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忠
西林縣文化和體育廣電局 廣西 百色 533500
作為傳統媒體,廣播電視在文化傳播及信息提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我國廣播電視產業急需調整結構,進行改革升級。作為廣播電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技術維護與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廣播電視是否能安全播出。在當前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本文在分析廣播電視技術特征的基礎上,探討了相關的維護與管理工作方法,旨在能有效滿足及推動廣播電視事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廣播電視的市場覆蓋率直接影響其傳播的范圍及后續發展,而這之中最重要的技術系統當屬廣播電視傳輸系統。過去,廣播電視以模擬大微波干線作為主要傳輸方式,這種以點對點模式傳輸的方法,傳輸系統的容量比較小,達不到實際需求。對于中央廣播電視節目來說,其覆蓋率也存在問題,覆蓋范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覆蓋不到部分偏遠地區的“盲區”,這直接影響了國家信息的傳播。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視的頻道也在不斷增加,廣播電視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這對廣播電視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控制系統從簡單朝著復雜演變,擁有功能齊全的音頻切換矩陣,具有各種同步電機、格式轉換器等多樣化的輔助設備,這滿足了對廣播電視節目內容進行快速靈活的安排的需求,滿足了大規模視頻制作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系統整體的復雜性在不斷增加,技術維護與管理工作的難度系數也在增加。如果控制系統中的某一個設備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對此,操作人員必須掌握設備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與步驟,降低故障發生概率,減少人為的誤操作引起的故障。
發射設備在廣播電視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質量安全直接關系發射情況,因此,如何管理好廣播發射設備,充分發揮設備的效率,是擺在廣播電視從業人員面前的重要課題。這要求操作人員加強對發射設備的日常巡查,全面掌控其運行狀態。此外,構建廣播電視監督體系也是確保廣播電視節目安全播出的有力保障,操作人員通過實時監測節目信號、聲音、圖像的質量,并對其進行必要的處理。
設備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設備高效、安全、長期地運行,切實提高設備的利用率。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建立完善的設備維護檔案,利用設備維護檔案中的詳細信息為設備維護保養提供服務。設備維護檔案包括設備狀態、檢修記錄、故障問題等內容,對檢修人員日常檢修具有指導性作用。
對于設備的檢修一定要形成常態化,與此同時,還應將定期檢修與不定期維護有效結合起來,尤其要關注那些易損且易受外界干擾的設備。此外,維護人員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與知識水平,與時俱進,掌握最新最先進的設備情況,提高修護水平。
隨著科技的發展,廣播電視播控設備的內部電路日漸復雜,單憑維護人員很難做到全面、系統的實時維護,因此,必須要引進自動化技術。近幾年來,廣播電視技術維護與管理中人力的投入越來越少,入侵安全檢測、視頻監控聯動與電力檢測之類的系統都實現了自動化,甚至實現了“無人值守”。
事實上,自動化技術的實現離不開一定的基礎條件,即技術環境與安全系統。在這種模式下,一定要加強檢修力度,進行有效的實時監控并保證傳輸平臺的安全運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正常播出。
總而言之,在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其技術維護與管理工作顯得尤其重要。操作人員只有不斷提升維護技術與管理水平,確保控制系統與傳輸系統的穩定運行,降低設備的損耗并預防設備事故的發生,才能確保電視節目播出的頻率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