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曉寧
成都中醫藥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75
腰椎間盤突出癥 (lumbardischerniation,簡稱LDH)是指因腰椎間盤勞損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或壓迫相應水平的神經根、脊髓等引起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腰痛、下肢放射痛、間歇性跛行及馬尾神經癥狀等。目前治療LDH的主要方法有非手術治療(抗炎藥物、教育、物理治療),如局部皮質類固醇注射(CSI)、止痛藥、細胞因子抑制劑、非甾體抗炎藥、針灸、按摩、牽引,手術治療主要為椎間盤切除術以及微創手術(經皮內鏡下椎間盤切除術和經皮腰椎間孔成形術)。雖然現在手術治療LDH被廣泛地推廣,但是LDH術后有幾個重要的并發癥,如硬膜撕裂、術后感染、功能狀態惡化、神經損傷等。另外,通過對比LDH的手術和非手術治療10年后的效果,發現LDH術后的再手術率高達25%。對于LDH,中醫與西醫有不同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現在比較公認的治療原則為保守治療6個月,癥狀如果沒有得到緩解則采取手術治療。針灸因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好、療程短、副作用少,在臨床中越來越被認可。其主要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近些年針刺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中應用得越來越廣。該方法可改善神經根周圍的微循環、消除炎癥介質、緩解肌痙攣、減輕或消除神經根炎癥且水腫療效客觀,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但李晨依等[1]也指出,針刺夾脊穴只對膨隆型LDH有明顯效果。徐小旺[2]通過經絡辨證選穴針刺以及平衡針灸結合麥肯基療法的臨床療效優于推拿手法結合麥肯基療法,并且施用針刺手法與一定的刺激量的臨床療效要優于不施用手法。孫俊俊等[3]通過統計得出,針刺使用頻數大于等于6的腧穴由高到低排列為:環中、腰夾脊穴、大腸俞、委中、秩邊、腎俞,穴位總歸膽經和膀胱經。
電針法是指將毫針刺入腧穴得氣之后,再將電針儀輸出的脈沖電流,通過毫針作用于人體經絡腧穴,以防止疾病的一種方法。電針刺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有電針循經取穴、電針取夾脊穴、電針取背俞穴、電針的不同頻率療法。劉佳[4]將300例患者隨機分為電針組和普通針刺組,兩組都選取腰夾脊、秩邊、命門、委中、陽陵泉等穴,結果發現:從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言,電針組療效要優于普通針刺組。
溫針灸是將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又稱針柄灸。即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捻裹于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陳曉勇[5]將42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溫針灸和牽引治療組,治療后溫針灸組在腰椎活動能力和治療總有效率上要明顯高于牽引治療組。
近些年艾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不斷增多。艾灸(尤其是熱敏灸、隔姜灸、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安全度高,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宣逸塵等[6]在對熱敏灸、隔姜灸、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評價的系統分析中采用亞組分析,結果顯示:熱敏灸與其對照組相比,在顯效率、JOA評分上具有療效優勢;隔姜灸與其對照組相比,在VAS評分上有療效優勢;溫針灸與其對照組相比,在JOA評分、顯效率、VAS評分上有療效優勢。
針灸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還有一些其他療法,例如刺絡放血、穴位埋線、蠟療以及一些特色針法如頭針、腹針、耳針、腕踝針等。
綜上所述,針灸治療LDH發揮著自己獨特的優勢。眾多的臨床研究促進了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展,促進了針灸的推廣。不過,臨床研究的試驗還是有以下幾點不足:1.臨床試驗設計不嚴謹,許多研究的分組只是單純的隨機分組,或只是根據臨床治療情況而并沒有嚴格按照臨床研究設計原則開展研究,降低了研究結果的科學性。2.樣本量小,不足以說明結果的代表性。3.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觀察指標不統一,有的只是自己認定的標準,自由度大且缺乏規范的診療標準。4.雖然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不錯,但大多臨床研究只有短期的療效觀察,缺乏長期的療效觀察。總的來說,現在對于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還缺乏高質量的、科學的、規范的、認可度高的臨床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