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報告的主題詞,對于這簡短的8個字,我并不覺得陌生。“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在2016年的七一講話上,習總書記這一席話將過往、當下、未來串成了一個一脈相承的整體,充滿了濃厚的歷史思辨色彩和深刻的剖析反省精神。
所有人的當下,都面臨著“繼往開來”的問題,于是,過往、當下、未來,成為我們永遠繞不開的軸線。
5年的變革,對于一個國家彈指一揮間,對于一個政黨恰是風華正茂,而對于一名參加工作剛滿5年的年輕黨員、稅務新兵而言,這更是一段自我蛻變、充滿挑戰、夢想與現實交織的藍情稅月。見證了營改增、金三上線、國地稅聯合辦稅等歷史性時刻,平添了妻子、媽媽等角色身份,在納服、征管、監察、辦公室等多個崗位中歷經成長,在惶恐、適應、融入等心靈獨白中切換過渡,我仍記得來時路,記得夢歸處。
那么“初心”是什么?我認為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為政之道,是包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箴言,是毛澤東“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壯志。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初心,它是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是戀愛時的第一次萌動,是夢想時的第一次出發,也是年少時作文本上歪歪扭扭寫著的“長大后我要成為作家、醫生……”的理想定位。初心如此美好,難怪納蘭性德要說“人生若只如初見”。
然而,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初心常常被我們遺忘,正如英國哲學家科林伍德的無奈和感慨:“我們可能走得太遠了,以至于忘記了當初之所以出發的目的”。尤其是走上工作崗位后,受體制的限制和利己主義的同化,我們更需要經常審慎和思考“初心“這個青春最大的標志。
不忘初心,要不忘赤誠熱愛之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古人流傳甚廣的處世法則,我并不認同。在這個社會立足,富人有富人的使命,窮人也有窮人的責任,就像在國稅,崗位幾經輪換,但是我們“為國聚財、為民收稅”的宗旨不能忘,我們“始于納稅人需求、基于納稅人滿意、終于納稅人遵從”的追求不能棄,我們的營改增精神、“金三”之魂,還有脫貧攻堅路上的國稅情懷,需要繼續秉承發揚。
不忘初心,要把擔當作為初心。“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身為國稅系統一員,我很驕傲身邊有這樣一群無限忠誠,默默奉獻的人。人稱網絡英雄的副局長、無償獻血奉獻大愛的支部書記、彰顯巾幗風采的辦稅服務廳主任、守護最美家庭的征管科長,還有在過去的“六大戰役”中默默付出的普通稅管員,他們用忠誠和奉獻踐行著國稅人的使命,用熱情和擔當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也許有人還抱著“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僥幸心理,也許有人還嘲笑那些在工作中“強出頭”的吃虧之人,但是對于我們青年干部而言,數字人事有一雙識才辨才的慧眼,藍色訓練營給以我們最大的成長成才空間,有抱負能擔當、有激情勇上進之人,方能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成為國稅未來的主人。
不忘初心,要不忘干凈清廉之心。“高飛之鳥,死于美食;深水之魚,亡于誘餌。”利益誘惑是使人走向腐敗的催化劑。面對物欲橫流、跟風攀比,如何把握自己,這是稅務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嚴峻考驗。要管得住自己的心,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人情所困,不盲目攀比、心態失衡,生出非分之念。要防微杜漸,注重“小節”。要遵紀守法,嚴格自律。學會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警鐘長鳴;時時刻刻自覺地用法紀的“緊箍咒”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初心不改,方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毅;一如當初,方顯“青山有雪現松性,人與梅花一樣清”的本色。修煉這顆藍色的初心,我們需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作為年輕一代的國稅工作者,應該自覺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應該生活在廣闊而深邃的時空格局中,做“國稅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