體計算方法《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61號)有明確規定,應當按規定執行。
3.“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的計算方法前后不一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執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69號)第七條規定:“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一)項和第(二)項所稱從業人數,是指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之和;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按企業全年月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月平均值=(月初值+月末值)÷2
全年月平均值=全年各月平均值之和÷12
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從2017年1月1日起,財稅[2017]43號又將“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改為按季計算,即: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應保證各個時期運用的公式和計算結果準確無誤。
享受優惠政策的年應納稅所得額調整后,國家稅務總局適時對申報辦法進行了調整,先后簽發的政策性文件主要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3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2014年版)等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8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17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2015年版)等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31號)、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61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改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79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改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4年版)部分申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3號)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23號)等,應保證各個時期的申報辦法準確無誤。
減免稅分為報批類減免稅和備案類減免稅,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屬于備案類減免稅。但在2014年4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3號發布前,依照《稅收減免管理辦法(試行)》(國稅發[2005]129號)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經稅務機關登記備案后,自登記備案之日起才能享受減免稅,未按規定備案的,一律不得減免稅。
2014年4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3號明確,符合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在預繳和年度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可以按照規定自行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無需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在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同時將企業從業人員、資產總額情況報稅務機關備案。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17號明確,從2015年度起,小型微利企業在預繳和匯算清繳時通過填寫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從業人數、資產總額”等欄次履行備案手續,不再另行專門備案。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61號明確,從2015年10月1日起,符合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自行申報享受減半征稅政策后,于匯算清繳時通過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中“資產總額、從業人數、所屬行業、國家限制和禁止行業”等欄次履行備案手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23號明確,從2017年度開始(不包括2016年度匯算清繳),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在預繳和年度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通過填寫納稅申報表的相關內容,即可享受減半征稅政策,無需進行專項備案。應保證各個時期的備案方法和備案內容準確無誤。
2018年首個工作日,湖北省荊門市國稅局車購稅分局共受理申報車輛463輛,征收稅款513.4萬元,其中大廳辦理車輛327臺,征收稅款384萬元;自助辦稅機辦理車輛123臺,征收稅款109.9萬元;微信繳稅辦理車輛13臺,征收稅款19.5萬元。 (圖/文:荊門國)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76號)在附件1——《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管理目錄(2015年版)》中明確,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需準備和留存“所從事行業不屬于限制性行業的說明”、“優惠年度的資產負債表”、“從業人數計算過程”等備查資料,保存期限為10年,《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76號)第十五條明確:“企業應當按照稅務機關要求限期提供留存備查資料,以證明其符合稅收優惠政策條件。企業不能提供留存備查資料,或者留存備查資料與實際生產經營情況、財務核算、相關技術領域、產業、目錄、資格證書等不符,不能證明企業符合稅收優惠政策條件的,稅務機關追繳其已享受的減免稅,并按照稅收征管法的規定處理。”也就是說,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不但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從業人數、資產總額達標,申報、備案及時準確,留存的備查資料也應當齊全,否則將被責令補繳已享受的減免稅數額。因此,享受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的納稅人應保證留存的備查資料齊全。
總之,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政策調整頻繁,連續享受優惠政策的納稅人不但要執行好政策,還要保管好各項資料,以備主管稅務機關管理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