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琴(安徽省宿州市墜子劇團, 安徽 宿州 234000)
過去說,“臺上八面風,臺下場面撐”。也就是說舞臺上演員唱的再好,要是沒有臺下樂隊的音樂即“文武場”的烘托氣氛,那有可能會‘涼’著的??梢?,戲曲樂隊在我國戲曲表演藝術上的重要性。
我國戲曲樂隊常用的民族樂器有:吹奏樂器類嗩吶(俗稱喇叭)、竹笛(俗稱笛子)、笙、蕭、管子、悶子等,各有大小、高低音之分。另外還有芭嗚、葫蘆絲、排蕭等。弓弦樂器常用的有,二胡、中胡、高胡、板胡,還有中低音大胡、革胡(現已由大提琴代替),另外還有南北各地方特色的樂器京胡、墜胡等胡琴類,難能例舉。彈撥樂器主要常用的有琵琶、揚琴、古箏、三弦、柳琴,(大中?。┤睢⒃虑俚取R陨先齻€樂器組在戲曲樂隊統稱為文場“三大件”。常用的打擊樂器類(俗稱“鑼鼓家伙”)。有:鼓(武場領奏樂器),大鼓、堂鼓、板鼓、排鼓等。大鑼(高、中、低音)小鑼(俗稱二鑼或堂鑼)、灰鑼、狗鑼、鐺翅等。釵(行稱為“鐃鈸”)、有大釵、小釵、中釵、水釵等。根據各地方戲曲劇種的風格、特點不同,在樂隊的組合編制上也有所不同,因能夠表現本劇種風格特色的需要而定。例如,安徽墜子戲的樂隊編制就根據墜子戲曲的風格選用大墜胡為主弦協古箏、琵琶、二胡為主伴奏群;另有三弦、揚琴、竹笛、笙、嗩吶、低音(大提琴)為整體文場樂隊組合。武場,選中音板鼓、堂鼓、中高音鑼、中音二鑼和大小釵、手板、中音梆子。
我國地方戲曲劇種很多,而又各有不同的地方風格。因為各自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不同地區的韻律習慣。而其風格的體現,主要是在戲曲音樂上。也就是說,只要一聽演員唱腔或音樂聲響,就能知到這個戲曲屬于那個地區,那個民族。戲曲音樂的風格形成主要由以下之三:其一、首先是戲曲唱腔,南方劇種的唱腔抒情優美,北方劇種的唱腔高昂激蕩,均帶有本民族的音樂特色。如,西藏高原藏劇的寬廣嘹亮,西北黃土高坡秦腔、晉劇的高亢聲腔,北方大平原的板腔體——梆子風,熟悉的聽眾,江浙一帶越劇、滬劇的吳噥軟語,江南水鄉的低吟淺唱,京津一帶的京腔京韻……聽唱腔就可判定是那個地方的劇種。不同風格的形成,主要是演員演唱時的聲、腔、韻、味和樂隊演奏的風格要協調一致,溶為一體,以達到突出本戲曲音樂風格和特點而完成的。
其二、其次是伴奏樂器,各個劇種為了突出自己的風格特色,都要選擇該劇種的主奏樂器,如京劇的京胡,豫?。ò饎。┑陌搴?,黃梅戲的二胡,泗州戲的柳琴,墜子戲的墜胡等等。因為主奏樂器對本劇種的音樂風格有著很大的表現力和控制力,不管這個劇種的伴奏樂隊有多少伴奏樂器;但主奏樂器絕對不可取消或用樂隊全奏代替。其它樂器只能配合主奏樂器跟腔隨調,起到宣染氣氛,增加劇情感召力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該劇種的聲腔韻味,正腔正體(曲),保持著該劇種的特有風格。如:墜子戲的主弦—墜胡,弦軸以下即到山口,琴筒與山口之間有效演奏距離長,上下把位多,音域寬,四度定弦(e—a或f—降b),中上把與男唱腔同高度,中下把與女唱腔同高度,拉奏起來雖絡帶沙啞之音,但它能模仿于人聲,近似于歌唱。在演奏墜子戲的時候,與唱腔同聲同部,再加上下滑奏,由如人聲可哭可嘆,能樂能笑。它音色特殊,韻味十足,沒有它的伴奏就不能體現墜子戲的風格。
