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思輝
當前在我國,很多人對讀書的熱情遠遠不及鼓搗電腦、劃拉手機。同樣是電子產品消費大國,日本、法國等國家年輕人的整體閱讀量比我們高得多,各種時興的電子產品并沒有消解他們的閱讀熱情。問題關鍵在于如何避免沉迷于電子產品,影響閱讀時間。
在筆者看來,對于部分學生因沉迷手機電腦而減少閱讀的情況,與其批評電子產品的“誘惑”,不如努力營造閱讀的氛圍,培育閱讀的習慣,讓讀書也成為一件富有誘惑力的事。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地鐵里隨處可見捧著書籍閱讀的年輕面孔,日本的地鐵里很流行便于閱讀的口袋書。因為很多人在安靜看書、翻書,乏味的旅途也有了書香氣。而在國內一些城市,地鐵里低頭劃拉手機成了一種時尚,有誰若拿出本《人間詞話》來讀,竟有些格格不入的尷尬,這難道正常嗎?
閱讀需要氛圍,這個氛圍的培育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如果各色書店逐步被市場逼退,如果書報亭之類的城市文化血管被挖斷鏟走,大街小巷沒了書的蹤影,閱讀的氛圍會越來越淡。大學里,不缺運動明星、歌唱天才,不缺別具創意的求愛者,不缺考研考公務員的“大神”,唯獨缺少閱讀的氛圍,長此以往,閱讀將越來越難以走出“僅僅說起來重要”的泥沼。(據《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