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林燕寧(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服飾特征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且是一個民族文化外在標志最顯著的特征,各民族服飾之間都代表著本民族文化特征,宗教信仰以及美學觀念等。哈尼族是中國西南邊疆的古老民族之一,哈尼族服飾豐富多彩且與眾不同,具有其獨特的服裝構成標志感受,是哈尼族區別于其他民族服飾的標志之一。紅河地區哈尼族服飾的款式特征與紋樣色彩既蘊藏著哈尼族文化特征與精神特征,亦同時承載著本民族獨一無二的工藝表現技法與藝術構成形式,給我們帶來視覺層面思考的同時,亦包含精神文化層面的思考。
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哈尼族服飾獨特的款式特征,題材豐富的紋樣與色彩,都生動的反映出本民族所處的生態環境,既包含對民族宗教信仰的崇拜,亦是對歷史長河中遷徙過程寫照記錄;既包含對自然山水的描繪,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例如哈尼族服飾紋樣多以動植物與自然生態環境為題材設計呈現,運用繡與縫的手工工藝手法,將抽象的紋樣靈動的運用到服飾中,其反映出哈尼族自給自足的農耕文化環境所帶來的藝術審美特征,是哈尼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象征。
哈尼族人民采用自家染織的土布制作服裝衣料,從服裝面料到染色,從成衣制作、挑花繡到貼布裝飾都是純手工工藝制作,是歷代哈尼族人民對于自己民族手工藝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哈尼族服飾無論男女,服裝版型皆為寬松版。金平縣哈尼族男子多穿土布對襟上衣與長褲,再以黑色裹頭裝飾,較女裝而言相對簡單,雖沒有女裝那么多彩華麗,但亦有出彩之處,男裝袖口處與上衣擺底端皆有幾何紋樣的圖案裝飾。哈尼族男裝下裝皆為長褲,男褲較女褲而言相對寬松,從褲腳邊到膝蓋處亦有各種樣式的圖案進行裝飾。
金平縣哈尼族女裝上衣分為內外兩層穿著,整體造型為梯形狀,左襟長袖,衣身與門襟采用各色盤扣固定,盤扣大多為手工制作,市場多有出售,無領與立領皆有。在女裝上衣袖口與衣服底擺處約有向上延伸約十厘米左右的紋樣裝飾著,紋樣形態各異,多以幾何紋樣為主。哈尼族女裝外衣似馬甲狀,亦不像馬甲,因為從腋下至服裝下擺處開口,沒有閉合,而是采用銀飾鏈條或粗線條相連接固定,寬松度亦可調節,外衣上布滿哈尼族特有的幾何紋樣,對稱裝飾,紋樣的邊緣處采用立體的線條包裹纏繞成幾何圖案,再以藍色與紅色面料加以填充,銀泡珠裝飾點綴,外衣相對內搭而言,更加的豐富于裝飾,華麗多彩。
哈尼族女式的頭飾采用黑色包頭,主要采用黑色毛線編織繩編成長條形粗辮,再盤繞至女士頭頂裝飾,另在頭頂處采用黑色土布折疊于頭頂處,土布方巾幅寬約一米左右,有彩色紋樣刺繡裝飾。哈尼族男士的頭飾黑色裹頭,呈圓柱形的黑色土布平頂帽,頭頂裝飾有刺繡紋樣的對折方巾。
哈尼族圖案紋樣能夠十分直觀的體現出哈尼族人民對于服飾的藝術審美感官與審美追求,其哈尼族服飾紋樣品類多樣化,且結構復雜,造型亦十分生動。哈尼族服裝面料主色多為黑色與藏青色,哈尼族的刺繡與挑花工藝是每個婦女都會的,在服飾的衣襟、領口、褲邊以及袖口處都以各色的彩線裝飾成紋樣圖案,這些組成了哈尼族最為寶貴的財富。在金平縣哈尼族服飾中最常見的紋樣是幾何紋樣,其使用最為廣泛,數量最多,其中包括直條紋、菱形紋與水渦紋等。
直條紋是幾何紋樣中最為常見的,其造型直觀簡潔、粗細分明,常廣泛用于前衣襟、袖口、下擺、衣袖、褲腿等部位,哈尼族每一件服飾中都可見到直條紋,多以堆積以及二方連續的手法靈活使用,且色彩多變,豐富艷麗。菱形紋的運用亦很常見,其變化豐富,且具有連續性與完整性,常在褲腳與袖口處、后背與下擺處與直條紋搭配裝飾,它與直條紋一樣,顏色多變且連續性較強。水渦紋亦是金平縣哈尼族服飾中運用較多的紋樣,其中盛裝最常使用。水渦紋只要作為裝飾主紋樣使用出現,一般裝飾面積都會大于直條紋以及菱形紋,圖案的靈活運用性很大,有些外套偶爾裝飾布滿水渦紋紋樣的圖案,偶爾成為輔助紋樣出現在服裝中,通過反復堆積的手法裝飾。明確體現哈尼族服飾紋樣裝飾不是一層不變的,它具有多樣的裝飾性,是民族藝術審美的產物,極大的體現了哈尼族服飾的地域特點以及其裝飾審美。
哈尼族人民采用自織土布做成服裝原料,土布采用板藍根原材料進行染色處理,最終因用料的把控不均,最后形成以黑色與藍靛色為主的土布。土布是哈尼族人耕作勞作中演變的成果,其不僅僅起到了護體作用,亦耐臟耐磨,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黑色與藍靛色亦是服裝的主色調,他們崇尚青與黑,其莊重、沉穩且圣潔。
色彩是民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民族服裝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哈尼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明確體現在服裝上,其哈尼族婦女服飾多彩絢麗,采用彩色挑花刺繡,在服裝色調中起到點綴作用。哈尼族服裝輔色多以冷色調為主,與土布色彩相協調統一,也不缺明艷色彩,在衣襟、袖口以及褲口處都采用包邊的刺繡工藝裝飾,十分的靈動活潑。哈尼族的盤扣是多彩的,有紅、綠、藍、褐等色調,純度不高,以淺色調為主進行裝飾。哈尼族紋樣圖案多喜以深藍色或深紅色填充,與衣身相互融合點綴,裝飾銀飾點綴,成為服裝的點睛之筆。
哈尼族服飾中最常見的工藝是藍靛染織工藝,通過紡織制成土布,通過浸泡、浸染手法將織物著色,形成藍靛色、黑色為主的土布、哈尼族人民主要運用刺繡對服裝進行裝飾,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包繡手法,采用立體棉線纏繞包邊工藝,造成服裝面料的立體視覺效果,包裹圍繞形成各式各樣的紋樣圖案造型。布貼工藝亦是對于刺繡工藝的二次加工,將刺繡與布貼工藝結合運用,組成完整的圖案裝飾紋樣。
哈尼族服飾的產生、發展與延續,離不開他們所處的地域環境,離不開養育著他們的生態空間。恰因農耕生態環境因素,使哈尼族人民養成了質樸勤勞、堅毅頑強的優秀品質。哈尼族服飾簡約卻不簡單,細節耐人細細推敲,服裝造型是他們角色最生動的標識,同時也是他們美好向往的寄托,這代表著他們對于生活崇尚的熱愛,對于生態自然的感恩,以及對于神靈的敬畏之心。他們一代代的延續著美好愿望,通過自己的只會改善他們生活同時,亦傳承、改良著他們最為之自豪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