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臨沂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山東 臨沂 276001)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對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等方面的表述,感到十分振奮。”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社會發展進步最直觀的反映,就是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群眾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空前繁榮,在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也為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其中以群眾最喜聞樂見的便是以音樂、歌唱的形式來表現了。近年來依托媒體、網絡、演藝活動等手段的宣傳聲樂專業演唱來到了大眾面前。各類聲樂專場音樂會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欣賞。觀眾們無不為藝術家精湛的演唱技巧和落落大方的表演臺風所折服,紛紛踏入聲樂愛好者的行列拜師求藝。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聲樂演唱水平,可結果不盡理想。通過學習非但沒有能夠明顯改善自己的演唱水平反而失去了學習聲樂的熱情最終放棄了繼續學習的想法。究竟怎樣能夠改善這種狀況是我們這些文藝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由于我本身接受了包括考學之前、大學階段以及工作后持續對于聲樂專業的學習和訓練,至今已有十幾個年頭。所以深知對于聲樂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對于學習者進行科學又系統并且為自己所適合的方法和專業訓練最終達到相應的階段和水平。但是當我工作之后才發現,并不是所有喜愛聲樂的人都有時間和條件來系統的對聲樂進行學習。我們面對的聲樂愛好者大多數只是通過媒體、音樂會等方式片面的了解聲樂的演唱,并沒有具備扎實的聲樂理論基礎和音樂理論基礎。更有很多人覺得聲樂演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可以找到捷徑來快速的提高演唱水平。這充分的反映了對于聲樂認識不深刻,對于聲樂學習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針對這些特點,大多數聲樂老師并沒有仔細分析教學對象就盲目的制定了教學思路,這往往會適得其反,造成教學上的失敗。聲樂愛好者們雖然都是成年人但在學習聲樂方面他們由于沒有時間或者比較忙碌也有怕吃苦、不思考等缺點,如果老師們仍然按照專業聲樂教學的套路來進行教學,往往會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失去對于聲樂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所以在輔導教學當中,我們應該正確的把握群眾學員的聲樂問題、促進群眾對于聲樂藝術的學習熱情、加強群眾對于聲樂的了解程度,讓他們真正愛上歌唱并且在歌唱時感到精神的愉悅和放松,這才是我們向大眾普及文化、普及音樂、普及聲樂的意義所在。
由于聲樂愛好者中大部分人沒有扎實的音樂功底,對于聲樂和音樂的理論知識知之甚少。其中很少有人認識五線譜和簡譜,對于音準以及節奏沒有概念。所以更不知道聲樂演唱中的一些專業術語如氣沉丹田、頭腔共鳴,位置等。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盡量要用最通俗易懂,最質樸的語言來描述。由于聲樂的學習并不像學習其他的樂器那樣可以真正看到、摸到、直觀就能感受得到,聲樂更多是靠想象,意念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必須先要訓練學員對于聲樂的感知能力。需要學習者利用耳朵、思維來進行感知和想象。當教師在描繪聲音的形象和位置時盡量去體會,去靠近。可多播放學員比較喜愛的作品,通過對作品的分析來進行引導。學習者通過對于歌唱家的演唱風格和演唱姿態的模仿進行感知音樂的形象。
在學習基礎聲樂理論的過程中,教學者應該讓學員了解發聲器官的發聲原理,在演唱過程中學會用自然的呼吸方法,科學的發聲技巧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音色風格。
首先,在演唱過程中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學會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嘴巴和鼻子同時吸氣,感覺到喉部有涼涼的感覺,找打哈欠的感覺,注意一定是深呼吸,聞花香的感覺。通過呼吸將氣流送入丹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腹部,利用腰腹肌肉與橫膈膜將氣流吸入吐出,不斷的訓練,來增加呼吸肌肉群的運動力度。所以上完一節聲樂課你應該是感到腰腹部有輕微疼痛和疲勞的感覺。
其次,在平時基礎的發聲訓練中學員要學會面部、下巴、頸部肌肉的放松,并且將喉頭保持在位置較低的地方,通俗來講就是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中由輕聲的哼鳴練習開始,逐漸體會到“共鳴”“假聲”“位置靠后”的發音感覺。
再一個方面,可以利用樂器輔助教學。對于聲樂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在技巧和發聲方法的訓練上,還應該利用多方面的資源來培養學員對于音樂的表現力和聲樂情感的表達。所以我們教學人員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多引導學員接觸并了解各種樂器。如鋼琴、電子琴、二胡、吉他等,帶領學員在演唱過程中更好的與樂器伴奏相結合,豐富自己的演唱表現力。
當然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盡管科學的歌唱技巧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藝術性,包含了我們審美的意識和追求,也充分體現了人聲的可塑性與藝術美感,但作為作品情感表達的載體,我們要始終強調歌唱發聲的技術是為歌唱的內容服務的,因為聲樂藝術的實質與至高境界是“聲情并茂、以情帶聲”地傳達作品的內容,走向任何一個極端都是不可取的。
總之要想讓聲樂知識真正的走到大眾以及許許多多聲樂愛好者的生活里去,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文藝工作者投入其中,可以廣泛利用現在的電視、網絡、自媒體等手段進行聲樂理論知識的傳播和普及,可以在社區、文化館、禮堂、廣場等公開場所進行免費的聲樂理論課堂。先從最基礎、最受歡迎的歌曲入手,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充分調動大家對于聲樂的熱情,用最優美的音樂為人們帶來精神上的熏陶與享受,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提高藝術審美,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愛上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