其三、再者,中國戲曲樂隊原本以中國民族樂器為主,隨著時代的發展,戲劇的改革和創新,樂隊編制也有所擴大,有的引入西洋管樂和電聲樂器。這樣做可使音樂的表現力更加豐富,更有時代氣息;但是演奏起來,仍要保持戲曲音樂的風格。即,按照中國的特點,重旋律,輕和聲,在演奏中首先考慮到音樂旋律(戲曲曲調)的通順感、流暢感;然后根據劇情需要,再考慮和聲配器問題等等更多方面。
在戲曲樂隊演奏中必需要講究的是——演奏技巧。戲曲樂隊的伴奏技巧很多,歸納起來傳統上有八字相稱,即: “抑、揚、頓、挫” ,“閃、占、騰、奪”。在戲曲樂隊里“抑”即為弱,“揚”即為強,“頓”即為重,“挫”即為輕?!伴W”即為讓(讓出唱腔吐詞),“占”即為領(領奏音樂重音、穩住節奏),“騰”即為空(空出來讓給唱或其它樂器演奏),“奪”即為搶(該獨奏的音樂“搶先一步”,“奪”音而上)。以上的八字伴奏技巧總結起來也就是說:在樂隊的演奏過程中要根據主唱的音樂情緒和舞臺氣氛的要求,有快有慢,有急有緩,有弱有強,有抑有揚;領合混奏,參差有序,輕重緩急,跟領避讓;輪回交替,互相補空。可謂,語至情深處,唱奏諧和,聲情并茂;樂至感人處,回腸蕩氣,牽魂抽心。如,墜子戲的《大寒韻》音樂,所演唱的風格是吸取民間放聲哭泣的聲音,在演員演唱到句落之處,以聲代情,放聲嘆唱,送腔韻可至數十小節。就此時樂隊在伴奏上充分利用“抑、揚、頓、挫、閃、占、騰、奪”等技巧手法,使得樂聲振蕩,撼天動地,感人至極。托腔送韻之后延續下來音樂不停,由墜胡領奏的寒韻大調板(大過門),更讓人情懷既放,余味未盡,難以收心??傊挥星擅畹氖褂冒樽嗉记?,才能使戲曲樂隊在戲曲伴奏中達到真正理想的效果。
戲曲樂隊在演奏、伴奏上有著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也就是說有共同的伴奏特點。當然這一切都服從于戲劇劇情展開為最終目的??偨Y起來戲曲樂隊伴奏特點有四種,即稱為“領、托、送、補”四個字,也叫做“一領、二托、三送、四補”。在這里“一領”在先。以“引”作“領”,戲曲上就叫做樂隊先領起來,或者說先奏個“引子”。對演員的演唱來說有句俗話叫“哪領哪去”。這就是說“領”起一個定腔、定板、定曲、定調的作用。也就是說樂隊領奏起來演員根據演唱習慣和演唱經驗通過聽覺和支配能力敏感的掌握起唱的高低和板腔的定位(演唱位置)定韻(演唱韻味)。這樣,就不會唱跑了調,也不會唱錯板式。二、“托”相繼。托即稱為“伴”,演員起唱后,跟著演員的演唱相隨而奏,突出表現演員演唱所表達內容。不可喧賓奪主,樂器演奏淹沒了唱腔的字和詞?!叭汀毕喑小!八汀奔捶Q為“烘”。演員唱至句落,押韻合轍,放聲長嘆,聲氣不足,氣氛不夠,用樂隊演奏以樂代聲,以聲代情,聲放樂蕩,送韻至極。烘托氣氛,感染觀眾,三方互動(樂隊、演員、觀眾),以達到最佳效果。“四補”其“缺”。“補”即為“填”,演員演唱的字次間歇和句段間歇處為“缺”,唱吐之后,情語轉換之際“填補”上大小長短不同的順聲韻隨聲腔音樂,傳統上叫做“過門”,即“大過門”“小過門”。用以補墊上演唱空缺之處,以便更好的運腔運氣、情轉意合,同時渲染了舞臺氣氛、感動觀眾。使其視聽統一,全神貫注,和諧共振,達到最佳的舞臺戲曲音樂效果。
總之,音樂藝術是必須通過演唱或演奏來體現、完成的。戲曲音樂當然也是一樣。因此戲曲音樂包含兩個組成部分:一是聲樂,二是器樂。其中又以聲樂為主,因為聲樂是由戲曲演員通過唱吐字詞敘述劇情的重要手段,而器樂隨之相伴,烘托氣氛,渲染情景,起到輔助作用。兩者即有著獨立性又不可分開,互相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共同完成劇情故事的開展和舞臺藝術形象的創造。戲曲樂隊與演員在戲曲音樂上有著共同的重要性。