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慶(四川文化藝術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中國流行音樂發展于20世紀30年代,發展至今,已有近80年的歷史。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按照時間劃分,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時間段:在上世紀20-40年代,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主要存在于上海,屬于時代曲的發源期;在上世紀50-60年代,上海時代曲轉遷去香港,是其在香港的延續發展時期;;在上世紀60-70年代中期,屬于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集中了上海時代曲和香港時代曲的特點,形成了臺灣本土風格;在70-80年代中期,屬于臺灣民歌運動和香港粵語歌曲的發展時期,也是港臺流行音樂最輝煌的時期;到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內地流行音樂逐漸復興,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到90年代至今,屬于港臺、內地流行音樂共同發展時期。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流行音樂的發展也漸漸形成一個可以根據自身規律進行發展的穩定時期。但是,事物總是在盤桓曲折中發展前進的,流行音樂的發展也出現很多的問題。當代流行音樂的創作人數趨之若鶩,歌曲創作質量也有很大的改善,音樂創作風格也變得多樣化,創作所涉及的領域也得到很大的擴展。近幾年,大部分流行音樂創作人開始關注將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文化藝術相結合,創作出大量耐人尋味、曲高和寡的經典流行音樂作品。而周邊國家、地區的歌手,如港澳臺、韓國、泰國等紛紛來內地演出和交流,讓中國流行音樂獲得了很多的高質量的音樂表演靈感和創作思維。而在如今科技技術的不斷創新下,通過各種傳播媒介的參與,流行音樂的傳播更加迅速;在各種音樂選秀娛樂節目和影視媒介傳播的影響下,流行音樂的創作、改編和表演等都在潛移默化的吸引著觀賞者,讓受眾群體逐漸增多;學校音樂教育的普及,也促進了流行音樂的發展,國家文化政策的扶持也為流行音樂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流行音樂欣賞群體消費的增加也為流行音樂的創作提供了財力支持。
中國流行音樂出現的這些問題當然也有很多社會因素,但這無法改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從流行音樂的創作來看,中國流行音樂的創作群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的音樂作曲家,一類是業余的流行音樂創作者。在市場經濟的引導下,專業音樂作曲家的作品無法滿足其物質生活需求,致使其必須將經濟生活納入其創作的因素之中,所以外在的物質環境因素使得這一創作群體無法呈現真實的飽含自我審美情趣的音樂創作。但同時經濟利益對于音樂創作也具有相當程度的促進作用。筆者認為,經濟利益在當下對創作者而言,更多的體現為是一種物質保障與激勵作用。
近幾年來,音樂選秀節目層出不窮,特別是2012年浙江衛視舉辦的《中國好聲音》,一經播出就引發了巨大的收視狂潮。這個節目影響力很大,感染力很強,又極富娛樂性,受眾群體也很豐富,所以引起了社會群眾乃至業內人士的紛紛點贊。和傳統的音樂選秀節目不同,《中國好聲音》選用盲選的形式,只通過音質好壞來判定選手去留,和選手家庭、身材、相貌等都無關。這樣創新的選秀方式排除了外界因素的影響,給沉悶的中國歌壇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流行音樂的商品性逐漸凸顯?,F在,我們對流行音樂發展的質疑主要是其在社會經濟的推動下,過多的追求其所蘊含的商品性,過分追求物質經濟效益,導致流行音樂在某種程度上無法全面的展示自身的文化藝術價值。但同時,流行音樂也不能丟失其商品價值,流行音樂的創作、演員的演出、場地的租賃、音響錄制等都需要財力支持,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撐,流行音樂創作很難做出完美的作品??梢哉f,流行音樂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持,其和經濟效益的配合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流行音樂的商品性推動了它的發展,也許具有商品性的作品可以給流行音樂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促進流行音樂更好的發展。
結合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以及發展現狀,筆者認為中國流行音樂以后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多元化發展,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娛樂性、國際性以及民族性。
中國流行音樂現在已經能夠按照其自身發展軌跡穩定的發展下去,商業化運作、大型音樂選秀節目以及網絡音樂的盛行等都是其逐漸娛樂化的表現。如今21世紀,網絡發展迅速,千家萬戶都通入網絡,網絡音樂、歌曲排行榜等也開始大放異彩,新新的網絡音樂的創作和演唱也逐漸貼近社會群體的審美,網絡歌曲都被受眾群體廣為流傳,因為其真實性,是真正從群眾中走出來的,所以深受廣大社會群體的認可和支持。
中國流行音樂在和西方流行音樂進行頻繁交流時,不僅吸收了西方的音樂創作風格,同時也讓中國流行音樂形式更加多樣化。音樂創作西化、制作現代化、傳播信息化以及歌手國際化,其音樂風格更加注重節奏淡化旋律,音樂主題強調細節,個性化、潮流化、前衛化是中國流行音樂國際性發展的趨勢和特征。從90年代開始,西方流行音樂通入中國,如愛爾蘭的恩雅、德國的英格瑪、日本的喜多郎等西方流行音樂家紛紛將其各自國家的民族元素融入音樂創作中,并通過流行音樂的手法表達出來,深受觀眾的喜愛。而21世紀之后的流行音樂交流就更加的深層次,美國的“林肯公園”、英國的“西城男孩”、加拿大的搖滾精靈“艾薇兒”等流行樂隊及歌手紛紛引領流行音樂的潮流,對中國流行音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從起源于上海的“時代曲”、香港以本土特色粵劇為基礎的“粵語曲”、臺灣的本土音樂閩南語歌曲以及內地80年代興起的“西北風”等,包括如今以中國民歌、戲曲和R﹠B風格完美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流行音樂的“中國風”,也足以表明中國流行音樂民族性趨勢越來越明顯,體現了其在中國流行音樂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中國流行音樂的“中國風”也將吹向世界的流行音樂舞臺,成為世界流行音樂發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