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飛
內蒙古蒙泰不連溝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0321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礦山開采技術的進步,自動化程度也隨之提高。傳統的安全管理措施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下礦山開采的要求。因此,要結合實際對安全管理問題進行相應研究,確保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不會遭受威脅。
首先,人員因素。在礦山開采企業中,對煤礦機電設備管理人員與操作人員的招聘門檻不高,而且在員工入職后的培訓力度也跟不上,導致部分工作人員的專業性不足,其行為方式影響了下礦作業的成效,也影響了相關技術的更新,甚至引發安全問題。此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與一線采礦作業人員之間的良性互動不夠,兩類人員之間的差距比較大[1]。
其次,安全監管因素。在礦山開采作業中,安全監管是一項重要任務。隨著礦山開采力度的增加,開采任務量也在增加,安全監管不到位成為引發安全問題的因素之一,如領導、安全監管人員以及一線采礦作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嚴格依據相關的標準及要求進行操作,在工作中不能嚴格地要求自己,這都會對礦山開采產生影響。
再次,技術因素。礦山開采引發的安全問題很多都是企業缺乏科學有效的操作方案與規范導致的,如開采中支護不到位,或者支護材料不能滿足需求等,可能會引發礦井坍塌,從而造成人員傷亡。
首先,要強化礦山開采的前期工作。在進行勘察工作時,要把數據記錄下來,在進行采礦作業時,結合實際狀況,制訂科學、明確的計劃。其次,要讓技術人員與設計人員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開展技術交底工作,設計者要將礦山開采設計圖紙詳細地告知技術人員,讓其明確礦山的開采方案。
在進行礦山開采作業時,安全監督管理是重中之重。目前,部分礦山開采企業忽略了安全管理工作,把精力放在了追趕進度上,甚至有部分企業還會壓縮工作人員的正常休息時間,致使工作人員超負荷作業。在此情況下,相關企業必須要加大安全管理監管力度,注重采礦技術人員的培訓,完善現場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整個礦山開采過程的科學化、有序化。
安全教育培訓刻不容緩,這也是提高礦山開采技術安全管理成效的關鍵,更是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的有效舉措。對于礦山開采企業來說,要認真分析礦山事故發生的原因,了解事故的具體狀況,并組織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學習,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要加強技術人員與一線作業人員的有效互動,提高一線作業人員對于采礦作業安全的認知。要對檢修人員進行定期考核,提升其技術水平,確保其在發現問題時能及時處理。
礦山開采企業要加大安全防護方面的資金投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確保煤礦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礦山開采企業要下撥資金為作業人員配備專業的安全防護設備,包括頭部、身體等部位的防護裝置,配備相應的安全設施[2]。要在礦山開采作業休息區域增加應急醫療藥物與消耗用品,并在施工設施顯眼處設置提醒標志等。
采礦作業的效率與設備運行密切相關,要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轉才能保證采礦作業的順利開展,保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3]。通常情況下,設備發生故障多與未進行系統地維護管理有關,所以要定期開展設備維護工作,讓工作人員及時發現設備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處理,這樣才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減少因設備問題引發的安全事故。礦山開采企業要建立專業的檢測系統,提高設備安全管理成效,確保設備檢修符合標準。企業還要制訂相應的設備管理計劃,把設備維護工作落實到每一個人。要結合設備運行狀況設立相應的應急方案,定期開展線路大排查,檢測和管理容易發生危險的區域。
綜上所述,礦山開采作業中的安全管理責任重于泰山,是確保礦山開采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鍵環節。新時期礦山開采企業應認識到礦山開采作業中的安全管理問題,通過制訂安全管理細則、加強安全監管力度、強化技術人員的培訓、完善安全防護措施、強化設備安全管理維護等措施,有效保護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提升采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