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文(西南民族大學,四川 成都 610041)
居住環境是人類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環境,創造舒適的居住空間環境,隨著不同住宅建設的蓬勃發展,一方面看到了城市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面臨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居住小區內有著大面積的綠化但是很難有能滿足住戶們交談的地方。居住環境中的老年人和兒童很少能找到自己的領地。為住戶營造良好的交往空間在居住小區的建設中,設計者要十分注意交往空間的創造,也應該作為住區建設的重點,使其既具有游玩性又能便于人們的溝通。
小區內的住戶們的交往活動不僅使戶外空間顯得更有生機,而且隨著在居住小區內交往活動的頻繁,小區內居民還會逐漸增加對這一戶外空間的領域感,把周圍的環境當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鄰里之間關系更加的融洽,交往活動更加容易發生。
人們之間的交往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在同一空間中人都會自然的發生交往行為。交往空間指人們之間發生交往活動和行為的空間包括兩點:一是一定具體的活動空間,包括室內空間和戶外空間;二是活動空間中人之間發生的交往活動和行為。交往行為和交往空間互為依存,當活動空間設計合理質量高的時候,物質條件較好人們更愿意在外停留,交談,嬉戲,玩耍。同樣的空間中人的交往活動和交往行為頻繁的發生則會強調這個活動空間的重要性。
居住區中的交往空間設計,要把增強居民對住區的的認同感放在重要位置,把居民的日?;顒?,都予以考慮。使得小區居民在同一住區生活時能互相交往的目的。增強居民的認同感。一個充滿活力的交往空間應遵循以下四點原則。
1.對傳統風格的合理借鑒
不同地域的人傳統住區風格是不同的,當今文化交流頻繁,歐美文化不斷的沖擊著傳統風格。盛行的歐美風也只不過是人們對于異域文化的好奇而已,從現代的基礎出發來體現傳統,從傳統居住建筑中借鑒更能給人以強烈的親切感。我國幅員遼闊,不同民族住宅眾多。其都是具有濃厚的鄉土情,這樣的生活空間,既有歸屬感又有良好的鄰里情誼
2.強調公共活動區域
公共活動領域通常是居民愿意集中的地方。保留一定的平整硬質鋪地,更有利于交往活動的發生。景觀配置,公共設施處于合理的區域。住區中心區域應有能夠吸引活動發生的因素,娛樂設施,景觀噴泉等等,能夠吸引居民。
3.考慮不同人的使用差別
公共區域設計滿足不同類型的居民交往的要求,兒童活動區,老人活動區,分布上不應完全分開??梢杂幸欢ǖ倪B接性,空間上與其他活動區連接,更有益于不同類型的居民的交往活動。如公共區域中的運動中心,可以同時滿足兒童,青年,老年人活動的需要,使居民在日常鍛煉中認識更多小區中人??梢栽谧≌肟诤偷缆分g設置半私人的前院,以增加女性居民停留時間和談話時間。設置商業性的地點,不僅方便住區居民,也是吸引居民前往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4.增強交往空間的邊界感
使用各種材質的鋪裝,多種多樣的植物,設施增強交往空間的邊界感。交往空間缺乏邊界感往往難以吸引居民前往,增強活動區邊緣設計,使得居民能夠自然深入進去。例如:各種各樣硬鋪的場地,都會有意識的吸引居民去活動。綠籬,樹木修建的半私密的庭院也能夠吸引人去活動。
1.環境設施的設置
居住小區中常見的環境設施包括護柱,垃圾桶,臺階,休閑桌椅等,是戶外交往空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環境設施的合理設置,放置的位置,特殊的外形,體現的風格特征是促進居民交往行為,發生交往活動的重要條件。
保護柱能夠有效的吸引居民停留在廣場區域。在許多戶外活動廣場上護柱往往能成為廣場上的活動者倚靠,停留,談話,放置物品,玩耍的中心。
座椅是小區戶外空間中最為吸引居民停留的重要設施,在許多實踐調查中,人對于就坐的位置往往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因此座椅應該布置在人流較多,半開放性空間或是凹形區域內,提供給人一種“后背的安全感”讓居民變得更容易交談。
2.體現特色
小區中環境設施的設計可以表現出更多的特色,體現趣味。能夠有效地吸引人的注意,滿足人的好奇的心理需求。
3.考慮不同群體的需要
小區住戶有著各類人群,在環境設施的設置上就要考慮到他們使用的差別。兒童和老人在環境設施的功能上的掌握和使用上有別于普通人。如道路標識不宜設置太高,可適當配置圖案增加趣味性和易懂性,字要大而且要顯眼。
兒童游戲場地是小區中兒童最為活躍的區域,是兒童主要使用的設施,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特征不同。如嬰幼兒兒童的活動能力不強,主要設置一些看,觸摸的物體,這個時期的兒童需要家長陪同玩耍,所以常常這個區域會成為老年人、成人、兒童共同活動場所。學齡兒童活動能力的增強,對外界的好奇心也增強,喜歡自主的探索,秋千,蹺蹺板,一塊可以自主活動的場地都是很好的選擇。場地周圍安放座椅讓家長看管孩子使用,也方便家長們的日常交談。
隨著現代城市的逐漸發展,高層住宅小區也不斷增多,居民的戶外活動空間也不相應的減少,住區小區配套水平明顯不高,整體的居住品質還未達到舒適、健康、方便和安全要求,居住小區鄰里交往空間不足,缺少城市人文環境情結的表現,人性化的舒適居住體驗不足。本課題通過研究和探索,綜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從古至今,人類從制作工具,交換物品,食物一直在進行著交往,直到現在從物質交往更多的轉向精神交往。人們之間交往的需求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居住小區中戶外空間設計的不理想,一直限制著鄰里之間的交往。
現代人生活水平的在提高,可交往越來越少,人變得孤獨。在選擇住宅小區時,優質的戶外環境也成為人關注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僅是大片的綠化,注重為人服務的設計,綠色住區更加人性化。關注人的居住行為方式,建房子造環境一切都是以人為中心。
“人性化”的理念是品質住宅的靈魂,是品質居住的必然追求,綠色住區更加精細化,從細節處理更加關注到如何促進居民交往。從設計到施工的精耕細作,高度重視設計的每個細節處理,強調環境設計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