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信息時代和計算機互聯網的相互疊加共同構成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不同地區的人們可以進行實時交流,同時還能儲存海量的信息數據。在此背景下,我國檔案保護技術工作需及時作出調整,逐漸改變檔案技術人員的傳統觀念,細化管理制度體系,開展數字化管理,確保檔案管理更加科學高效。
目前,我國檔案管理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并被廣泛應用。但在檔案保護管理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紙質檔案是傳統檔案的主要表現形式,但很多紙質檔案在入戶前沒有做好相應的工作,如保存前工作人員未能結合不同類型的檔案,對其采取不同的保護技術,導致在保存過程中逐漸受損;保存中防蟲處理工作不到位,令檔案不同程度地被害蟲侵蝕。
溫濕度是影響檔案存放時間長短的一個重要因素,檔案庫房溫濕度忽高忽低對檔案材料的保存極為不利。再加上突發性自然災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經常會導致檔案保護工作存在各種問題,使檔案館內設施遭到破壞,紙質檔案受潮腐爛,無法進行人工補救[1]。近年來,在一些科技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由于檔案保護技術水平較低,使得部分瀕危檔案資源處于消亡邊緣,這對有效發揮檔案資源價值極為不利。
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大數據背景下,出現了各種載體形式的文件材料,信息表達方式和讀寫方式變得多樣化。為了切實做好檔案保護工作,相關人員要及時更新觀念,積極運用先進的檔案保護技術。
從事檔案保護的技術人員應通過深入分析某一個領域的大數據,從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并將其歸納到檔案中,進行有效保存,為該領域高效生產、發展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2]。檔案技術人員在進行檔案保護工作過程中,要具有熟練運用檔案保護技術的能力,也要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和網絡信息處理技術,以便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無線射頻技術、數據庫技術應用于檔案館檔案保存系統,對檔案館溫度、濕度進行智能化調節。一般情況下,檔案庫房的溫度應控制在14℃至24℃之間,相對濕度控制在45%到65%之間。在這種環境下,能有效減少檔案發霉變質,提高檔案保存質量。
檔案資料作為一種有價值的不可再生資源,最大特點是記錄的原始性和真實性。一些有巨大價值的檔案除了具備內容價值外,還具備文物價值、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所以在保護過程中應小心謹慎。對此,應用大數據技術積極構建數字化管理體系,通過將檔案資源掃描變成電子檔案,不僅能提高檔案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能對原始檔案進行科學保存,一舉多得。
隨著大數據技術在檔案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檔案保護技術標準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新型檔案保管載體模式逐漸代替傳統紙質檔案保管模式,同時,對檔案的保管條件、保管裝具、保管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此外,檔案保護技術操作更加規范,明確了檔案技術操作過程中的各項規程。檔案保護技術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有利于切實提升檔案保護水平。
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檔案保護技術研究方面得到了迅猛應用和發展。近年來,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研究出檔案保護的多種新技術或模式,如磁性載體檔案模式、影像媒體自然衰變與保存、發霉潮濕照片加固研究等。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中的多種分支開展新型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如自動化溫度濕度控制系統、智能化電子射頻控制系統、電子消毒柜控制系統等技術,能為提高我國檔案保護質量發揮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任媛.檔案保護技術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10):113.
[2]王思銳.新時期檔案保護技術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農經,2017(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