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艷(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0)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秉承實驗稿基本理念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修訂,更加貼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和我國英語教育的實際情況。
新的英語課標一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從三方面進行了描述: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第二部分是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分級目標。其中三級到五級目標是針對初中生的目標。第三部分是分級標準,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第四部分是實施建議,分為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哲學理論,它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它是唯物主義的高級形式。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恩格斯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它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具體來說,辯證唯物主義量變與質變規律、普遍聯系規律、對立統一規律、物質的發展觀規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規律等。
在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分級目標。初中英語課程的分級目標為三級到五級。初中生從三級目標到四級目標再到五級目標是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斷發生量變,在三年或四年的初中教育完成之后實現質變。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的分級標準部分,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提出了級別要求。其中,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它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2011年版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學提出了“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議,要求教師根據所在地區的教學實際需要、學生現有水平、課時安排等,對教材內容做適當的補充和刪減。此外,新課標還提到,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具體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教師還可以對教材做其他方面的調整。這些都體現了對立統一規律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前言部分,2011年版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突出外語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國民素質教育,是國家開放的需要,是對外交流的需要,并強調其在我國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等方面的意義和作用。此外,新的課程標準將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人文性是指,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閱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兩點是我國教育專家、教育工作者根據時代和社會的現狀進行的改變,體現了他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評價建議部分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2011年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多種評價方法方式都是教育工作者在長久的實踐中總結出的,這些評價方法幫助教師評價觀念的改變和升級。
2、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在教學建議中,“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強調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節,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使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特別是用英語獲取、處理和傳遞信息,表達簡單的個人觀點和感受。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最終要運用到實踐中,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3、認識具有無限性
2011年版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和當時的社會現狀進行修訂的,而且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而變化。
英語課程的發展是一個系統過程,牽涉到教學目標、內容和教學理念、教材、測試和教師等這些變化的要素,因此,教學大綱對具體教學目標、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描述與規定已經不能滿足需要,而課程標準主要解決的是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與安排、評估方式等,強調教學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初中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是根據時代的特點和當時社會現狀進行修訂的,它符合當前我國對初中的英語教育的要求。它的頒布推進了課程改革的進程,給教師提供了更新、更大的發展空間,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氣的、豐富多彩的、可操作性強的教育課程體系。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和處理一切問題的根本思想方法。當然也包括認識初中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問題。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最新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先進的和科學的,它符合當前我國社會對初中的英語教育的要求,給教師提供了一些更加合理化、科學性的教學、評價等建議,它的頒布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氣的、豐富多彩的、可操作性強的教育課程體系。當然,從分析中我們還發現了它的一些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后的修訂中能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